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084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染领域,公开了一种印花增稠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成分:丙烯酸类单体50‑60份,水溶性稳定剂10‑15份,PH调节剂50‑75份,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0.5‑1.5份,阳离子单体0.2‑0.5份,交联剂0.2‑0.5份,油相溶剂40‑50份,乳化剂4‑5份,引发剂20‑25份,反相乳化剂7‑9份。该增稠剂增稠能力及耐电解质能力强,得色量好;该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将水、丙烯酸类单体、水溶性稳定剂搅拌;调节PH至5.5‑6.5;加阳离子单体、交联剂、氧化剂,搅拌得水相溶液;将油相溶剂、乳化剂、丙烯酸单体及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搅拌乳化得油相溶液;将水相溶液加入油相溶液中乳化,加热;加还原剂,反相乳化剂搅拌得印花增稠剂,该制备方法有利于提高聚合稳定性和产品储存稳定性。

A thickener for printing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对控制体系的流变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涂料印花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在织物上形成薄膜,把颜料固着在织物上的印花方法。印花浆中加入增稠剂可增大其粘度,降低其流动性,使其具有假塑性。在剪切力作用下粘度降低,易从印染筛网的网眼中漏到印染织物上,在失去剪切力后粘度升高,可保持在原位上而不向织物的其他部位渗透。其次,印浆分布于织物表面,织物内的纱线不会被粘合,对手感有利。印浆的这种流变特性使粘合剂自交联或外交联让涂料颗粒相互间紧密结合,能提高耐摩擦和耐洗牢度。所以增稠剂的性质决定着印花浆的印花性能,也直接影响印花产品的质量。目前在合成丙烯酸类活性增稠剂上,各界主要研究方向为得色量,增稠能力,印制均匀度等。专利CN106589207B公开了一种耐电解质的涂料印花增稠剂,以丙烯酸单体、PH调节剂、油相溶剂、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反相乳化剂、共聚单体合成丙烯酸类活性增稠剂,然而其存在固含量低,手感硬,VOC含量高,得色量差的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成分:/n丙烯酸类单体50-60份,水溶性稳定剂10-15份,PH调节剂50-75份,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0.5-1.5份,阳离子单体0.2-0.5份,交联剂0.2-0.5份,油相溶剂35-50份,乳化剂4-5份,反相乳化剂7-9份,氧化剂20-25份,还原剂0.1-0.25份;所述油相溶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一连续相20-25份和第二连续相15-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成分:
丙烯酸类单体50-60份,水溶性稳定剂10-15份,PH调节剂50-75份,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0.5-1.5份,阳离子单体0.2-0.5份,交联剂0.2-0.5份,油相溶剂35-50份,乳化剂4-5份,反相乳化剂7-9份,氧化剂20-25份,还原剂0.1-0.25份;所述油相溶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一连续相20-25份和第二连续相1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双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磺酸盐,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稳定剂为丙烯酸类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十八烷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二十烷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单体为MAPTAC,DAPMAC及DMC铵盐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双丙胺,四烯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相为D40,D60及D70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连续相为15#白油,6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程云刘钢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