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57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第一电极层呈中空结构,所述结构自第一电极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一电极的下表面。该传感器通过电极形状设计改变了传感器的电场分布,增强了传感器的非接触探测能力。该传感器可用于非接触式探测生物体的生理参数信号,例如呼吸或脉搏等,具有高灵敏度。

A capacitive coupling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可监测生物体的生理参数,例如呼吸、脉搏等的传感设备大部分紧密贴合在生物体体表,存在较多弊端:首先,与生物体体表紧密贴合容易对生物体造成压迫感,影响其活动;其次,长期与生物体体表贴合,容易刺激皮肤,出现瘙痒等不适感;另外,这类传感设备不适用与皮肤有缺陷或者疾病的生物。为此,用于监测生理参数的非接触式传感设备被提出,这类传感设备无需紧密贴合在生物体表面,只需设置在生物体活动范围内,例如衣服、手环、沙发、桌椅等,在不干扰生物体活动的前提下探测生物体生理参数信号。目前,医疗领域非接触式监测的主要方法有红外热成像法、多普勒雷达探测、基于光纤传感的心冲击描记法、磁阻抗监控法和电容耦合传感等。电容耦合传感器是以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将被测物理量或机械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转换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测量位移、角度、振动、速度、压力等。根据电极设置,电容耦合传感器可分为自电容传感器和互电容传感器。自电容传感器如图1所示,由单个电极组成,基于测试电极与地面的相对电容。这类传感器用于测试生物体生理参数时,生物体相当于接地端,增加了电极与地面的相对电容。互电容传感器如图2所示,由一对电极组成,基于测试两电极之间的电容。当生物体靠近时,生物体干扰并破坏边缘电场并捕获两电极间部分电荷,从而降低了两电极间的电容值。现有的电容耦合传感器的检测能力较弱,尤其是当待测信号较弱时,例如待测信号为生物体的呼吸和脉搏等生理信号等,灵敏度较低,探测效果欠佳甚至无法探测出待测信号。与自电容传感器相比,互电容传感器不易受环境共模噪声和空气循环变化的影响,然而其探测能力仍然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探测待测信号时具有高灵敏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经过大量实验探索后发现,采用互电容传感器,即,电容耦合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时,如果将第一电极层设计为中空结构,即在第一电极内部设置自第一电极层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一电极下表面的空心部,则与第一电极层未设置中空结构相比,传感器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在传感器边缘部位分布的电场增加,当外界物体靠近该传感器时,其对边缘电场干扰及破坏的力度增大,从而增加了两电极间电容值的变化,即提高了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层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自第一电极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一电极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包括中空的规则形状,例如中空的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以及中空的不规则形状等。所述第二电极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包括规则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以及不规则形状等。所述介质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其形状不限。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介质层材料充满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并且介质层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极层的外径,以及介质层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极层的直径。所述中空结构不限,包括柱体、台体等。所述中空结构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包括规则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以及不规则形状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所述中空结构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极的横截面面积。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电极的垂直投影落入中空结构的横截面中。另外,本技术人还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当所述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减小时,外界物体靠近该传感器,两电极间电容值的变化进一步增加,即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当介质层的介电常数降低时,传感器对于边缘电场的束缚能力降低,当外界物体靠近该传感器时电子更容易逃逸,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两电极间电容值的变化,即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作为优选,所述介质层由具有多孔结构的绝缘材料构成,该多孔结构有利于降低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具有多孔结构的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或多种绝缘材料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水,然后高温固化,水蒸发后形成多孔结构。考虑到传感器的可穿戴性,作为优选,所述电容耦合传感器具有柔性,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介质层由柔性材料构成,因此可良好地贴附在物体上。所述柔性材料是指材料可发生形变,例如拉伸、弯曲等。柔性介质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树脂、水凝胶、聚氨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柔性第一电极层中包括柔性绝缘材料与导电材料。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树脂、水凝胶、聚氨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碳粉、炭黑、碳纳米管、银粉、银纳米线、铜纳米管、液态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柔性第二电极层中包括柔性绝缘材料与导电材料。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树脂、水凝胶、聚氨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碳粉、炭黑、碳纳米管、银粉、银纳米线、铜纳米管、液态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液态金属包括汞基合金、镓基合金、镓基合金,例如镓铟合金、镓铟锡合金等,以及过渡族金属、固态非金属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掺杂的镓基合金。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容耦合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电极的表面制备第一绝缘材料层;在第二电极的表面制备第二绝缘材料层;将第一绝缘材料层与第二绝缘材料层粘结在一起,使第一绝缘材料层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的制备方法不限,包括打印、印刷等,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采用掩膜印刷的方法,即将制作好的掩模板贴于基板,将制备第一电极的填料均匀涂刷于基板上,然后去除掩膜板,加热固化后得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制备方法不限,包括打印、印刷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电容式耦合传感器进行电极形状设计,使其中一个电极呈中空结构,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电场分布,使传感器边缘的电场增加,当外界物体靠近传感器时对边缘电场的干扰与破坏力增强,从而增强了电容传感器的非接触探测能力。(2)本技术优选采用介电常数较小的介质层,或者优选通过结构设计降低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例如在介质层设置多孔结构等,使传感器对于边缘电场的束缚能力降低,当外界物体靠近传感器而使边缘电场受到干扰与破坏时,电子更容易逃逸,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电容传感器的非接触探测能力。(3)本技术的传感器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层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自第一电极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一电极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耦合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层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自第一电极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一电极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耦合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结构包括柱状与台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耦合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与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耦合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中空的圆形、椭圆形、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杰郑亚楠郁哲李运遥刘宜伟李润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