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7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及系统,其中,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包括旋转支撑柱、吊杆机构、长度可调的相机支撑架以及置于目标建构筑物上的巡检车,旋转支撑柱安装于巡检车上,吊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旋转支撑柱上,另一端与相机支撑架的一端相连接;相机支撑架上安装有多个复眼相机,多个复眼相机沿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复眼相机的拍摄区域部分重叠。该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具有高效率、低风险、适用性广且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正以一种令世界瞩目的速度在飞速发展,桥梁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跨海、跨河桥梁还是高架桥、立交桥都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人们和国家对于桥梁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桥梁的使用频率也在大幅增加,导致在役桥梁逐渐暴露出结构病害问题,因此桥梁病害检查在桥梁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桥梁在荷载作用下最易发生形变和开裂的部位是梁底,梁底表观检查为桥梁检查中极其重要的一项。目前大部分桥梁的巡检工作采用借助辅助设备进行人工检测的方法,但这种人工检测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诸多问题,为替代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近年来逐步尝试采用无人机进行检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采用无人机进行桥梁的巡检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1、无人机的GPS导航信号在特殊天气下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现象,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可操作性较差;2、无人机难以飞入结构特殊的桥梁底部,因此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各种结构桥梁的检测需求。为此,寻求一种高效率、低风险、适用性广且可操作性强的桥梁巡检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低风险、适用性广且可操作性强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包括旋转支撑柱、吊杆机构、长度可调的相机支撑架以及置于目标建构筑物上的巡检车,所述旋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巡检车上,所述吊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另一端与所述相机支撑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相机支撑架上安装有多个复眼相机,多个所述复眼相机沿所述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眼相机的拍摄区域部分重叠。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一旋转关节和第二旋转关节,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吊杆机构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包括旋转凸关节、旋转凹关节以及安装于所述旋转凹关节上的驱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凹关节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旋转凸关节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上,所述旋转凸关节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凹关节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杆机构包括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和转动连接头,所述第一吊杆上安装有滑套,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套相铰接;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吊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吊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所述第三液压杆靠近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二端设置,且所述第三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吊杆上,所述第三液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连接头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转动连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撑柱包括支撑立柱、柱状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巡检车上的回转式减速器,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柱状底座的顶部上,所述柱状底座安装于所述回转式减速器的内圈中,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柱状底座的顶部上。进一步地,前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巡检车、各个所述复眼相机信号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补光灯,各个所述复眼相机均内置有环境光传感器,其中,各个所述补光灯、环境光传感器均信号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地,前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于所述相机支撑架上的激光报警器,其中,所述激光报警器、第一旋转关节、第二旋转关节、第三液压杆均信号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地,前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还包括无线遥控器以及安装于所述相机支撑架上的实时摄像头,所述实时摄像头、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均与所述无线遥控器通信连接。对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系统,包括远程计算机、云端服务器以及前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中,所述远程计算机、各个所述复眼相机均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旋转支撑柱和吊杆机构将相机支撑架伸入桥梁的底部,使得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与桥梁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由于相机支撑架上相邻的两个复眼相机的拍摄区域部分重叠,因此桥梁底部沿宽度方向的各个部位均可被复眼相机进行覆盖,保证了所拍摄到的桥梁底部图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相机支撑架的长度可调,因此可适应不同宽窄程度的桥梁结构,从而可满足各种结构桥梁的检测需求,适用性广;而且,在对桥梁底部的表观进行检查时,只需控制巡检车沿着桥梁的长度方向行驶,而在巡检车行驶的过程中,复眼相机可代替肉眼对桥梁底部进行拍摄检测,因此,不仅可操作性强、巡检效率高,而且无需专人到桥底进行检测,安全风险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系统,可将复眼相机采集到的桥梁底部图片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进而远程计算机可通过登录云端服务器获取复眼相机所上传的桥梁底部图片信息并进行桥梁病害类型的自动检测和识别,如此,一方面,与一般的无人机检测的方式相比,可在图片信息采集的环节上提高桥梁病害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与传统人工检测的方式相比,可在桥梁病害类型识别的环节上,提高桥梁病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使用前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进行巡检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相机支撑架在伸入桥梁底部下方之前的位置状态示意图(去掉第三液压杆);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相机支撑架在伸入桥梁底部下方之后的位置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相机支撑架的伸展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关节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复眼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支撑柱、吊杆机构、长度可调的相机支撑架以及置于目标建构筑物上的巡检车,所述旋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巡检车上,所述吊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另一端与所述相机支撑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相机支撑架上安装有多个复眼相机,多个所述复眼相机沿所述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眼相机的拍摄区域部分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支撑柱、吊杆机构、长度可调的相机支撑架以及置于目标建构筑物上的巡检车,所述旋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巡检车上,所述吊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另一端与所述相机支撑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相机支撑架上安装有多个复眼相机,多个所述复眼相机沿所述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复眼相机的拍摄区域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一旋转关节和第二旋转关节,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吊杆机构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包括旋转凸关节、旋转凹关节以及安装于所述旋转凹关节上的驱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凹关节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端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旋转凸关节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端上,所述旋转凸关节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凹关节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构筑物病害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机构包括第一吊杆、第二吊杆、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和转动连接头,所述第一吊杆上安装有滑套,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支撑柱上,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套相铰接;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吊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吊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勤践曾福灵林航宇陈哲人周景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涵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