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67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防护网包括网边框,网边框为上下、左右弦杆构成的矩形结构,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该防护网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和多个依次平铺在脚手架外侧的防护网,其中,脚手架包括多个立杆,防护网的左右弦杆均与立杆平行设置,该防护网通过第一螺栓组件穿过上述第一连接孔固连于立杆上,且防护网之间通过第二螺栓组件穿过上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安装完成的防护网无防护间隙,并提高架体整体结构强度,另外,防护网安装便捷,通用性强。

A protective net and its connecting structure on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于具有成本低、安装快、使用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建筑业的特点之一是高空露天作业,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施工中造成料具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坠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由此造成的坠物伤人事故的发生,需要在脚手架外侧包覆一层防护网。目前流通于市场并运用于建筑行业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护网均存在防护间隙,未能完全防护,存在高空落物的威胁和隐患,且防护网与防护网之间相互独立,整体性差,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中防护网安装时存在通用性差、安装不方便且不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安装完成的防护网无防护间隙,安全性能大大增加,同时,防护网与防护网、防护网与立杆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提高架体整体结构强度,另外,防护网安装便捷,通用性强,且美观。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其一,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包括网边框和固定于网边框内的网片,所述的网边框为上下、左右弦杆构成的矩形结构,其中,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进一步地说,相邻两第一连接孔的孔间距为200mm。进一步地说,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两个第二连接孔在左右弦杆上均上下对称分布。进一步地说,所述网边框内斜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进一步地说,所述网边框内的中央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二缓冲加强筋。进一步地说,所述网边框内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与第二缓冲加强筋及网边框构成四个三角形结构。其二,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和多个依次平铺在脚手架外侧的防护网,其中,所述的脚手架包括多个垂直于地面设置的立杆,所述防护网的左右弦杆均与立杆平行设置,该防护网贴合在立杆表面,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穿过上述第一连接孔固连于立杆上,且防护网之间通过第二螺栓组件穿过上述第二连接孔相连。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通过在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开设第一连接孔,以实现将防护网固连在脚手架的立杆上,另外,脚手架在布置时,立杆的间距布置是不一致的,本技术通过在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可使得防护网的安装不受立杆排布的限制,通用性强,同时,申请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分析发现,将相邻两第一连接孔的孔间距设计为200mm,可满足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脚手架的需求,最大程度提高防护网的通用性。(2)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防护网与脚手架之间通过上下弦杆与立杆螺栓连接,且防护网之间通过左右弦杆在网片内侧螺栓连接,可使安装完成的防护网无防护间隙,安全性能大大增加,且防护网与防护网、防护网与立杆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提高架体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防护网在安装时仅需依次平铺,无搭接、无须考虑立杆排布等情况,通用性强,且美观;另外,该防护网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在脚手板平台上施工,故该防护网安装便捷,且安全。(3)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及其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护网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首片防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后续防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防护网;11、网片;12、网边框;121、第一连接孔;122、第二连接孔;13、第一缓冲加强筋;14、第二缓冲加强筋;2、立杆;3、第一螺栓组件;4、第二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护网,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网边框12和固定于网边框12内的网片11,网边框12为上下、左右弦杆构成的矩形结构,其中,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21,相邻两第一连接孔121的孔间距为200mm;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12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22,两个第二连接孔122在左右弦杆上均上下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在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21,以实现将防护网1固连在脚手架的立杆2上,另外,脚手架在布置时,立杆2的间距布置是不一致的,本技术通过在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121,可使得防护网1的安装不受立杆2排布的限制,通用性强,同时,申请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分析发现,将相邻两第一连接孔121的孔间距设计为200mm,可满足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脚手架的需求,最大程度提高防护网1的通用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在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开设第二连接孔122,以实现防护网1之间的连接,而在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22,两个第二连接孔122在左右弦杆上均上下对称分布这一设计,可提高防护网1之间的连接强度。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防护网1与脚手架之间通过上下弦杆与立杆2螺栓连接,且防护网1之间通过左右弦杆在网片11内侧螺栓连接,可使安装完成的防护网1无防护间隙,安全性能大大增加,同时,防护网1与防护网1、防护网1与立杆2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提高架体整体结构强度,另外,该防护网1安装便捷,通用性强,且美观。网边框12内斜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13,网边框12内的中央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二缓冲加强筋1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网边框12内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13,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13与第二缓冲加强筋14及网边框12构成四个三角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在网边框12内设置第一缓冲加强筋13和第二缓冲加强筋14,一方面可起到在重物坠落时辅助缓冲冲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提高防护网1的防护强度。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13与第二缓冲加强筋14及网边框12构成四个三角形结构这一设计可进一步提高防护网1的防护强度。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护网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结构,包括脚手架和多个依次平铺在脚手架外侧的防护网1,其中,脚手架包括多个垂直于地面设置的立杆2,防护网1的左右弦杆均与立杆2平行设置,该防护网1贴合在立杆2表面,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3穿过上述第一连接孔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网边框(12)和固定于网边框(12)内的网片(11),所述的网边框(12)为上下、左右弦杆构成的矩形结构,其中,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21),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网边框(12)和固定于网边框(12)内的网片(11),所述的网边框(12)为上下、左右弦杆构成的矩形结构,其中,上下弦杆的正端面上均沿左右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21),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第一连接孔(121)的孔间距为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左右弦杆的侧端面上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22),两个第二连接孔(122)在左右弦杆上均上下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边框(12)内斜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缓冲加强筋(13)。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涛李宝龙林家富王聪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