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单元和引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2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入单元和引入机,其被构造为在引入机中引入经纱。引入单元包括引入站、纵向引导件,其固定到引入站的壳体并且被构造为可滑动地支撑簧片支架,以及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臂。在伸出位置,臂的第一端被构造为在纵向引导件的纵向距离处可滑动地支撑弹簧支架并且臂与纵向引导件重叠纵向距离。在缩回位置,臂与纵向引导件重叠纵向距离,该纵向距离比上述纵向距离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引入机,其具有可移动到框架的引入单元,带有接收装置的承载轨道车和簧片支架。簧片支架可相对于引入站和相对于承载轨道车沿纵向方向滑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宽度大于3米的纱线层的引入机。

Lead in unit and lead i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入单元和引入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织造制备的引入单元和引入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将纱线层的经纱引入到带有自动引入机的织机上的线束元件中。如CN102292485中所述,这种机器可包括可移动到静止框架的引入单元,该框架单元夹紧和张紧经线并且非常适合于2、3米宽的纱线层。一些应用需要超过3米宽的纱线层,例如3.6米宽的纱线层。对于这种宽度的应用,引入机的某些部件应该延长,这可能对引入单元的操作和引入过程的冲击可靠性造成一些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宽度大于3米的纱线层的引入机。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引入单元被构造为将纱线层的经纱引入到线束元件中并引入到引入机中的簧片中。引入单元包括馈送装置、引入站和纵向引导件。引入站被构造为将线束元件从馈送装置分离,夹紧经线、将经线引入到线束元件中并且引入到簧片,并且将线束元件放置在引入机的接收装置上。纵向引导件固定到引入站的壳体,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被构造为支撑引入机的簧片支架,簧片支架可沿纵向方向相对于纵向引导件移动。引入单元包括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臂。在伸出位置,臂的第一端被构造为在纵向引导件的纵向距离处支撑簧片支架,并且臂与纵向引导件重叠纵向距离。在缩回位置,臂与纵向引导件重叠纵向距离,该纵向距离比上述纵向距离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臂的第一端具有用于支撑簧片支架的辊子。所述臂接合在纵向引导件的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中,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沿纵向方向间隔开。臂相对于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是可移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伸出位置,臂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并且臂的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反)在纵向方向上抵靠第一引导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引入单元具有带手柄和轮子的操纵装置。在缩回位置,臂的第一端沿纵向方向位于纵向引导件和手柄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引入机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引入单元、用于承载接收装置的承载轨道车,用于保持待引入的簧片的簧片支架。簧片支架可相对于引入站以及相对于承载轨道车沿纵向方向滑动。引入机还包括具有用于夹紧纱线层的纱线夹紧装置的框架,具有至少两个垂直柱的静态结构,沿着纵向方向在柱之间延伸并超出柱的附加梁。引入机的棒与附加梁配合以支撑接收装置,这些棒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延伸。引入单元在引入过程中相对于框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在静态结构和附加梁之间的柱的纵向距离处放置至少一个保持支撑件,用于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方向上定位附加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附加梁的位置沿垂直方向相对于保持支撑件可调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杆容纳在附加梁中,通过保持支撑件以沿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静态结构具有纵向延伸部,所述纵向延伸部从所述柱中的一个在所述其他柱的相对处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支撑件固定到纵向延伸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静态结构具有在柱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横杆,并且至少一个保持支撑件固定到横杆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承载轨道车配备有多个分布式辊子,这些分布式辊子由共同的纵向轮廓支撑并适于支撑簧片支架。附图说明结合图1-6用示例性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然而,这个实施例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引入机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引入单元的正面。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引入单元的局部透视视图。图4a示出了引入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该臂处于伸出位置。图4b示出了引入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该臂处于缩回位置。图5示出了在图1中的平面V的水平处的引入机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引入机的框架和接收装置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引入机1,其具有用于将从纱线层5分离的经纱引入到至少一个线束元件中并且引入到簧片6中的引入单元2、用于承载接收装置33的承载轨道车3和具有夹紧和张紧纱线层5的纱线夹紧装置42的框架4。引入单元2具有引入站21、馈送装置22、操纵装置27。馈送装置22固定到引入站21的壳体。例如,馈送装置22如CN1318116所述。引入站21具有线束分离装置(未示出),其用于将线束元件(如综丝或引入线)从设置在馈送装置22上的线束堆叠分离。引入站21还具有用于从纱线层5分离经纱并切割经纱的线分离装置(未示出),用于将分离的经线夹紧到分离的线束元件并进入到簧片6中的引入装置(未示出)和用于将线束元件输送到接收装置33的纵向杆并且用于在引入过程中相对于引入站21输送簧片6的输送装置(未示出)。簧片6沿纵向方向X1相对于引入站21移动。“纵向”一词表示沿纵向方向X1延伸的部分。配备有分布式引导辊子282的纵向引导件28设置在引入单元2上,并且沿着纵向方向X1从馈送装置22侧延伸到输送装置侧。纵向引导件28固定到引入站21的壳体上并且适于以可能沿纵向方向X1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簧片支架34。在引入过程中,引入单元2可相对于静止的框架4移动,并且承载轨道车3通过引入单元2相对于框架4移动。由簧片支架34保持的簧片6沿纵向方向X1相对于引入单元2移动。簧片支架34可相对于引入站21的壳体和相对于载体轨道车3沿纵向方向X1滑动。簧片支架34可以延伸超过3米。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了簧片6。簧片6可以超过3.6米。簧片支架34由纵向引导件28的引导辊子282支撑,并且由臂24支撑在馈送装置22侧面。臂24是矩形截面的长挖空管状轮廓。臂24具有带辊子242的第一端241,并且接合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两个引导件具有U形并沿纵向方向X1间隔开。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固定在纵向引导件28的顶表面上。这些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显示在图3、图4a和图4b上。第二引导件26放置在纵向引导件28的纵向端281处,在馈送装置22相对于引入站21的一侧。销243配备在第一端241,用于在图4a的伸出位置和图4b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臂24,在伸出位置,臂24的辊子242被构造为放置在簧片支架34下方,与纵向引导件28在同一条直线上,用于在纵向引导件28的纵向距离处垂直支撑簧片支架34,在缩回位置,臂24的第一端241沿纵向方向X1相对于伸出位置的臂的位置更靠近纵向端281。在臂24的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和伸出和缩回之间,第二引导件26沿着纵向方向X1放置在臂24的第一端241和第一引导件25之间。当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引导臂24横向于纵向方向X1的运动。在臂24的伸出位置,臂24相对于纵向方向X1倾斜,并且抵靠在第二引导件26的水平处纵向引导件28的纵向端281。通过臂24与第一引导件25的配合阻止辊子242朝向基板运动。因此,臂24在垂直方向V1和纵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入单元(2),用于将纱线层(5)的经纱引入到线束元件和引入机(1)中的簧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入单元(2)包括:/n-馈送装置(22),/n-引入站(21),所述的引入站(21)被构造为将所述线束元件从馈送装置(22)分离、夹紧经线、将经线引入到所述线束元件并引入到簧片(6)、并在引入机(1)的接收装置(33)上放置所述线束元件,/n-纵向引导件(28),所述的纵向引导件(28)固定到所述引入站(21)的壳体,所述的引入站(21)沿纵向方向(X1)延伸并且被构造为支撑引入机(1)的簧片支架(34),所述的簧片支架(34)相对于纵向引导件(28)可沿纵向方向(X1)移动,/n其中引入单元(2)包括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臂(24):/n-在伸出位置,所述臂(24)的第一端(241)被构造为在纵向引导件(28)的纵向距离处支撑簧片支架(34)并且所述臂(24)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纵向距离(L1),以及/n-在缩回位置,所述臂(24)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纵向距离(L1'),臂(24)在缩回位置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的纵向距离(L1')长于臂(24)在伸出位置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的纵向距离(L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入单元(2),用于将纱线层(5)的经纱引入到线束元件和引入机(1)中的簧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入单元(2)包括:
-馈送装置(22),
-引入站(21),所述的引入站(21)被构造为将所述线束元件从馈送装置(22)分离、夹紧经线、将经线引入到所述线束元件并引入到簧片(6)、并在引入机(1)的接收装置(33)上放置所述线束元件,
-纵向引导件(28),所述的纵向引导件(28)固定到所述引入站(21)的壳体,所述的引入站(21)沿纵向方向(X1)延伸并且被构造为支撑引入机(1)的簧片支架(34),所述的簧片支架(34)相对于纵向引导件(28)可沿纵向方向(X1)移动,
其中引入单元(2)包括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臂(24):
-在伸出位置,所述臂(24)的第一端(241)被构造为在纵向引导件(28)的纵向距离处支撑簧片支架(34)并且所述臂(24)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纵向距离(L1),以及
-在缩回位置,所述臂(24)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纵向距离(L1'),臂(24)在缩回位置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的纵向距离(L1')长于臂(24)在伸出位置与纵向引导件(28)重叠的纵向距离(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单元(2),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24)的第一端(241)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簧片支架(34)的辊子(242),
-所述臂(24)接合在纵向引导件(28)的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中,所述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沿纵向方向(X1)间隔开,和
-所述臂(24)可相对于第一引导件(25)和第二引导件(26)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入单元(2),其特征在于,在伸出位置,
-所述臂(24)相对于纵向方向(X1)倾斜,和
-所述臂(24)的第二端(244),与带有辊子(242)的第一端(241)相反,在纵向方向(X1)上抵靠第一引导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入单元(2),其特征在于:
-引入单元(2)具有操纵装置(27),所述操纵装置(27)具有手柄(271)和轮子(272),以及
-在缩回位置,所述臂(24)的第一端(241)沿纵向方向(X1)位于所述纵向引导件(28)和所述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法赫S·阿克曼
申请(专利权)人:史陶比尔萨尔甘斯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