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7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限位台组件;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大于限位台组件的高度;每组限位台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台组件;每个所述的限位台组件包括2个限位台: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在第一顶面的上侧间隔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依次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其中,第一面、第三面均为斜面。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路面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路面发生车辙及推移危害。

A pavement structure to avoid displacement and ru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交叉路口是车辆起停最频繁的区域,因而也是道路路面结构受力最为复杂的区域。也因此,路面病害中的“车辙以及推移”,大部分发生在路面路口位置。现有技术中,对车辙以及推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沥青混合料等提高材料力学强度上,如申请号为:201910489393.X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一、选择原材料;二、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三、根据设计级配,预估油石比的范围;四、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贯入剪切试验及混合料密度试验,得到不同油石比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实测贯入剪切强度参数;五、根据参数确定最佳油石比;六、制备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及水稳定性性能检验,完成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然而,对于车辙与推移这样的病害问题,仅仅依靠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不能完全毕竟,其与路面结构的设计也有直接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限位台组件;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大于限位台组件的高度;其中,每组限位台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台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的限位台组件包括2个限位台: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其中,所述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混凝土板的表面、且沿着车道的方向设置;左侧限位台包括:第一顶面、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第四竖向面;第一顶面与第三竖向面之间为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朝向右侧限位台;第一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三竖向面与第四竖向面之间的距离;右侧限位台包括:第五顶面、第六斜面、第七竖向面、第八竖向面;第五顶面与第七竖向面之间为第六斜面;左侧限位台的第三竖向面与右侧限位台的第七竖向面相向设置;第五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七竖向面与第八竖向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顶面、第五顶面的上侧间隔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依次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其中,第一面、第三面均为斜面。进一步,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为对称设置。进一步,第二面为凸起块的顶部平面或者顶部波浪面。进一步,在混凝土板上设置的沥青混凝土由下至上依次为:8cm粗粒径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径沥青混合料、4cm细粒径沥青混合料;限位台组件的高度为10cm-15cm。进一步,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之间的间距为50cm-75cm。进一步,每组限位台组件的两个限位台组组件之间的间距为2-2.5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第一,左侧限位台2-1、右侧限位台2-2之间的间距为50-75cm;其效果在于,轮胎的宽度一般在35-50c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路口前),车辆的轮胎轨迹线在很小的范围偏移,因此,轮胎的投影一般会落在限位台组件2的两个限位台之间。此时,限位台会对限位台之间的沥青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避免车辙。第二,两个限位台组组件2之间的2-2.5m,这与车辆的轴距相适配。可以同时避免车辆的两个轮胎下侧的沥青产生车辙破坏。第三,凸起块3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推移;沥青面层与限位台顶面通过间隔设置的凸起块3,可以防止沥青路面各层之间的滑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实施例一的具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口路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的设计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凸起块的三维设计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凸起块的形状设计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混凝土板的俯视图。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混凝土板1,限位台组件2,左侧限位台2-1,右侧限位台2-2,第一顶面2-1-1、第二斜面2-1-2、第三竖向面2-1-3、第四竖向面2-1-4,第五顶面2-2-1、第六斜面2-2-2、第七竖向面2-2-3、第八竖向面2-2-4,凸起块3,第一面3-1,第二面3-2,第三面3-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板1;在混凝土板1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限位台组件2;在混凝土板1上设置有粗粒径沥青混凝土(如8cmAC-25C)、中粒径沥青混合料(如6cmAC-20C)、细粒径沥青混合料(如4cmAC-13C);其中,限位台组件2的高度为10-15cm为适宜,优选的,限位台组件2的顶端为细粒径沥青混合料。每个所述的限位台组件2包括2个限位台:左侧限位台2-1、右侧限位台2-2;所述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混凝土板1的表面、且沿着车道的方向设置,材质也为混凝土;左侧限位台2-1、右侧限位台2-2之间的间距为50-75cm,左侧限位台2-1、右侧限位台2-2为对称设置;左侧限位台2-1包括:第一顶面2-1-1、第二斜面2-1-2、第三竖向面2-1-3、第四竖向面2-1-4;第一顶面2-1-1与第三竖向面2-1-3之间为第二斜面2-1-2;右侧限位台2-2包括:第五顶面2-2-1、第六斜面2-2-2、第七竖向面2-2-3、第八竖向面2-2-4;第五顶面2-2-1与第七竖向面2-2-3之间为第六斜面2-2-2;左侧限位台2-1的第三竖向面2-1-3与右侧限位台2-2的第七竖向面2-1-3相向设置。第一顶面2-1-1的宽度小于第三竖向面2-1-3与第四竖向面2-1-4之间的距离。第五顶面2-2-1的宽度小于第六竖向面2-2-3与第八竖向面2-2-4之间的距离。每组限位台组件2包括:两个限位台组件2,且两个限位台组组件2之间的间距为2-2.5m。在第一顶面2-1-1、第五顶面的上侧间隔设置有凸起块3;所述凸起块3包括:第一面3-1、第二面3-2、第三面3-3,第一面3-1、第三面3-3分别为斜面;第二面3-2为顶平面或者顶部波浪面。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的路面结构运用在路口,即在人行横道前侧车辆在等待红灯停下来的位置,混凝土板1中设置有上下两排双向钢筋。实施例二为2组限位台组件2,其对应的两个车道。混凝土板1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设缝(3-5m设缝),在路口设置1-10块混凝土板(图5中为4块。)。通过设置本技术的路面结构,能够避免路口位置处的车辙以及推移现象。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限位台组件;/n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大于限位台组件的高度;/n其中,每组限位台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台组件;/n其中,每个所述的限位台组件包括2个限位台: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n其中,所述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混凝土板的表面、且沿着车道的方向设置;/n左侧限位台包括:第一顶面、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第四竖向面;第一顶面与第三竖向面之间为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朝向右侧限位台;/n第一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三竖向面与第四竖向面之间的距离;/n右侧限位台包括:第五顶面、第六斜面、第七竖向面、第八竖向面;第五顶面与第七竖向面之间为第六斜面;/n左侧限位台的第三竖向面与右侧限位台的第七竖向面相向设置;/n第五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七竖向面与第八竖向面之间的距离;/n在第一顶面、第五顶面的上侧间隔设置有凸起块;/n所述凸起块依次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其中,第一面、第三面均为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推移及车辙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限位台组件;
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大于限位台组件的高度;
其中,每组限位台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台组件;
其中,每个所述的限位台组件包括2个限位台:左侧限位台、右侧限位台;
其中,所述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混凝土板的表面、且沿着车道的方向设置;
左侧限位台包括:第一顶面、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第四竖向面;第一顶面与第三竖向面之间为第二斜面;第三竖向面朝向右侧限位台;
第一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三竖向面与第四竖向面之间的距离;
右侧限位台包括:第五顶面、第六斜面、第七竖向面、第八竖向面;第五顶面与第七竖向面之间为第六斜面;
左侧限位台的第三竖向面与右侧限位台的第七竖向面相向设置;
第五顶面的宽度小于第七竖向面与第八竖向面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顶面、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婷吴雪娜顾浩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