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9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均进一步包括壳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摩擦片和弹性压片,所述壳体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内伸出,所述摩擦片和弹性压片通过一螺钉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具有一挡块,此两个挡块分别与所述弹性压片的两端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压片、摩擦片产生稳定的扭力,使得转轴在转动到任意角度时,均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即使得采用此转轴的手机可以翻转至任意角度而不会发生屏幕掉落等情况。

Supporting shaft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属于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智能设备全面屏和折叠屏因其超高的屏占比、更加灵活的硬件交互方式,越来越受欢迎,首先是提升了智能设备的颜值,让智能设备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另外同样大小的设备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显著的提升,比如在在观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等应用时,都会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既可以实现全面屏、又可以减小设备尺寸的可折叠智能设备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尤其是可以实现设备折叠的转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该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通过弹性压片、摩擦片产生稳定的扭力,使得转轴在转动到任意角度时,均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即使得采用此转轴的手机可以翻转至任意角度而不会发生屏幕掉落等情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均进一步包括壳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摩擦片和弹性压片,所述壳体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内伸出,所述摩擦片和弹性压片通过一螺钉安装于壳体内;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此扇形凸块的一表面与壳体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位于摩擦片相背于扇形凸块一侧,且此弹性压片的凸起部与摩擦片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所述弹性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均朝向摩擦片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扇形凸块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相背于摩擦片的一侧凸起,所述螺钉穿过弹性压片的第二凸起部和摩擦片,并与壳体锁接;所述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具有一挡块,此两个挡块分别与所述弹性压片的两端接触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压片的两端与挡块挤压接触。2.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转轴机构各自的壳体内。3.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壳体胶合连接或者焊接连接。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设置。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对称设置。6.上述方案中,所述螺钉依次穿过弹性压片和摩擦片,并与壳体锁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其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可以用在手机或者其它便携式智能装备上,还可以通过弹性压片、摩擦片产生稳定的扭力,使得转轴在转动到任意角度时,均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即使得采用此转轴的手机可以翻转至任意角度而不会发生屏幕掉落等情况,且双轴的设计,在用于手机等智能设备时,可以保证一定的折弯半径,避免手机或者智能设备的柔性屏幕因为频繁的折弯而损伤柔性屏幕。2、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其弹性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均朝向摩擦片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扇形凸块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相背于摩擦片的一侧凸起,所述螺钉穿过弹性压片的第二凸起部和摩擦片,并与壳体锁接,弹性压片上三个凸起部的设置,既保证了弹性压片对摩擦片压力的大小和稳定,又使得弹性压片通过摩擦片对两个转轴施加的压力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两个转轴转动的一致性和对称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好,且弹性压片的两个凸起部对称设置,并分别对应于两个转轴的扇形凸块旋转区域,进一步增加了弹性压片对转轴施加压力的力度大小、稳定性和均匀性。3、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其壳体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具有一挡块,此两个挡块分别与所述弹性压片的两端接触连接,挡块的设置,对弹性压片两端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弹性压片中央受力而向两侧翘曲导致卸力,配合第二凸起部的设置,保证弹性压片对摩擦片始终具有稳定的、适当的挤压力,进一步保证转轴在转动到任意角度时,均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即使得采用此转轴的手机可以翻转至任意角度而不会发生屏幕掉落等情况。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中弹性压片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壳体;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摩擦片;5、弹性压片;501、第一凸起部;502、第二凸起部;503、第三凸起部;6、通孔;7、螺钉;8、扇形凸块;9、挡块;21、第一转轴机构;22、第二转轴机构;23、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连接的连接板23,所述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均进一步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8,此扇形凸块8的一表面与壳体1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8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4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位于摩擦片4相背于扇形凸块8一侧,且此弹性压片5的凸起部与摩擦片4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501、第二凸起部502和第三凸起部503,所述第一凸起部501和第三凸起部503均朝向摩擦片4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501、第三凸起部503分别与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的扇形凸块8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502朝向相背于摩擦片4的一侧凸起,所述螺钉7穿过弹性压片5的第二凸起部502和摩擦片4,并与壳体1锁接;所述壳体1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具有一挡块9,此两个挡块9分别与所述弹性压片5的两端接触连接。上述弹性压片5的两端与挡块9挤压接触;上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各自的壳体1内;上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胶合连接。实施例2: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连接的连接板23,所述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均进一步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连接的连接板(23),所述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均进一步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n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8),此扇形凸块(8)的一表面与壳体(1)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8)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4)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位于摩擦片(4)相背于扇形凸块(8)一侧,且此弹性压片(5)的凸起部与摩擦片(4)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n所述弹性压片(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501)、第二凸起部(502)和第三凸起部(503),所述第一凸起部(501)和第三凸起部(503)均朝向摩擦片(4)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501)、第三凸起部(503)分别与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的扇形凸块(8)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502)朝向相背于摩擦片(4)的一侧凸起,所述螺钉(7)穿过弹性压片(5)的第二凸起部(502)和摩擦片(4),并与壳体(1)锁接;/n所述壳体(1)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具有一挡块(9),此两个挡块(9)分别与所述弹性压片(5)的两端接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和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连接的连接板(23),所述第一转轴机构(21)、第二转轴机构(22)均进一步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
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8),此扇形凸块(8)的一表面与壳体(1)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8)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4)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位于摩擦片(4)相背于扇形凸块(8)一侧,且此弹性压片(5)的凸起部与摩擦片(4)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
所述弹性压片(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501)、第二凸起部(502)和第三凸起部(503),所述第一凸起部(501)和第三凸起部(503)均朝向摩擦片(4)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501)、第三凸起部(503)分别与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的扇形凸块(8)对应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陳威仲董小慧万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