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60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包括多个可纵向旋转的单元墙体,多个所述单元墙体组装而成整面多工况墙体,所述单元墙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肋片散热器、太阳能发电板、风道和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单元墙体的中心轴线处;两个肋片散热器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且各处于一个风道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单元墙体最外侧;所述隔板处于单元墙体最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半导体制冷相结合所制成,可制冷、制热、采光和通风,不仅实现了一墙多工况,而且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

A multi working condition energy sav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节能墙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化石能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资源越来越紧张。再加上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的颗粒物。这就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广泛的分布在全球各地,被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建筑行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的大户,对其采用节能措施对建筑节能的效果尤为关键。对于建筑中的能源消耗来说,采暖、制冷和通风占据建筑能源消耗的一大部分,好的节能措施会使能源消耗大幅减少。现在大型建筑的外墙大多采用玻璃墙体,由于太阳辐射的原因,导致夏季靠近玻璃侧的室内空气温度远高于室内内墙附近的温度,使房间的温度梯度大,人的热舒适性差,对能源的消耗量大,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还没有保证人员的舒适度。目前建筑中对能源利用形式单一,多采用的是市政电网或者是市政燃气,没有很好地将广泛存在的太阳能有机的结合到建筑中,以间接或直接的利用太阳能,以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提高房间热舒适性的目的。故普及太阳能与建筑行业相结合的能源利用模式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包括多个可纵向旋转的单元墙体,多个所述单元墙体组装而成整面多工况墙体,所述单元墙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肋片散热器、太阳能发电板、风道和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单元墙体的中心轴线处;两个肋片散热器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且各处于一个风道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单元墙体最外侧;所述隔板处于单元墙体最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多个,均匀间隔布置在单元墙体的轴的上下两侧,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空间加入隔热棉,隔热棉的厚度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以及隔热棉的两侧均布满所述散热器肋片。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墙体的上下表面呈倾斜式阶梯状。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外侧的肋片散热器之间有一定的空间,所述空间和肋片散热器之间的间隙组成一个所述风道,所述隔板与内侧的肋片散热器之间形成另一风道。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四周均有橡胶条。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还包括有采光单元墙体,所述采光单元墙体轴线处采用单层中空玻璃,在最外侧两侧采用单层玻璃。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还包括两个风帽,设在整面多工况墙体的上下端,上部的风帽的外侧有一向外延伸的岩板,该岩板的最外侧有一滴水线,内侧有向内扩大的喇叭口;下部的风帽的外侧也有一向外延伸的岩板,该下部风帽的外侧的岩板的上表面具有向外的倾角,内侧有向内扩大的喇叭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还包括有功能切换机构,所述功能切换机构用于控制单元墙体是处于制冷制热或通风状态,当需要制冷或制热时,控制单元墙体闭合,形成封闭的一堵墙;当需要通风时,切换墙体至倾斜状态,与室外通风;所述功能切换机构包括水平连杆、齿轮;所述水平连杆穿过单元墙体的轴心与单元墙体固定,所述水平连杆的两端与混凝土墙体内的轴承连接;一个所述齿轮套在所述水平连杆的一侧并与所述水平连杆焊接;多个所述水平连杆通过一根齿条连接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还包括有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太阳能发电板的工作和内部电源与市政电网的切换;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用于内部电源与市政电网的切换控制的电路切换模块和用于对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综合进行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的大气的温度、湿度、PM2.5传感器、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肋片散热器的温度传感器、辐射强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半导体制冷相结合制成,是可制冷、制热、采光和通风的墙体,不仅实现了一墙多工况,而且利用了太阳能,节能环保,有利于广泛地应用,显著增强人们对多工况节能墙体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的单元墙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的风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的采光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通风状态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通风状态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工况节能墙体的功能切换机构工作原理图;图中:1为隔板、2为风道、3为散热器、4为轴孔、5半导体制冷片、6隔热棉、7为橡胶条、8为太阳能发电板;9为喇叭形风口、10为散水、11为滴水线、12为混凝土楼板、13为单层中空玻璃、24为单层玻璃;14为下风帽、15为单元墙体、16采光单元墙体、17上风帽、18为电机、19为电机传动齿轮、20轴承、21水平连杆齿轮、22水平连杆、23混凝土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6,本技术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包括多个可纵向旋转的单元墙体,多个所述单元墙体组装而成多工况整面墙体,所述单元墙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肋片散热器、太阳能发电板、风道和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单元墙体的中心轴线处;两个肋片散热器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且两个肋片散热器各处于一个风道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单元墙体最外侧;所述隔板处于单元墙体最内侧。具体实现上,各个单元墙体大小可由实际工程进行定制。进一步,所述单元墙体的上下断面呈倾斜式阶梯状,通过设计成倾斜状的上表面能够保证墙体能够顺利的进行旋转,而且能够防止雷雨天气时,雨水进入室内。在单元墙体旋转闭合时,倾斜的断面能更好的固定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有更好的容错性,不会出现水平面闭合时,竖向的各个功能之间发生错位的现象,最终导致无法达到设计的效果,甚至损坏其中的一些部件。具体实现上,本技术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均匀布置在轴的上下两侧,其间距可根据该墙体所在室内环境的冷热负荷来确定,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空间可加入隔热棉,隔热棉的厚度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房间的冷热负荷不一样,故所需要的冷量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实际的冷量选择合适数目的半导体制冷片,均匀布置在单元墙体的中心面上,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当墙体旋转至倾斜状态时,两侧受力不均匀,对水平连杆上的齿轮产生过大的压力。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及隔热棉的两侧均布满高性能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面积远大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积,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之间涂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如导热硅脂),能够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纵向旋转的单元墙体,多个所述单元墙体组装而成整面多工况墙体,所述单元墙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肋片散热器、太阳能发电板、风道和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单元墙体的中心轴线处;两个肋片散热器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且各处于一个风道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单元墙体最外侧;所述隔板处于单元墙体最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纵向旋转的单元墙体,多个所述单元墙体组装而成整面多工况墙体,所述单元墙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肋片散热器、太阳能发电板、风道和隔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单元墙体的中心轴线处;两个肋片散热器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且各处于一个风道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位于单元墙体最外侧;所述隔板处于单元墙体最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多个,均匀间隔布置在单元墙体的轴的上下两侧,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空间加入隔热棉,隔热棉的厚度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以及隔热棉的两侧均布满所述散热器肋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墙体的上下表面呈倾斜式阶梯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外侧的肋片散热器之间有一定的空间,所述空间和肋片散热器之间的间隙组成一个所述风道,所述隔板与内侧的肋片散热器之间形成另一风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四周均有橡胶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采光单元墙体,所述采光单元墙体轴线处采用单层中空玻璃,在最外侧两侧采用单层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勤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