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18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涉及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对接有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汽包,第一换热器顶部通过上升管连通汽包,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通过下降管连通汽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温固体物料余热未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温固体物料的高效冷却以及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降低能源浪费,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A waste heat conversion device for high temperature solid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体物料余热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生产工艺中的高纯镁砂生产完成后,炽热的高纯镁砂排到一个缓冲料仓内,缓冲料仓下方有一台输送机,将缓冲料仓内的高纯镁砂输送到地坑内,地坑内有一台斗式提升机,将高纯镁砂提升到晾晒场地,用机械设备将高纯镁砂摊开,自然冷却至汽车可以运输的温度,然后装车运送至使用场所。该生产工艺中,高纯镁砂蕴含的显热没有得到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高纯镁砂从炉内排出到晾晒场地的过程中温度一直较高,容易损坏设备,而且厂房内存储、运输设备、室温度很高,容易有工人烫伤的隐患,车间内室温很高,工人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固体物料余热未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对接有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汽包,第一换热器顶部通过上升管连通汽包,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通过下降管连通汽包。其中,第一换热器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均对应连接有第二换热器。其中,第二换热器的顶部开口口径大于底部开口口径。其中,第一换热器的传热媒介为饱和水。其中,第二换热器的传热媒介为冷水。其中,第一换热器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其中,汽包内置汽液分离装置。其中,运输装置包括推焦机,推焦机的下方安装有振动输送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对接有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汽包,第一换热器顶部通过上升管连通汽包,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通过下降管连通汽包,物料经由第一换热器实现一次热交换,再经由第二换热器实现二次热交换,提升了物料冷却效果,经由第一换热器转换的热量通过汽包转化为可共利用的高质量饱和蒸汽,从而实现了对物料余热的利用。由于第一换热器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均对应连接有第二换热器,利用多个第二换热器分别热交换,从而提高了高温固体物料的冷却效果。由于第二换热器的顶部开口口径大于底部开口口径,使得物料通过第二换热器时,下行速度会变缓,保证了高温固体物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实现热交换,进一步提高高温固体物料的冷却效果。由于第一换热器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保证第一换热器的外壁温度不会过高,避免烫伤作业人员,同时降低了第一换热器向外界的散热量,有效改善了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温固体物料余热未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可以实现高温固体物料的高效冷却以及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降低能源浪费,同时本技术还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中,1-汽包,2-第一换热器,20-上升管,21-下降管,3-第二换热器,40-推焦机,41-振动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技术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包括汽包1、第一换热器2以及第二换热器3,汽包1位于第一换热器2的斜上方,第二换热器3位于第一换热器2的正下方,第一换热器2竖向安装的直筒式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的顶部开口为第一入料口,换热器的底部为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并排设有多个;第二换热器3为竖向安装的锥筒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的顶部开口为第二入料口,第二换热器3的底部开口为第二出料口,第二入料口的大小为第二出料口的大小的1.5倍,高温固体物料由第二入料口进入再到由第二出料口输出的过程中,高温固体物料的下行速度会变缓,保证了高温固体物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实现热交换。第二入料口与第一出料口的大小一致,并且第二入料口与第一出料口对接安装,高温固体物料通过第一入料口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的内腔中,实现高温固体物料第一次热交换,再由第二入料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3的内腔中,实现高温固体物料的第二次热交换。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一换热器2顶部为上集箱,上集箱通过上升管20连通汽包1,第一换热器的底部为下集箱,下集箱通过下降管21连通汽包1,第一换热器2的换热管内的传热媒介为饱和水,汽包1内置汽液分离装置,高温固体物料所携带的显热在热交换过程中可是饱和水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上升管20进入到汽包1中,再由饱和蒸汽提纯分离,最后通过汽包1上安装的蒸汽管道输送到用汽场所。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二换热器3的换热管内的换热媒介是冷水,多个第二换热器3串联或者并联连接于冷水循环系统中,冷水可以使得高温固体物料快速冷却,并且第二换热器3的外壁会维持在60℃以下,避免烫伤作业人员。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二换热器3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运输装置包括推焦机40,推焦机40的下方安装有振动输送机41。推焦机40由电机、减速机、推焦杆、托焦板组成,推焦机40持续的将第二出料口的排料输送到振动输送机41上,再由振动输送机41将物料输送到目的地。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一换热器2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保证第一换热器2的外壁温度不会过高,避免烫伤作业人员,同时降低了第一换热器2向外界的散热量,有效改善了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以高纯镁砂为例,高纯镁砂生产完毕后,炽热的高纯镁砂从镁砂炉排料口落到第一换热器2内,高纯镁砂在第一换热器2内与第一换热器2换热管内的饱和水进行间接换热,高纯镁砂的温度由950℃降至300℃左右,同时高纯镁砂携带的显热可生产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上升管20进入到汽包1中,汽包1内的汽水分离装置将饱和蒸汽分离出来,通过与汽包1相连接的蒸汽管道对外输出至用汽场所。降至300℃左右的高纯镁砂进入到第二换热器3内,第二换热器3内通循环冷却水,使用循环水泵强制循环对高纯镁砂进行降温,经过二次降温后,高纯镁砂的温度可降至120℃左右。二级换热器下方是推焦机40,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从而改变推焦杆的运行速度以达到调节推焦机40的排料量的目的。推焦机40下方的振动输送机41将完全冷却的高纯镁砂输送到地坑内,通过地坑内的斗式提升机输送到指定地点。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对接有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汽包,所述第一换热器顶部通过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通过下降管连通所述汽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对接有第二换热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出口安装有运输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汽包,所述第一换热器顶部通过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通过下降管连通所述汽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均对应连接有所述第二换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固体物料余热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顶部开口口径大于底部开口口径。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施展邱绪昌张英杰王学德于秀于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昊通节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