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及其偏心量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45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偏心量调节机构。所述偏心量调节机构包括:曲轴,包括主轴和偏心部,所述偏心部设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所述主轴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偏心部周向分布;限位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销包括一限位部和一安装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凸轮结构;止挡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限位摆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平衡块和摆套,该限位摆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偏心部且所述平衡块和所述摆套被所述偏心部依次穿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实现对涡旋压缩机偏心量的精确控制,也可解决因采用偏心滑套或偏心摆套而导致的噪音问题。

Scroll compressor and its eccentric adjustment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及其偏心量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偏心量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全电动变频涡旋压缩机进行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常常经历回汽带液或杂质进入压缩腔的问题,特别是在室内、室外温度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进行制冷或制热时,会有较大量的液体随着低压饱和蒸汽返回压缩机壳体内并进入压缩腔。众所周知,液体与杂质都具有不可压缩性。因此,这种持续的回液或杂质将造成压缩机工作过程的不稳定,进而引起轴承润滑甚至涡旋齿断裂等可靠性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相对于固定偏心结构而言,现有技术往往是采用偏心滑套或者偏心摆套等径向补偿技术解决该类问题。但是,现有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却放开了对动、静涡旋型线径向直接接触的限制,从而导致压缩机噪声的极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偏心量调节机构,既可以实现对涡旋压缩机偏心量的精确控制,也可以解决因采用偏心滑套或偏心摆套而导致的噪音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它包括:曲轴,包括主轴和偏心部,所述偏心部设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所述主轴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偏心部周向分布;限位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销包括一限位部和一安装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凸轮结构;止挡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限位摆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平衡块和摆套,所述平衡块和所述摆套被所述偏心部依次穿过以使该限位摆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偏心部;所述平衡块沿所述主轴的轴向设有一贯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止挡销均位于该限位孔内,且当所述平衡块沿所述偏心部旋转至所述限位部的外壁贴合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时,所述止挡销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的第一端还形成有一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隙配合,一螺丝依次穿过所述限位销的限位部和所述安装部以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为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腰型通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主轴的一端设有一沟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偏心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到所述偏心部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销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偏心量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既可以实现对涡旋压缩机偏心量的精确控制,也可以解决因采用偏心滑套或偏心摆套而导致的噪音问题。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平衡块与摆套被设计为一体化结构的限位摆套,该限位摆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曲轴的偏心部,曲轴通过该限位摆套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由此,动涡旋盘的偏心量直接取决于限位摆套与主轴的相对位置。换言之,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控制限位摆套的旋转幅度精确控制动涡旋盘的偏心量,而限位摆套的旋转幅度则可以通过旋转限位销的角度实现。当限位销固定后,涡旋的偏心量即可以确定。因此,本专利技术既可以通过对涡旋压缩机偏心量的精确控制保证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也可以解决因采用偏心滑套或偏心摆套使得动、定涡旋盘的齿壁直接接触而导致的噪音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图4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摆套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摆套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曲轴的立体图。图7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销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销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销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限位销第二角度的立体图。以及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曲轴11主轴12偏心部13第一安装孔14第二安装孔15第三安装孔2限位销21限位部22安装部23螺丝24沟槽3止挡销4平衡块41限位孔5摆套6轴套7动涡旋盘8上支架91转子92定子10十字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图4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摆套5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摆套5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曲轴的立体图。图7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销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偏心量调节机构中限位销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销第一角度的立体图。以及图10是图9所示限位销第二角度的立体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如图1-9所示,该偏心量调节机构包括:曲轴1、限位销2、止挡销3,以及限位摆套5。所述曲轴1包括主轴11和偏心部12,所述偏心部12设于所述主轴11的第一端。所述主轴11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安装孔13和一第二安装孔14,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4沿所述偏心部12周向分布。所述限位销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3,所述限位销包括一限位部21和一安装部22,所述限位部21与所述安装部22形成为凸轮结构。所述止挡销3,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4。所述限位摆套5,包括一体成型的平衡块4和摆套5,所述平衡块4和所述摆套5被所述偏心部12依次穿过以使该限位摆套5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偏心部12。所述平衡块4沿所述主轴11的轴向设有一贯通的限位孔41,所述限位销2与所述止挡销3均位于该限位孔41内,且当所述平衡块4沿所述偏心部12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曲轴,包括主轴和偏心部,所述偏心部设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所述主轴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偏心部周向分布;/n限位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销包括一限位部和一安装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凸轮结构;/n止挡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n限位摆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平衡块和摆套,该限位摆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偏心部且所述平衡块和所述摆套被所述偏心部依次穿过;所述平衡块沿所述主轴的轴向设有一贯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止挡销均位于该限位孔内,且当所述平衡块沿所述偏心部旋转至所述限位部的外壁贴合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时,所述止挡销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包括主轴和偏心部,所述偏心部设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所述主轴的第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偏心部周向分布;
限位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销包括一限位部和一安装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凸轮结构;
止挡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
限位摆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平衡块和摆套,该限位摆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偏心部且所述平衡块和所述摆套被所述偏心部依次穿过;所述平衡块沿所述主轴的轴向设有一贯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止挡销均位于该限位孔内,且当所述平衡块沿所述偏心部旋转至所述限位部的外壁贴合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时,所述止挡销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偏心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还形成有一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隙配合,一螺丝依次穿过所述限位销的限位部和所述安装部以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英涛黄志刚徐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