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勋专利>正文

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7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多组锂电池本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壳体下端均设有矩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壁间转动连接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储液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蒸发液、冷却液、重力块、第一齿圈、第二齿圈、清洁条、温控片和电磁片,可以利用蒸发液吸收锂电池本体工作散发的热量,从而蒸发推动重力块移动,以实现空心圆柱的转动,并通过冷却液实现蒸发液的降温液化,实现空心圆柱的复位,持续地对锂电池本体散热,还可以将锂电池本体表面的灰尘擦除,并通过电磁片将灰尘转移至壳体外部,使锂电池表面保持清洁状态。

A self cooling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种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由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并且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额定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上。但是锂电池也有较为致命的缺点,就是电池的稳定性较差,在极端环境下容易发生自燃和爆炸,因此目前多采用加大风机流量的方式增强锂电池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风机流量增大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的增强锂电池散热;同时由于锂电池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因此锂电池表面需要处于洁净状态,因此锂电池在使用时需要去除锂电池外表面上所沾染的灰尘,现有技术的锂电池通常采用吸吹风的方式以去除锂电池外表面上的灰尘,但是对于一些粘黏的灰尘,吸吹风的方式难以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其通过设置蒸发液、冷却液、重力块、第一齿圈、第二齿圈、清洁条、温控片和电磁片,可以利用蒸发液吸收锂电池本体工作散发的热量,从而蒸发推动重力块移动,以实现空心圆柱的转动,并通过冷却液实现蒸发液的降温液化,实现空心圆柱的复位,持续地对锂电池本体散热,还可以将锂电池本体表面的灰尘擦除,并通过电磁片将灰尘转移至壳体外部,使锂电池表面保持清洁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多组锂电池本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壳体下端均设有矩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壁间转动连接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储液腔,所述环形储液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环形储液腔上半部空间通过隔板隔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蒸发液,所述空心圆柱上下端对应环形储液腔处均嵌设有导热板,且位于上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与蒸发液接触,位于下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与冷却液接触,空心圆柱侧壁内还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环形蒸汽腔,所述环形蒸汽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两块重力块。优选地,所述空心圆柱侧壁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所述锂电池本体侧壁上对应第一齿圈处均同轴转动连接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侧壁上均设有清洁条,所述清洁条贴合锂电池本体侧壁设置。优选地,所述空心圆柱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磁片,所述空心圆柱的上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温控片,所述温控片控制电磁片电流的通断。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空心圆柱、蒸发液、冷却液和重力块,利用蒸发液吸收锂电池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蒸发液的受热蒸发汽化,进而使得环形蒸汽腔下端部气压增大,推动重力块向上滑动,进而改变空心圆柱的重心,使得空心圆柱发生转动,重力块在空心圆柱转动作用下仍处于倒置后的环形蒸汽腔下端部,此时冷却液倒灌,对蒸发液进行降温,蒸发液遇冷液化,环形蒸汽腔上端部气压减小,下端部气压推动重力块上移,再次改变空心圆柱的重心,实现空心圆柱的复位,能够持续地对锂电池本体进行散热;2、通过设置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和清洁条,在空心圆柱不断转动为锂电池本体散热时,第一齿圈随空心圆柱同步转动,从而啮合第二齿圈不断转动,第二齿圈带动其侧壁上均设的清洁条转动,将锂电池本体表面粘附的灰尘擦除,使锂电池表面保持清洁状态;3、通过设置电磁片和温控片,当空心圆柱上端位于壳体内时,温控片温度升高将电磁片导通,电磁片产生磁力将清洁条擦落的灰尘吸至电磁片表面,当空心圆柱上端转动至壳体外时,温控片温度降低,电磁片断电,磁力消失,粘附在电磁片表面的灰尘从电磁片上脱落,从而实现不断将壳体内的灰尘转移出的功能,进一步保证了锂电池本体表面保持清洁状态;4、通过设置空心圆柱,将圆柱的内部掏空,可以大幅减轻空心圆柱本身的质量,因此当蒸发液受热蒸发推动重力块移动时,可以使空心圆柱更迅速且轻易地产生转动,因此可以大幅改善锂电池散热和除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面剖视图;图4为图2的C-C面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安装架、3锂电池本体、4安装孔、5空心圆柱、6环形储液腔、7导热板、8空腔、9环形蒸汽腔、10重力块、11第一齿圈、12第二齿圈、13清洁条、14温控片、15电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4,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多组锂电池本体3,壳体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壳体1下端均设有矩形的安装孔4,安装孔4内壁间转动连接有空心圆柱5,空心圆柱5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储液腔6,环形储液腔6内填充有冷却液,环形储液腔6上半部空间通过隔板隔有空腔8,空腔8内填充有蒸发液。进一步地,蒸发液采用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的沸点温度为61℃-62℃,而锂电池常规的工作温度在-20℃-60℃,因此当壳体1内的温度过高,接近甚至超过60℃时,蒸发液开始蒸发。空心圆柱5上下端对应环形储液腔6处均嵌设有导热板7,且位于上方位置的导热板7与蒸发液接触,位于下方位置的导热板7与冷却液接触。更进一步地,导热板7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铜板,且环形储液腔6内填充的冷却液仅占据环形储液腔6下端部的一部分,并未没过环形储液腔6的中心线,因此上方的导热板7可以将锂电池本体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蒸发液中,而下方的导热板7可以将外界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使冷却液保持较低的温度;并且当空心圆柱5发生转动,环形储液腔6倒置时,冷却液可以倒灌而下,与隔板直接接触,为蒸发液降温。空心圆柱5侧壁内还开设有与空腔8连通的环形蒸汽腔9,环形蒸汽腔9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两块重力块10,需要说明的是,环形蒸汽腔9的下端部与空腔8连通,因此当蒸发液蒸发时,气态蒸发液会进入环形蒸汽腔9下端部,并且空心圆柱5上端开设有与环形蒸汽腔9上端部连通的通孔,用于保持恒压,保证当重力块10移动时,环形蒸汽腔9上端部的气压可以从通孔排出,不会阻碍重力块10移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重力块10、蒸发液和冷却液三者保持平衡,空心圆柱的重心位于其轴心所在水平面的下侧,当锂电池本体3处于工作状态时,不断散发热量,因此壳体1内温度逐渐升高,热量通过空心圆柱5上端的导热板7传导至空腔8内的蒸发液中,蒸发液吸热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多组锂电池本体(3),所述壳体(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均设有矩形的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内壁间转动连接有空心圆柱(5),所述空心圆柱(5)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储液腔(6),所述环形储液腔(6)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环形储液腔(6)上半部空间通过隔板隔有空腔(8),所述空腔(8)内填充有蒸发液,所述空心圆柱(5)上下端对应环形储液腔(6)处均嵌设有导热板(7),且位于上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7)与蒸发液接触,位于下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7)与冷却液接触,空心圆柱(5)侧壁内还开设有与空腔(8)连通的环形蒸汽腔(9),所述环形蒸汽腔(9)内密封滑动连接有两块重力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式锂电池,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多组锂电池本体(3),所述壳体(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均设有矩形的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内壁间转动连接有空心圆柱(5),所述空心圆柱(5)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储液腔(6),所述环形储液腔(6)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环形储液腔(6)上半部空间通过隔板隔有空腔(8),所述空腔(8)内填充有蒸发液,所述空心圆柱(5)上下端对应环形储液腔(6)处均嵌设有导热板(7),且位于上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7)与蒸发液接触,位于下方位置的所述导热板(7)与冷却液接触,空心圆柱(5)侧壁内还开设有与空腔(8)连通的环形蒸汽腔(9),所述环形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张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