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的立体图。参照图1,传统电池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其中,上箱体1`是非承载部件,主要起防护作用,其厚度较小且可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下箱体2`是承载部件,其厚度较大且可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且由于受成型工艺限制,下箱体2`的重量较重。在传统电池箱中,上箱体1`具有第一侧壁11`和第一檐部12`,下箱体2`具有第二侧壁21`、第二檐部22`以及在上下方向Z`上与第二檐部22`间隔设置的第三檐部23`。其中,下箱体2`的第二檐部22`固定连接于上箱体1`的第一檐部12`以实现下箱体2`与上箱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下箱体2`的第三檐部23`用于将电池箱安装于外部设备。由于传统电池箱的下箱体2`与上箱体1`的连接部分(即第二檐部22`)与电池箱的安装部分(即第三檐部23`)彼此分离,其导致下箱体2`的第二侧壁21`的高度较大且大于上箱体1`的第一侧壁11`的高度,从而增加了下箱体2`的重量,由此降低了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连接件(4)以及固定件(5);/n上箱体(1)具有第一侧壁(11)以及沿周向突出于第一侧壁(11)的第一檐部(12),下箱体(2)具有第二侧壁(21)以及沿周向突出于第二侧壁(21)的第二檐部(22);/n第一檐部(12)与第二檐部(22)在上下方向(Z)上相对设置,且第一檐部(12)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1),第二檐部(2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1)以及与第二连接孔(221)间隔设置的安装孔(222);/n连接件(4)穿过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221)固定连接上箱体(1)与下箱体(2);/n固定件(5)穿过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连接件(4)以及固定件(5);
上箱体(1)具有第一侧壁(11)以及沿周向突出于第一侧壁(11)的第一檐部(12),下箱体(2)具有第二侧壁(21)以及沿周向突出于第二侧壁(21)的第二檐部(22);
第一檐部(12)与第二檐部(22)在上下方向(Z)上相对设置,且第一檐部(12)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1),第二檐部(22)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1)以及与第二连接孔(221)间隔设置的安装孔(222);
连接件(4)穿过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221)固定连接上箱体(1)与下箱体(2);
固定件(5)穿过安装孔(222)将下箱体(2)安装于外部设备(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
下箱体(2)的材料密度大于上箱体(1)的材料密度;
第一侧壁(11)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壁(21)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上箱体(1)的第一侧壁(11)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为H1,下箱体(2)的第二侧壁(21)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为H2,H2≤0.5H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孔(221)与安装孔(222)在第二檐部(22)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孔(221)的中心轴线比安装孔(222)的中心轴线更靠近第二侧壁(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檐部(12)还设置有:开口(122),贯通第一檐部(12)且使第二檐部(22)的安装孔(222)露出于第一檐部(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
电池箱还包括:密封元件(3),设置于第一檐部(12)与第二檐部(22)之间并密封连接第一檐部(12)与第二檐部(22);
连接件(4)具有:插入部(4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1)和第二连接孔(221);以及延伸部(42),沿周向突出于插入部(41);
密封元件(3)的至少一部分在周向上位于延伸部(42)内侧,且所述至少一部分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毓群,赵丰刚,陈兴地,王磊,周灵刚,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