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圈和具有其的天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8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风圈和具有其的天花机,导风圈包括:包括:本体,本体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本体上具有通风孔,在进风侧至出风侧的方向上,通风孔贯穿本体;导流筋,导流筋设在本体的出风侧,且位于通风孔的外侧,导流筋沿通风孔的径向方向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风圈,通过在出风侧设置导流筋,可以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Wind guide ring and ceiling machin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圈和具有其的天花机
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圈和具有其的天花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气流经由导风圈进入风轮内噪音偏大,主要是气流在天花机内部形成了紊流,造成了不良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能够降低气流窜动的可能性,降低噪音。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包括上述导风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包括:本体,本体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本体上具有通风孔,在进风侧至出风侧的方向上,通风孔贯穿本体;导流筋,导流筋设在本体的出风侧,且位于通风孔的外侧,导流筋沿通风孔的径向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通过在出风侧设置导流筋,可以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筋为多个,多个导流筋沿通风孔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筋的靠近通风孔的一端与通风孔的内周壁平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筋的远离通风孔的一端与本体的外周壁平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筋设在通风孔的内周壁与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通风孔处设有朝向出风侧延伸的第一翻边,导流筋位于第一翻边的外侧。进一步地,第一翻边与通风孔的内周壁通过圆弧面连接。进一步地,导流筋的靠近通风孔的一端与第一翻边的外周壁贴合且连接。进一步地,在导流筋的靠近通风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导流筋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体的外边缘设有朝向进风侧延伸的第二翻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流圈为一体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天花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进风口;上述导风圈,导风圈设在壳体内,通风孔与进风口相对且连通;离心风轮,离心风轮设在壳体内,且位于导风圈的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离心风轮具有离心风轮进口,通风孔与离心风轮进口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天花机,通过在出风侧设置导流筋,可以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通风孔处设有朝向出风侧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的至少部分伸入离心风轮进口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壳体以及离心风轮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壳体以及离心风轮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壳体以及离心风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导风圈1,本体10,通风孔11,导流筋12,第一翻边13,第二翻边14,壳体2,进风口21,离心风轮3,离心风轮进口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1,包括:本体10和导流筋12。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本体10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本体10上具有通风孔11,在进风侧至出风侧的方向上,通风孔11贯穿本体10,气流从通风孔11穿过。导流筋12设在本体10的出风侧,且位于通风孔11的外侧,导流筋12沿通风孔11的径向方向延伸。当导风圈1应用于天花机中时,出风侧靠近离心风轮3,离心风轮3在运行时,带动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流动,由于导流筋12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并将气流导入离心风轮3。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筋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以及四个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圈1,通过在出风侧设置导流筋12,可以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3,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筋12为多个,多个导流筋12沿通风孔11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紊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运行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导流筋12沿通风孔11的周向可以均匀排布,也可以不均匀排布,优选均匀排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筋12的靠近通风孔11的一端与通风孔11的内周壁平齐。由此可以在不影响气流从通风孔11处进风的同时更好地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3,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导流筋12的靠近通风孔11的一端也可以不与通风孔11的内周壁平齐,导流筋12的靠近通风孔11的一端可以超出通风孔11的内周壁,也可以位于通风孔11的外部且与通风孔11的内周壁间隔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筋12的远离通风孔11的一端与本体10的外周壁平齐。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导风圈1长度和宽度尺寸的前提下更好地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3,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导流筋12的远离通风孔11的一端也可以不与本体10的外周壁平齐,导流筋12的远离通风孔11的一端可以超出本体10的外周壁,也可以位于本体10的外周壁的内部且与本体10的外周壁间隔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筋12设在通风孔11的内周壁与本体10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处。在气流流量相同情况下,通风孔11的内周壁与本体10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越小,流速越大,压强越大,由此将导流筋12设在通风孔11的内周壁与本体10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处,能够更好地阻碍气流在出风侧和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紊流,并引导气流流入离心风轮3,降低运行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本体10大体形成为正方形,通风孔11为圆形,通风孔11设在本体10的中间部位,通风孔11的内周壁与本体10的四条边均具有距离最小处,导流筋12为四个,四个导流筋12分别设在四个最小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11处设有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本体上具有通风孔,在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本体;/n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设在所述本体的出风侧,且位于所述通风孔的外侧,所述导流筋沿所述通风孔的径向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本体上具有通风孔,在所述进风侧至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本体;
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设在所述本体的出风侧,且位于所述通风孔的外侧,所述导流筋沿所述通风孔的径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筋沿所述通风孔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的靠近所述通风孔的一端与所述通风孔的内周壁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的远离所述通风孔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外周壁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设在所述通风孔的内周壁与所述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处设有朝向所述出风侧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导流筋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通风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