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元件和壳体,其特征是:换热元件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滑轮,换热元件一端设有外端板;壳体为矩形容器,上下两面根据需要开设壳程流体进出口,侧面开设有方形换热元件安装口,换热元件安装口外周焊接有补强圈;壳体内部焊接有一组导轨,导轨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支撑筋板;密封圈两端分别与补强圈和外端板焊接以实现密封。组装时,使换热元件底部滑轮与导轨接触,沿导轨将换热元件整体推入壳体内部,使换热元件外端板与补强圈接触,通过密封圈焊接换热元件外端板和补强圈后实现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装配效率高,易于推广应用。
A fast installed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装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翅片管式和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装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翅片管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在动力、石油化工、制冷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当采用翅片管式或板翅式换热器时,换热元件与其壳体的外部组装,采用螺栓、螺母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对制造精度、组装工序要求严格,若未有效控制加工公差,易造成现场无法安装的问题;换热元件与其壳体的内部连接,需保持换热元件吊装状态直至施工人员在壳体内部完成两者的固定,此方式将产生大量受限空间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安全和质量隐患;为安装方便,壳体需预留较大操作空间,结构不够紧凑、传热损失大;同时,现有换热元件流体进出口通常设置在相对位置,与之装配的壳体必须在侧面开设若干接口并与换热元件进出口接管连接,换热元件流体的进出必须先经壳体上管口,此结构增加了壳体开孔,增加了泄漏点,两部件的相对独立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装式换热器,以达到以下目的:(1)简化换热元件与壳体的外部组装方式,降低加工精度要求,简化组装工序;(2)改进换热元件与壳体的内部连接方式,方便换热元件快速在壳体内部就位;(3)压缩壳体预留操作空间尺寸,提高结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4)减少壳体开孔,避免换热元件进出口与壳体管口连接,增加换热元件与壳体相对独立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元件和壳体,其特征是:换热元件与壳体间不涉及接管的连接;换热元件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滑轮,换热元件一端设有外端板;壳体为矩形容器,上下两面根据需要开设壳程流体进出口,侧面开设有方形换热元件安装口,换热元件安装口外周焊接有补强圈;壳体内部焊接有一组导轨,导轨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支撑筋板;密封圈两端分别与补强圈和外端板焊接以实现密封。优选地,换热元件为矩形模块化结构,矩形模块化结构采用翅片管式或板翅式结构,换热元件的布置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优选地,在外端板一侧设置有流体进出口,组装后该侧位于壳体外部。优选地,导轨采用槽钢制作,导轨同时具有支撑换热元件的功能。优选地,换热元件整体尺寸小于换热元件安装口。优选地,密封圈采用扁钢制作,密封圈圆环的宽度小于外端板的厚度,密封圈圆环内径等于外端板外径。优选地,外端板外径介于补强圈内缘和补强圈外缘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如下:a)本技术可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提高装配效率;b)本技术可实现换热元件快速装入壳体内部的目的,减少现场受限空间作业,降低安全和质量风险;c)本技术可减小壳体尺寸,结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大幅提高;d)本技术可有效减少壳体开孔,减少泄漏点,安全可靠;e)本技术可增加换热元件与壳体的相对独立性,避免换热元件与壳体管口间相互作用产生局部应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快装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换热元件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导轨及支撑件结构详图。图5是补强圈与外端板连接结构详图。附图中:1—换热元件,2—壳体,3—滑轮,4—导轨,5—补强圈,6—密封圈,7—支撑筋板、8—外端板、9—补强圈内缘、10—补强圈外缘、11—外端板外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换热元件1、壳体2、滑轮3、导轨4、补强圈5、密封圈6、支撑筋板7、外端板8;换热元件1与壳体2间不涉及接管的连接;壳体2为矩形容器,上下两面根据需要开设壳程流体进出口,侧面开设有方形换热元件安装口,换热元件安装口外周焊接有补强圈5;换热元件1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滑轮3,换热元件1一端设有外端板8;壳体2内部焊接有一组导轨4,导轨4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支撑筋板7;密封圈6两端分别与补强圈5和外端板8焊接以实现密封。如图3所示,换热元件1为矩形模块化结构,可采用翅片管式或板翅式换热结构,模块内换热元件的布置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如图3所示,换热元件1的流体进出口需设置在外端板8同一侧,组装后该侧位于壳体2外部。如图1所示,换热元件1长度与壳体2深度之差应小于100mm,避免换热元件与壳体组装后尾部流体短路区域过大。如图2所示,滑轮3定位尺寸应与导轨4定位尺寸相符,保证组装时滑轮3可沿导轨4进入壳体内部。如图2所示,补强圈内缘9与换热元件安装口平齐。如图2所示,换热元件1整体尺寸小于换热元件安装口,外端板8外径大于补强圈内缘9小于补强圈外缘10。如图4所示,导轨4顶部标高应高于换热元件安装口底边10mm。如图5所示,密封圈6圆环的宽度小于外端板8的厚度,密封圈6圆环内径等于外端板外径11。密封圈6与补强圈5、外端板8焊接的焊脚高度不小于密封圈6厚度。组装时,使换热元件与换热元件安装口对齐,滑轮3与导轨4接触,沿导轨4将换热元件1整体推入壳体内部,使换热元件外端板8与补强圈5接触,通过密封圈6分别焊接换热元件的外端板8和补强圈5后实现密封。焊接完成后对换热元件换热器整体进行气密试验。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元件(1)和壳体(2),其特征是:换热元件(1)与壳体(2)间不涉及接管的连接;换热元件(1)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滑轮(3),换热元件(1)一端设有外端板(8);壳体(2)为矩形容器,上下两面根据需要开设壳程流体进出口,侧面开设有方形换热元件安装口,换热元件安装口外周焊接有补强圈(5);壳体(2)内部焊接有一组导轨(4),导轨(4)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支撑筋板(7);密封圈(6)两端分别与补强圈(5)和外端板(8)焊接以实现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元件(1)和壳体(2),其特征是:换热元件(1)与壳体(2)间不涉及接管的连接;换热元件(1)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滑轮(3),换热元件(1)一端设有外端板(8);壳体(2)为矩形容器,上下两面根据需要开设壳程流体进出口,侧面开设有方形换热元件安装口,换热元件安装口外周焊接有补强圈(5);壳体(2)内部焊接有一组导轨(4),导轨(4)下部焊接有若干组支撑筋板(7);密封圈(6)两端分别与补强圈(5)和外端板(8)焊接以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元件(1)为矩形模块化结构,矩形模块化结构采用翅片管式或板翅式结构,换热元件的布置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葛阳,谢文,任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