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20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包括外厢体与内厢体,所述内厢体设于外厢体内,所述内厢体与外厢体之间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杆、滑动块、阻尼杆,所述固定块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块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外厢体,所述滑动块连接阻尼杆,且所述阻尼杆安装于外厢体内壁,所述固定块远离内厢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连接外厢体,所述内厢体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通过限位孔活动连接有承重板,该家用电梯轿厢提高了轿厢的缓冲效果,减少轿厢所受的损伤,且保护轿厢内部人员,减少震动的传递。

A kind of household elevat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电梯轿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属于电梯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迅速,各地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楼的同时,我国的电梯行业蓬勃发展,电梯产量大幅增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电梯不仅要求安全而且讲究舒适,舒适性也是衡量一台电梯好坏的标准之一,在电梯轿厢的运行过程中会由于重力受到一定的力,现有的轿厢缺乏缓冲机构,由此使轿厢受到损伤,另外,在运行停止过程中,内部人员也会受到震动的影响,影响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家用电梯轿厢,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在轿厢上下运行停止的时候可对轿厢进行一定的缓冲,减少轿厢受到的力,避免轿厢受损,通过设置承重板、减震弹簧、限位柱等结构,用于减少震动对内部乘坐人员的影响,可有效的保护乘坐人员,通过设置进风口、导风口、气流孔等结构,用于气流的通过,使轿厢内部空气可以替换,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极大的提高了轿厢使用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包括外厢体与内厢体,所述内厢体设于外厢体内,所述内厢体与外厢体之间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杆、滑动块、阻尼杆,所述固定块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块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外厢体,所述滑动块连接阻尼杆,且所述阻尼杆安装于外厢体内壁,所述固定块远离内厢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连接外厢体,所述内厢体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通过限位孔活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与内厢体之间设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内设有橡胶柱,所述外厢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内厢体上设有导风口。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柱包括外柱体、内柱体、缓冲弹簧,所述内柱体端设于外柱体内,所述缓冲弹簧设于内柱体底部,且所述缓冲弹簧设于外柱体内腔。进一步的,所述内柱体底端直径大于外柱体顶端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底部设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限位柱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腔顶部设有气流孔,且所述气流孔设于承重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孔内设有支撑隔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家用电梯轿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在轿厢上下运行停止的时候可对轿厢进行一定的缓冲,减少轿厢受到的力,避免轿厢受损,通过设置承重板、减震弹簧、限位柱等结构,用于减少震动对内部乘坐人员的影响,可有效的保护乘坐人员,通过设置进风口、导风口、气流孔等结构,用于气流的通过,使轿厢内部空气可以替换,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极大的提高了轿厢使用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家用电梯轿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家用电梯轿厢的A位置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家用电梯轿厢的缓冲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家用电梯轿厢的承重板的立体图。图中标号:1、外厢体;2、内厢体;3、缓冲腔;4、缓冲机构;5、固定块;6、支撑杆;7、滑动块;8、阻尼杆;9、缓冲柱;10、限位槽;11、限位柱;12、限位孔;13、承重板;14、气流腔;15、橡胶柱;16、进风口;17、导风口;18、外柱体;19、内柱体;20、缓冲弹簧;21、减震弹簧;22、气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4,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包括外厢体1与内厢体2,所述内厢体2设于外厢体1内,所述内厢体2与外厢体1之间设有缓冲腔3,所述缓冲腔3内设有缓冲机构4,用于缓冲运行停止时所受的力,避免轿厢内部损伤,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块5、支撑杆6、滑动块7、阻尼杆8,所述固定块5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滑动块7,且所述滑动块7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外厢体1,所述滑动块7连接阻尼杆8,且所述阻尼杆8安装于外厢体1内壁,所述固定块5远离内厢体2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柱9,所述缓冲柱9连接外厢体1,进一步缓冲外厢体1与内厢体2之间的力,所述内厢体2内壁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内设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通过限位孔1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13,所述承重板13与内厢体2之间设有气流腔14,所述气流腔14内设有橡胶柱15,所述外厢体1上设有进风口16,所述内厢体2上设有导风口17,便于内部空气的交换。更具体而言,所述缓冲柱9包括外柱体18、内柱体19、缓冲弹簧20,所述内柱体19端设于外柱体18内,所述缓冲弹簧20设于内柱体19底部,且所述缓冲弹簧20设于外柱体18内腔,所述内柱体19底端直径大于外柱体18顶端直径,避免外柱体18与内柱体19相互分离,所述承重板13底部设有减震弹簧21,且所述减震弹簧21套设于限位柱11外侧,减少震动传递于承重板13上,所述气流腔14顶部设有气流孔22,且所述气流孔22设于承重板13上,所述气流孔22内设有支撑隔网,避免杂物进入。实施例2所述外厢体1与内厢体2外表面均设有对应的加强筋,用于提高轿厢的强度,避免轿厢受力损伤,提高轿厢的安全性能。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缓冲机构4在轿厢上下运行停止的时候可对轿厢进行一定的缓冲,减少轿厢受到的力,避免轿厢受损,承重板13、减震弹簧21、限位柱11等结构用于减少震动对内部乘坐人员的影响,可有效的保护乘坐人员,进风口16、导风口17、气流孔22等结构用于气流的通过,使轿厢内部空气可以替换,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包括外厢体(1)与内厢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厢体(2)设于外厢体(1)内,所述内厢体(2)与外厢体(1)之间设有缓冲腔(3),所述缓冲腔(3)内设有缓冲机构(4),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块(5)、支撑杆(6)、滑动块(7)、阻尼杆(8),所述固定块(5)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滑动块(7),且所述滑动块(7)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外厢体(1),所述滑动块(7)连接阻尼杆(8),且所述阻尼杆(8)安装于外厢体(1)内壁,所述固定块(5)远离内厢体(2)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柱(9),所述缓冲柱(9)连接外厢体(1),所述内厢体(2)内壁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内设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通过限位孔(1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13),所述承重板(13)与内厢体(2)之间设有气流腔(14),所述气流腔(14)内设有橡胶柱(15),所述外厢体(1)上设有进风口(16),所述内厢体(2)上设有导风口(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轿厢,包括外厢体(1)与内厢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厢体(2)设于外厢体(1)内,所述内厢体(2)与外厢体(1)之间设有缓冲腔(3),所述缓冲腔(3)内设有缓冲机构(4),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块(5)、支撑杆(6)、滑动块(7)、阻尼杆(8),所述固定块(5)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滑动块(7),且所述滑动块(7)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外厢体(1),所述滑动块(7)连接阻尼杆(8),且所述阻尼杆(8)安装于外厢体(1)内壁,所述固定块(5)远离内厢体(2)的一端连接有缓冲柱(9),所述缓冲柱(9)连接外厢体(1),所述内厢体(2)内壁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内设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通过限位孔(12)活动连接有承重板(13),所述承重板(13)与内厢体(2)之间设有气流腔(14),所述气流腔(14)内设有橡胶柱(15),所述外厢体(1)上设有进风口(16),所述内厢体(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棂竞孙勃
申请(专利权)人:赫诗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