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16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机,作为运转空调模式,可设定成温度均匀化模式和定点空调模式,通过控制装置(53)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可选择性地切换这些模式。采用这种结构,温度均匀化模式的空调时可在空调对象空间(W)的整个区域中得到舒适的空调状态,定点空调模式的空调时对人的周围进行集中性空调,可确保其舒适性。同时,通过排除对无人部位的多余的空调,可提高节能性等,同时实现空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下面中央部设置有吸入口,同时在该吸入口的周围设置有围绕其周围的长矩形的多个吹风口,以埋入于或悬吊于天花板侧的状态设置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店铺、饮食店或事务所等具有较宽大的空调空间的建筑物中,在对该空调空间进行空调时,通常是在该空调空间的天花板侧配置天花板埋入型或天花板悬吊型的室内机。以往,在采用这种天花板埋入型或天花板悬吊型的室内机、对较宽大的空调空间进行空调时,不考虑空调空间内的热负载分布或者人分布等的空调要求度,只是将气流分别从室内机的各吹风口均等吹出而已。这样,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比如、空调空间内产生温度偏差,出现有气流感的不适服感的区域,对无人的区域和有人的区域进行同样的空调,空调空间的热负载分布尽管例如根据季节、时间段域、在室内的人数等条件而随时间变化,但总是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运转,因这些场合进行了不必要和多余的空调,故不利于节能。为了改善这一传统的问题,曾提出过如下技术的提案例如、对空调空间的热负载分布或人分布等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信息对从室内机吹风口吹出的气流特性如吹出风量、吹风温度、吹风速度或吹出方向等进行适量控制,始终进行舒适性和节能性优良的空调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5-203244号公报、特开平5-306829号公报),或者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为热负载分布等的检测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平5-2065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已知的传统的提案技术中,虽然认为在机器中设计所需的功能,能得到当初预定的作用效果,但该
技术实现思路
不具体或不现实,从而至今未实用化。为此,人们强烈希望这一技术尽早确立以至具体化。另外,在对于适用于实现空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控制形态方面也是同样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为了同时实现舒适性和节能性而改变热负载等的检测装置、吹出气流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及其控制装置的空调机,以更具体更现实的形式对上述各装置提出建议,以促进其实用化,并且对有利于提高舒适性和节能性的空调控制形态提出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具体性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空调机,包括在配置于天花板50下面侧的室内面板2上,设置有吸入口3和矩形地围绕该吸入口3的外侧的多个吹风口4、4…;具有将空调对象空间W内的躯体温度作为辐射温度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装置51;可变更来自所述各吹风口4、4…的吹出气流的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52;以及按照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的检测信息和与空调机运转相关的运转信息、对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作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53。并且,运转空调模式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53,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可选择性地切换成使空调对象空间W的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温度均匀化模式、或者向存在于该空调对象空间W内的人体M的周围集中性进行空调的定点空调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运转空调模式由所述控制装置53自动进行切换。并且,将所述空调对象空间W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在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到在所述若干个区域中存在有人体M的区域比例在规定值以上时,将运转空调模式设定成所述温度均匀化模式,检测到比例在规定值以下时,将运转空调模式设定成所述定点空调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运转空调模式由所述控制装置53自动进行切换。并且,在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到所述空调对象空间W全体的负载大小在规定大小以上时,将运转空调模式设定成所述温度均匀化模式,检测到该负载大小在规定大小以下时,将运转空调模式设定成所述定点空调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2或第3技术方案中,空调运转的开始操作或运转空调模式的变更设定后的规定时间,将运转空调模式保持为所述温度均匀化模式经过该规定时间之后,转至按照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的运转空调模式的变更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2或第3技术方案中,与一天的时间段对应地进行运转空调模式的切换。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4或第5技术方案中,按照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的规定区域中来自躯体的辐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进行空调能力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第6技术方案中,所述设定温度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的负载大小变更为推荐设定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6或第7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51不仅具有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还具有检测来自所述吸入口3的吸入温度的温湿度传感器16。本专利技术的第9技术方案是在第8技术方案中,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检测所述空调对象空间W中的人体位置,由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吸入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0技术方案是在第9技术方案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分别对所述空调对象空间W中的所述各区域各自对应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分别对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检测的与所述各区域各自的辐射温度和由所述各温湿度传感器16、16…检测的与所述各区域各自对应的吸入温度以规定的加权进行相加,将其作为所述各区域的测量温度。并且,使对于所述辐射温度和吸入温度的加权形成如下状态即、在温度均匀化模式时加大吸入温度的加权,在定点空调模式时加大辐射温度的加权。本专利技术的第11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9或第10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包括可变更所述各吹风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可变更从所述吹风口4吹出气流的左右方向的吹出方向的第1风门12;以及可变更纵向的吹出方向的第2风门13。并且,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第1风门12和第2风门13在所述各吹风口4、4…相互间各自独立地可单个作动。本专利技术的第12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9或第10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包括可变更所述各吹风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可变更从所述吹风口4吹出气流的左右方向的吹出方向的第1风门12;以及可变更纵向的吹出方向的第2风门13。并且,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第1风门12在所述各吹风口4、4…相互间各自独立地可单个作动。所述第2风门13在所述吹风口4、4…相互间连动地进行作动。本专利技术的第13技术方案是在第1~第11或第12技术方案中,在与所述吹风口4连接的吹出流路14的上游部位,分别配置有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所述第1风门12。并且,在所述吹出流路14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的驱动机构29和所述第1风门12的驱动机构30。本专利技术的第14技术方案是在第13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具有分配开闭器11,该分配开闭器11位于所述吹出流路14的长边侧,且面向该吹出流路14的内部侧可倾倒状地进行安装。并且,该分配开闭器11在进行所述吹出流路14的开口面积的扩大动作时,其位于该吹出流路14的长边侧,进行缩小该开口面积动作时,其位于所述吹出流路14的上游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获得如下的效果。(A)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中,运转空调模式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53,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可选择性地切换成使空调对象空间W的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温度均匀化模式、或者向存在于该空调对象空间W内的人体M的周围集中性地进行空调的定点空调模式。由此,例如在空调对象空间W内平均存在有人的状况下,通过采用温度均匀化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包括:    在配置于天花板(50)下面侧的室内面板(2)上设置有吸入口(3)和矩状围绕该吸入口(3)的外侧的多个吹风口(4、4…);    具有将空调对象空间(W)内的躯体温度作为辐射温度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装置(51);    可变更来自所述各吹风口(4、4…)的吹出气流的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52);以及    按照由所述检测装置(51)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和与空调机运转相关的运转信息、对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作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53),    其特征在于,运转空调模式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53),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可选择性地切换成使空调对象空间(W)的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温度均匀化模式、或者向存在于该空调对象空间(W)内的人体(M)的周围集中性进行空调的定点空调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西胜哉盐地纯夫秋山龙司重森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