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光催化空气净化与自然通风的光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000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实现光催化空气净化和通风的光导管系统,属于照明、通风和空气净化技术领域。该系统由光导管、通风道和光催化层构成,在光导管的引光端上扣有收集太阳光的采光罩,在光导管的散光端上扣有分配光的散光罩,特征在于:光导管与通风管道同轴地布置,且通风管道套在上述光导管外,气流通过通风管道与光导管之间的环形通道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而纳米级光催化剂层(如纳米二氧化钛)则布置在散光罩接触室内空气的外侧面上,以利用光导管导入的太阳光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在光导管内壁还可涂有可吸收红外光的涂层,以利于通风管道内空气的流通,光导管也可旋转弯曲重叠地引入室内,实现大面积的空气净化。该系统同时实现了照明、通风和空气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导管系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实现光催化空气净化与通风的光导管系统,其属于导光、通风与空气净化领域,主要是一种将太阳光等光源发出的光传递到室内进行照明,同时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提高室内新风量,并在光导管的照明表面涂有纳米级光催化剂层,在光导管引出光的照射下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技术介绍
光导管是一种传递光的管道,它是通过在一个中空的圆形管道内壁粘贴一层高反射性膜将光源发出的光在管道内通过全反射的方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实现照明。光导管的研究始于1880年的俄国,但其第一次大批量生产却是在100年以后,且管道内膜光的反射率较低,一般为0.85左右。为提高光导管的光传输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提出采用带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条作为光导管内膜,使光的传递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其价格过于昂贵。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光导管管材是美国3M公司采用的厚度仅为0.5mm的全反射性材料,并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将光导管技术与通风技术相结合是在光导管技术上的一个创新,既可实现照明,又可实现建筑物室内通风,提高建筑物室内新风量。如美国专利6141645,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实现光催化空气净化与通风的光导管系统是由光导管、通风道和光催化层构成,在光导管的引光端上扣有收集太阳光的采光罩,在光导管的散光端上扣有分配光的散光罩,特征在于:光导管与通风管道同轴地布置,且通风管道套在上述光导管外,气流通过通风管 道与光导管之间的环形通道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而光催化剂层则布置在散光罩接触室内空气的外侧面上,以利用光导管导入的太阳光实现室内空气净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重芳鹿院卫吴延鹏吴玉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