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具有将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后,向室内送风的混风模式。在混风模式下,当室外侧温度较低,室内侧温度较高时,由于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混合,送风装置内部会产生结露,从而影响送风装置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送风装置,存在无法抑制发生结露,使得送风装置内部结露的风险加大,影响送风装置性能的课题。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目的是抑制送风装置内部产生结露,从而抑制送风装置的性能下降。(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形成外壳的壳体;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形成外壳的壳体;/n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n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n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n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n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n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n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n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n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外壳的壳体;
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
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
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
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
送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从所述送风口流入室内的送风的温度;
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
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
结露判定部,其用于根据所述送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
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露判定部,包括:
露点算出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
比较部,其比较所述露点算出部得到的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和所述送风的温度,判定所述混合风路是否产生结露。
3.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外壳的壳体;
新风口,其连通第二环境;
回风口,其连通第一环境;
混合风路,其是混合从所述新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新风和从所述回风口流入壳体内部的回风而形成混合新风的风路;
送风口,其连通所述混合风路和所述第一环境;
混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
回风湿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湿度;
回风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取得所述回风的温度;
结露判定部,其根据所述混合新风的温度、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判定在所述混合风路中是否产生结露;
流入量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结露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向所述混合风路流入的所述新风和/或所述回风的流入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露判定部,包括:
露点算出部,其根据所述回风的温度和所述回风的湿度,得到所述混合风路的露点温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杨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