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6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上端设置有滑轨,滑轨中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端固定有滑杆,第二滑块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旋钮,滑杆上套装有连接座,连接座后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旋钮,连接座前侧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前端固定有扭转组件;底板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其中一个夹板固定在底板上端,另一个夹板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上端。扭转组件包括扭转座、固定孔、隔板、第四旋钮、转轴、转轴座、手轮和手轮杆,转轴座焊接在连接杆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电机绕组铜线端头的扭转,提高扭转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A twisting device for copper wire end of motor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
本技术涉及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
技术介绍
电机绕组由一定数目的电机线圈按一定的规律连接组成,是电机的电路部分,也是感生电动势,产生电磁转矩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部分。线圈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分上、下两层嵌放在电机的铁芯槽内,其中放在槽内且靠近槽口的有效边叫上层边,靠近槽底的有效边叫下层边,同一槽中上下层间用绝缘纸隔开。绕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元件边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有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接线用。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另一个元件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制作电机绕组时,当铜线嵌入电机槽内后,还需要对上层边和下层边的端头进行扭转,使其插入换向器的对应换向片中。现有技术中对铜线端头进行扭转是通过人工方式一根一根扭转,大型电机绕组的尺寸巨大,铜线直接大,硬度高,人工扭转时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地下,且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能够辅助电机绕组铜线端头的扭转,提高扭转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中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端固定有滑杆,所述第二滑块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旋钮,所述滑杆上套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后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旋钮,所述连接座前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固定有扭转组件;所述底板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其中一个夹板固定在底板上端,另一个夹板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扭转组件包括扭转座、固定孔、隔板、第四旋钮、转轴、转轴座、手轮和手轮杆,所述转轴座焊接在连接杆前端,所述转轴座中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转轴,所述扭转座固定在转轴底部,两个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扭转座的两端,所述扭转座外侧位于固定孔旁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四旋钮,所述扭转座下端位于两个固定孔中央固定有隔板,所述转轴顶部固定有手轮,所述手轮上端固定有偏心的手轮杆。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中通过滑动配合还安装有第一滑块,一个夹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端,所述第一滑块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旋钮。进一步地,两个夹板的顶部内侧均焊接有凸出部。进一步地,所述滑杆后侧等间距设置有一排旋钮安装孔。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将两个铜线端头插入在固定孔中,并分别通过第四旋钮将其固定在固定孔中,利用手握手轮杆旋转手轮,带动下端的扭转座旋转,对扭转座中固定的铜线端头进行扭转,从而辅助电机绕组铜线端头的扭转,提高扭转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2.本技术的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利用一个夹板下端的第一滑块在滑轨中滑动实现其水平直线运动,使得电机定子的外沿被两个凸出部阻挡,通过第一旋钮将第一滑块固定在滑轨上,实现电机定子的固定。利用第二滑块在滑轨中水平直线运动,调节滑杆的位置,使得电机定子上端的铜线端头位于扭转组件的正下方,而后通过第二旋钮将第二滑块固定在滑轨上,方便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扭转组件的剖视图。图中:1、底板;2、滑轨;3、第一滑块;4、第一旋钮;5、第二滑块;6、第二旋钮;7、夹板;71、凸出部;8、扭转组件;9、滑杆;10、连接座;11、第三旋钮;12、连接杆;13、电机定子;14、铜线端头;81、扭转座;82、固定孔;83、隔板;84、第四旋钮;85、转轴;86、转轴座;87、手轮;88、手轮杆;91、旋钮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设置有滑轨2,滑轨2中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5,第二滑块5上端固定有滑杆9,第二滑块5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旋钮6,滑杆9利用其下端的第二滑块5在滑轨2中滑动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第二旋钮6用于将第二滑块5固定在滑轨2上。滑杆9上套装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后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旋钮11,连接座10前侧焊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前端固定有扭转组件8,连接座10在滑杆9上实现竖直上下运动,带动其前端的扭转组件8竖直上下运动,通过第三旋钮11用于将连接座10固定在滑杆9上,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效果,在滑杆9后侧等间距设置有一排旋钮安装孔91,在固定时第三旋钮11的前端伸入到旋钮安装孔91中,使得连接座10的位置更加稳定。其中,底板1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7,其中一个夹板7固定在底板1上端,另一个夹板7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端,进一步地,在滑轨2中通过滑动配合还安装有第一滑块3,该可移动的夹板7固定在第一滑块3上端,第一滑块3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旋钮4,使得一个夹板7固定在底板1上端,另一个夹板7利用其下端的第一滑块3在滑轨2中滑动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第一旋钮4用于将第一滑块3固定在滑轨2上,通过两个夹板7将电机定子13夹设在其中实现对其固定。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两个夹板7对电机定子13的固定效果,在两个夹板7的顶部内侧均焊接有凸出部71,使得电机定子13在竖直向上运动时其外沿被两个凸出部71阻挡,提高固定效果。扭转组件8包括扭转座81、固定孔82、隔板83、第四旋钮84、转轴85、转轴座86、手轮87和手轮杆88,两个固定孔82对称设置在扭转座81的两端,扭转座81外侧位于固定孔82旁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四旋钮84,扭转座81下端位于两个固定孔82中央固定有隔板83,铜线端头14插入在固定孔82中,利用第四旋钮84将其固定在固定孔82中。转轴座86焊接在连接杆12前端,转轴座86中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有转轴85,扭转座81固定在转轴85底部,转轴85顶部固定有手轮87,手轮87上端固定有偏心的手轮杆88,手握手轮杆88旋转手轮87,带动下端的扭转座81旋转,对扭转座81中固定的铜线端头14进行扭转。如图1、图2所示,使用本技术的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时,将待扭转的电机定子13放置在板1上端,并使得待扭转的铜线端头14朝上。然后利用一个夹板7下端的第一滑块3在滑轨2中滑动实现其水平直线运动,使得电机定子13的外沿被两个凸出部71阻挡,然后通过第一旋钮4将第一滑块3固定在滑轨2上,实现电机定子13的固定。利用第二滑块5在滑轨2中水平直线运动,调节滑杆9的位置,使得电机定子13上端的铜线端头14位于扭转组件8的正下方,而后通过第二旋钮6将第二滑块5固定在滑轨2上。依次将两个铜线端头14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滑轨(2),所述滑轨(2)中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二滑块(5)上端固定有滑杆(9),所述第二滑块(5)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旋钮(6),所述滑杆(9)上套装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后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旋钮(11),所述连接座(10)前侧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前端固定有扭转组件(8);所述底板(1)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7),其中一个夹板(7)固定在底板(1)上端,另一个夹板(7)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滑轨(2),所述滑轨(2)中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二滑块(5)上端固定有滑杆(9),所述第二滑块(5)上端还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旋钮(6),所述滑杆(9)上套装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后侧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旋钮(11),所述连接座(10)前侧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前端固定有扭转组件(8);所述底板(1)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7),其中一个夹板(7)固定在底板(1)上端,另一个夹板(7)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铜线端头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组件(8)包括扭转座(81)、固定孔(82)、隔板(83)、第四旋钮(84)、转轴(85)、转轴座(86)、手轮(87)和手轮杆(88),所述转轴座(86)焊接在连接杆(12)前端,所述转轴座(86)中通过轴孔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财刘琳袁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秋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