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2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包括对重悬吊、上横板、下横板、缓冲撞头、连接板、左侧梁、右侧梁、护罩A和护罩B,所述对重悬吊的底端与上横板的上端中央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左侧梁和右侧梁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横板的左右两侧。本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通过设计L型护罩连接件,与左侧梁及右侧梁背面连接,可将对重架的上横板及下横板包裹,使对重架更加美观;由于对重悬吊和缓冲撞头需维修检查,因此未做包裹处理;整体采用M6螺栓连接,强度高,质量高,做包裹处理,美观度提高。

A kind of full package counterweight shield for sightseeing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
本技术涉及电梯对重护罩
,具体为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档商务中心、户外大型风景区、以及私人别墅等场所将通过安装观光电梯来提升项目自身的档次。如何使观光电梯在满足运输乘客需求外,达到更优的观赏效果,是目前当务之急。目前的观光梯对重护罩只做到对重块包裹处理,如图6-11所示,对重护罩影响美观,基于此,提出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具有强度高,质量高,美观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重护罩影响美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包括对重悬吊、上横板、下横板、缓冲撞头、连接板、左侧梁、右侧梁、护罩A和护罩B,所述对重悬吊的底端与上横板的上端中央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左侧梁和右侧梁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横板的左右两侧,护罩A和护罩B加装在上横板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上横板的下侧,护罩A采用连接板与左侧梁固定连接,护罩B采用连接板与右侧梁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板加装在左侧梁及右侧梁的底侧,左侧梁及右侧梁采用螺栓与下横板固定连接,护罩A和护罩B的下端与上横板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撞头固定加装在下横板的底侧中央。优选的,所述护罩A与左侧梁及右侧梁间、护罩B与左侧梁及右侧梁间均采用护罩连接件连接,护罩连接件为L型,左侧梁及右侧梁的两端均采用螺栓与护罩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护罩连接件的另一端采用螺栓与护罩A及护罩B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横板、左侧梁、右侧梁、护罩A及护罩B的顶端平齐,下横板、左侧梁、右侧梁、护罩A及护罩B的底端平齐。优选的,所述螺栓的型号为M6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通过设计L型护罩连接件,与左侧梁及右侧梁背面连接,可将对重架的上横板及下横板包裹,使对重架更加美观;由于对重悬吊和缓冲撞头需维修检查,因此未做包裹处理;整体采用M6螺栓连接,强度高,质量高,做包裹处理,美观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型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B区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左侧梁背面打孔图;图6为现有观光梯对重护罩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观光梯对重护罩侧视图;图8为现有观光梯对重护罩A向剖视图;图9为现有观光梯对重护B区放大图;图10为现有观光梯对重护侧梁侧面打孔图;图11为现有侧梁对重护罩图。图中:1、对重悬吊;2、上横板;3、下横板;4、缓冲撞头;5、连接板;6、左侧梁;7、右侧梁;8、护罩A;9、护罩B;10、护罩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包括对重悬吊1、上横板2、下横板3、缓冲撞头4、连接板5、左侧梁6、右侧梁7、护罩A8和护罩B9,对重悬吊1的底端与上横板2的上端中央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左侧梁6和右侧梁7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横板2的左右两侧,护罩A8和护罩B9加装在上横板2的前后两侧,上横板2、左侧梁6、右侧梁7、护罩A8及护罩B9的顶端平齐;连接板5设置在上横板2的下侧,护罩A8采用连接板5与左侧梁6固定连接,护罩B9采用连接板5与右侧梁7固定连接;下横板3加装在左侧梁6及右侧梁7的底侧,左侧梁6及右侧梁7采用螺栓与下横板3固定连接,护罩A8和护罩B9的下端与上横板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缓冲撞头4固定加装在下横板3的底侧中央,下横板3、左侧梁6、右侧梁7、护罩A8及护罩B9的底端平齐;护罩A8与左侧梁6及右侧梁7间、护罩B9与左侧梁6及右侧梁7间均采用护罩连接件10连接,护罩连接件10为L型,左侧梁6及右侧梁7的两端均采用螺栓与护罩连接件10的一端固定连接,护罩连接件10的另一端采用螺栓与护罩A8及护罩B9固定连接;上述各个螺栓的型号均为M6。该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在制作左侧梁6和右侧梁7,在左侧梁6和右侧梁7背面攻M6螺纹,在对重架安装完成后,对重块叠放后,通过M6螺栓在左侧梁6及右侧梁7的背面安装护罩连接件10,护罩连接件10安装后,护罩A8及护罩B9通过M6螺栓在对重架两侧与护罩连接件10连接固定;通过设计L型护罩连接件10,与左侧梁6及右侧梁7背面连接,可将对重架的上横板2及下横板3包裹,使对重架更加美观;由于对重悬吊1和缓冲撞头4需维修检查,因此未做包裹处理。综上所述:本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通过设计L型护罩连接件10,与左侧梁6及右侧梁7背面连接,可将对重架的上横板2及下横板3包裹,使对重架更加美观;由于对重悬吊1和缓冲撞头4需维修检查,因此未做包裹处理;整体采用M6螺栓连接,强度高,质量高,做包裹处理,美观度提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包括对重悬吊(1)、上横板(2)、下横板(3)、缓冲撞头(4)、连接板(5)、左侧梁(6)、右侧梁(7)、护罩A(8)和护罩B(9),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悬吊(1)的底端与上横板(2)的上端中央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左侧梁(6)和右侧梁(7)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横板(2)的左右两侧,护罩A(8)和护罩B(9)加装在上横板(2)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5)设置在上横板(2)的下侧,护罩A(8)采用连接板(5)与左侧梁(6)固定连接,护罩B(9)采用连接板(5)与右侧梁(7)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板(3)加装在左侧梁(6)及右侧梁(7)的底侧,左侧梁(6)及右侧梁(7)采用螺栓与下横板(3)固定连接,护罩A(8)和护罩B(9)的下端与上横板(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撞头(4)固定加装在下横板(3)的底侧中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光电梯全包型对重护罩,包括对重悬吊(1)、上横板(2)、下横板(3)、缓冲撞头(4)、连接板(5)、左侧梁(6)、右侧梁(7)、护罩A(8)和护罩B(9),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悬吊(1)的底端与上横板(2)的上端中央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左侧梁(6)和右侧梁(7)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横板(2)的左右两侧,护罩A(8)和护罩B(9)加装在上横板(2)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5)设置在上横板(2)的下侧,护罩A(8)采用连接板(5)与左侧梁(6)固定连接,护罩B(9)采用连接板(5)与右侧梁(7)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板(3)加装在左侧梁(6)及右侧梁(7)的底侧,左侧梁(6)及右侧梁(7)采用螺栓与下横板(3)固定连接,护罩A(8)和护罩B(9)的下端与上横板(2)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撞头(4)固定加装在下横板(3)的底侧中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良沈福杨涛於刚毅杨晨曦赵晓杰赵作栋罗建林郭晓军钱利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