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29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混合风路和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送风的温度、回风的温度和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混合风路流入的新风和/或回风的流入量。

A kind of ai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具有将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后,向室内送风的混风模式。在混风模式下,当室外侧温度较低,室内侧温度较高时,由于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送风装置内部会产生结露,从而影响送风装置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存在无法抑制发生结露,使得送风装置内部结露的风险加大,影响送风装置性能的课题。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目的是抑制送风装置内部产生结露,从而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三)有益效果送风装置可以精确地判断内部是否产生结露,并据此自动调节风量,从而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r>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A-第一环境;B-第二环境;10a、10b、10c-送风装置;1-供气送风通路;11-新风口;111-新风口风阀;12-新风风路;13-混合风路;14-供气热交换风路;15-送风风路;16-送风口;17-供气用风扇;121-新风温度传感器;131-混风温度传感器;151-送风温度传感器;18-净化部;2-旁通通路;21-交汇口;3-回风通路;31-回风口;32-回风通路上游段;33-回风热交换风路;34-回风通路下游段;35-回风用风扇;36-回风湿度传感器;37-回风温度传感器;4-排风通路;41-排风口;42-排风口风阀;5-交叉部;6-壳体;7-控制部;8-墙壁;9、10-管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送风装置可以精确地判断内部是否产生结露,并据此自动调节风量,从而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结露判定部,包括:露点算出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比较部,其比较所述露点算出部得到的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和所述送风的温度,判定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送风的温度相对于混风的温度较容易检测,结露判断结果更容易得到,降低了抑制结露的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混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结露判定部,其根据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中是否产生结露;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结露判定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比较部,其比较所述露点算出部得到的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和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判定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还包括:新风口风阀,其用于调节所述新风口至所述混合风路的新风的流入量;所述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判定发生结露时,减小所述新风口风阀的开度。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送风装置通过减小新风口风阀的开度调节新风的流入量,可以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还包括:供气送风通路,其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新风口,所述混合风路构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的一部分;供气用风扇,其用于通过所述新风口至所述供气送风通路,向所述送风口导入空气;所述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判定发生结露时,减小所述供气用风扇的送风量。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送风装置通过减小供气用风扇的送风量调节混合新风的流入量,可以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并且相对于减小新风口风阀开度的方式,供气用风扇的控制精度更高,对新风的流入量的控制效果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还包括:回风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口;旁通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回风用风扇,其用于通过所述回风口至所述回风通路和旁通通路,向所述混合风路导入空气;所述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判定发生结露时,增加所述回风用风扇的送风量。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送风装置通过增加回风用风扇的送风量调节回风的流入量,可以抑制结露的风险,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并且相对于减小新风口风阀开度的方式,回风用风扇的控制精度更高,对回风流入量的控制效果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还包括净化部,其在所述混合风路的下游段,用于净化从新风口流入的空气;所述新风口在所述混合风路的上游侧。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中,还包括:供气送风通路,其连通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新风口;排风口,其连通所述第二环境;回风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口;旁通通路,其连通所述回风通路和所述混合风路;排风通路,其从所述回风通路分歧,连接所述排风口;排风口风阀,其用于开闭所述旁通通路和所述排风通路;当打开所述旁通通路时,所述排风通路被关闭,当关闭所述旁通通路时,所述排风通路被打开;交叉部,其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形成外壳的壳体;/n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n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n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n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n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n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n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n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n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外壳的壳体;
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
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
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
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
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
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
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
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
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露判定部,包括:
露点算出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
比较部,其比较所述露点算出部得到的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和所述送风的温度,判定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


3.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外壳的壳体;
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
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
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
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
混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
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
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
结露判定部,其根据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中是否产生结露;
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露判定部,包括:
露点算出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杨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