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2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26
一种圆编机的吹絮结构,该圆编机包含一承座,该承座基于该圆编机而工作界定出一入纱端及一卷布端,该承座上设置有多个针织工作组,该些针织工作组水平地连接设置并于该承座内界定出一环内区域。进一步地,该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包含一位于该环内区域的吹絮风扇及一使该承座和该吹絮风扇组接的风扇安装件。相较于常用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提供一由该卷布端流向该入纱端的吹絮风流,使得该吹絮结构启动后得以增加该环内区域的空气流动,同时经由该吹絮风流的风向固定,进而有效地吹去该承座与该些针织工作组上的棉絮。

Blowing structure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编机的吹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絮结构,尤指一种圆编机的吹絮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圆编织为于编织时提高编织顺畅度会将棉纱拉紧,然而棉纱在编织过程中常因与圆编机上的零件(如喂纱器、沉降片等)磨擦而产生棉絮。如后续行程中不加以清除棉絮,将会造成圆编机上的零件无法顺畅运行。再者,该些棉絮若被编入织布之中,更可能影响编出的织布品质。因此,圆编机业者多于圆编机上设置吹絮装置。常用吹絮装置可参TWM521081,该圆编机包含一纱架座,该吹絮装置包含一马达、一连接该纱架座的旋转座组、二分别连接该旋转座组两端的杆组以及复数设于每一该杆组末端的风扇,该吹絮结构实施时,利用该马达驱动该旋转座组使该旋转座组相对该纱架座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该些杆组同步转动。据此,该些风扇可相对该纱架座旋转以对该圆编机的零件吹气,以吹除零件上所堆积之棉絮。然而,常用结构中,该些风扇虽可吹除零件上的棉絮,但是该些风扇的风向不固定而令该圆编机针盘上的零件无法受到一定风量的吹风,易导致该圆编机针盘上的棉絮无法被有效地吹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解决常用吹絮结构的风向不固定而无法有效吹除棉絮所衍生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圆编机的吹絮结构,该圆编机包含一承座,该承座基于该圆编机而工作界定出一入纱端及一卷布端,该承座上设置有多个针织工作组,该些针织工作组水平地连接设置并于该承座内界定出一环内区域。进一步地,该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包含一位于该环内区域的吹絮风扇及一使该承座组接该吹絮风扇的风扇安装件,该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提供一由该卷布端流向该入纱端的吹絮风流。一实施例中,该吹絮风扇包含一驱动马达以及连接该驱动马达的多个扇叶,该驱动马达包含一连接该风扇安装件的定子以及一可相对于该定子转动并提供该多个扇叶组接的外转子。一实施例中,该驱动马达为一无刷马达。一实施例中,该驱动马达位于该环内区域的中心位置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针织工作组具有一中间位置,该吹絮风扇偏离该中间位置并接近于该入纱端。一实施例中,该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包含设置于该入纱端的多个辅助吹絮风扇以及一提供该些辅助吹絮风扇组接并与该承座连接的组接轴,该些辅助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分别提供一朝远离该入纱端方向流动的辅助吹絮气流,每一该辅助吹絮风扇分别具有一可改变该辅助吹絮气流方向的摆动行程。一实施例中,该组接轴包含一连接该承座的纵向杆以及一连接该纵向杆且末端分别提供该些辅助吹絮风扇组接的横向杆。一实施例中,该纵向杆位于该环内区域的中心位置处。一实施例中,该承座包含设置于该环内区域的多个支架,该些支架相交于一点并与该纵向杆组接。透过本技术前述所揭,相较于常用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通过该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提供风向固定的该吹絮风流,使得该吹絮结构启动后得以增加该环内区域的空气流动,并可有效地吹去棉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圆编机的吹絮结构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吹絮风流及辅助吹絮风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吹絮风扇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吹絮风扇配置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架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吹絮结构10,该吹絮结构10设置于一圆编机100上。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案,于此首先说明该圆编机100的结构,该圆编机100包含一承座20,该承座20基于该圆编机100工作界定出一入纱端21及一卷布端22,同时该承座20提供多个针织工作组23设置于上,其中,本文中所述该入纱端21指的是当该圆编机100于编织时一外部纱线40受拉动而进入该承座20的一端,当多个该外部纱线40进入该承座20的同时,该些针织工作组23将受控制而进行编织作业,使得多个该纱线40彼此交错以编织成形,织成后的布料将卷绕于该圆编机100的一卷布轮24上,以完成该圆编机100的编织行程。此外,本文中所定义的该卷布端22即为前述该圆编机100卷收织成的布料的一端,而每一该针织工作组23可包含一针筒(图中未示)、一设于该针筒内的织针(图中未示)以及一沉降片(图中未示)等该圆编机100上用以进行编织作业的零件。进一步地,该些针织工作组23彼此水平接连设置并于该承座20内界定出一环内区域25,此外,该吹絮结构10包含一位于该环内区域25的吹絮风扇11以及一连接该吹絮风扇11与该承座20的风扇安装件12。当该吹絮风扇11通电启动,该吹絮风扇11将改变该环内区域25的气流,同时提供一由该卷布端22流向该入纱端21的吹絮风流50。因此,本技术借由该吹絮风流50的风向固定,使得该吹絮结构10启动后得以增加该环内区域25的空气流动,而有效地吹去棉絮。此外,该吹絮风扇11包含一驱动马达111以及多个连接该驱动马达111的扇叶112。更具体地说,该驱动马达111为一无刷马达,且该驱动马达111包含一连接该风扇安装件12的定子113以及一提供该些扇叶112组接的外转子114。当该驱动马达111接受电力而启动时,该外转子114受驱动而相对该定子113转动,进而使得该些扇叶112以该定子113为中心行一转动行程115。再者,该驱动马达111设于该环内区域25的中心位置,使得每一该扇叶112相对每一该针织工作组23的距离116为固定,承此,当该些扇叶112行该转动行程115时得以对该些针织工作组23提供固定的风量。复请参阅图2与图3,一实施例中,为使该吹絮风流50可更有效地增加该环内空间的空气流动,而令该风扇安装件12的高度对应该承座20设置。更具体解释,每一该针织工作组23于编织作业时相对该承座20定义有一中间位置233,该风扇安装件12的高度则被设定高于该圆编机100底部至该中间位置233的高度,使得该吹絮风扇11被设置于偏离该中间位置233并近于该入纱端21的一侧,当该吹絮风扇11启动时,该吹絮风流50得吸收该卷布端22一侧的气体,并朝该入纱端21方向输出,使该环内区域25的气体得以流动。除此之外,一实施例中,该圆编机100的吹絮结构10更包含多个设于该入纱端21的辅助吹絮风扇13以及一连接该承座20与该些辅助吹絮风扇13的组接轴14。具体说明,当该些辅助吹絮风扇13接受电力启动后,该些辅助吹絮风扇13将分别提供一朝远离该入纱端21方向流动的辅助吹絮风流60,该些辅助吹絮风流60目的在于辅助增加该吹絮风流50的流动,也就是说该吹絮风流50通过该辅助吹絮风流60而增加流向该入纱端21的速度,进而增强该环内区域25的空气导流效果。另外,该组接轴14包含一连接该承座20的纵向杆141以及一连接该纵向杆141并供该些辅助吹絮风扇13组接的横向杆142。该纵向杆141位于该环内区域25的中心位置,而该横向杆142则连接于该纵向杆141一侧并朝远离该环内区域25的中心位置方向延伸。进一步地,该些辅助吹絮风扇13组接于该横向杆1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编机的吹絮结构,所述圆编机包含一承座,所述承座基于所述圆编机而工作界定出一入纱端及一卷布端,所述承座上设置有多个针织工作组,所述多个针织工作组水平地连接设置并于所述承座内界定出一环内区域,其特征在于:/n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包含:一吹絮风扇,所述吹絮风扇位于所述环内区域;及一风扇安装件,所述风扇安装件使所述承座和所述吹絮风扇组接,所述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提供一由所述卷布端流向所述入纱端的吹絮风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编机的吹絮结构,所述圆编机包含一承座,所述承座基于所述圆编机而工作界定出一入纱端及一卷布端,所述承座上设置有多个针织工作组,所述多个针织工作组水平地连接设置并于所述承座内界定出一环内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包含:一吹絮风扇,所述吹絮风扇位于所述环内区域;及一风扇安装件,所述风扇安装件使所述承座和所述吹絮风扇组接,所述吹絮风扇通电启动后提供一由所述卷布端流向所述入纱端的吹絮风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絮风扇包含一驱动马达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多个扇叶,所述驱动马达包含一连接所述风扇安装件的定子以及一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并提供所述多个扇叶组接的外转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为一无刷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位于所述环内区域的中心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圆编机的吹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针织工作组具有一中间位置,所述吹絮风扇偏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艳鹏
申请(专利权)人:升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