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04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污装置,包括:加强底板(1)、排污管(2)、法兰(3)、法兰盖(4);排污管(2)包括: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设置有封闭第一端的下半部分的底板(221);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相连接;加强底板(1)沿第一子排污管(21)的轴向设置且封闭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下侧开口部分,加强底板(1)的第二端与底板(221)连接在一起;法兰(3)设置在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法兰盖(4)和法兰(3)适于对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排污装置,有利于罐底内的积水和污油排出。

Blowdow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扫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储罐作为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储运等行业中,近年来随着炼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储运业的飞速发展,储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储罐的清扫过程中,通过储罐上连接的排污清扫工具对排出罐底积水和污油,然而,罐底积水和污油无法完全排净,给生产操作带来巨大不便。相关技术中采用的排污装置包括门式齐平型清扫孔,门式齐平型清扫孔为方形孔结构,与罐壁上开的方形孔相连接,底部与罐底齐平。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排污装置不利于将罐底的污油和积水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装置,有利于将罐底的污油和积水排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装置,包括:加强底板、排污管、法兰、法兰盖;其中,排污管包括:第一子排污管和第二子排污管,第一子排污管为中空的半柱体,第二子排污管为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子排污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封闭第一端的下半部分的底板;第一子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污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子排污管的第二端适于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加强底板沿所述第一子排污管的轴向设置且封闭所述第一子排污管的下侧开口部分,加强底板的第一端适于与罐体的底壁相连接,加强底板的第二端与底板连接在一起;法兰设置在第二子排污管的第二端,法兰盖和法兰适于对接配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排污装置,排污管设置在加强底板上,排污管的底端低于罐底表面,有利于罐底内的积水和污油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污装置与罐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污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污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污装置的左视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加强底板,2—排污管,21—第一子排污管,22—第二子排污管,221—底板,3—法兰,31—第三通孔,4—法兰盖,41—连接通孔,5—加强壁板,6—补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相关技术中的排污装置,包括:方形排污管,在使用时,将方形排污管设置在罐体侧壁上的方形通孔内,通过该方形排污管将罐体内的积水和污油排出,由于该方形排污管的底部与罐体的底部相平,不利于将罐体内的积水和污油通过该方形排污口排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污装置,如图1所示,该排污装置包括:加强底板1、排污管2、法兰3、法兰盖4。排污管2包括: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第一子排污管21为中空的半柱体,第二子排污管2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设置有封闭第一端的下半部分的底板221(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中空的半柱体是指中空的柱状结构沿直径剖分形成的两部分中的一个,该半柱体的侧壁上具有开口。如图2所示,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适于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第一子排污管21与第二子排污管2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排污管21与第二子排污管2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通孔,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该排污通孔周围的罐体的侧壁相连接,以使第一子排污管21与排污通孔连通,从而使罐体内的积水和污油通过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排出。加强底板1沿第一子排污管21的轴向设置且封闭第一子排污管21的下侧开口部分,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适于与罐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加强底板1的第二端与底板221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底板1和第一子排污管2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加强底板1的大小并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一子排污管21的下侧开口部分完全封闭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可以设置在罐体的底壁的侧面,也可以将罐体的底壁的一部分切除,将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深入到切除底壁部分所对应的位置与罐体的所剩余的底壁进行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与罐体的底壁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法兰3设置在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法兰盖4和法兰3适于对接配合。如图4所示,在不进行排污时,法兰盖4用于对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进行封堵,如图1所示,当通过排污管2对罐体进行排污时,将法兰盖4从法兰盘3上拆解下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与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下面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污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效果给予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污装置利于将罐底的污油和积水排出。应用时,将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与罐体的底壁相连接,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实现该潜泵回流控制阀的安装,此时,法兰盖4安装在法兰3上。使用时,将法兰盖4从法兰3上拆解下来,从而使得罐体中的污油从排污管2中排出,由于第二子排污管22的底端低于罐体的底壁,有利于将罐底内的积水和污油排出。为了将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紧密的连接,第一子排污管21的直径和第二子排污管22的直径可相等。为了使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的下半部分封闭,底板221可为半圆形底板,底板的直径与第二子排污管22的直径可相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排污装置还包括:加强壁板5,所述加强壁板5与加强底板1垂直连接,加强壁板5适于与所述罐体的侧壁相连接,加强壁板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穿至所述第一通孔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污装置还包括:补强板6,所述补强板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穿至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补强板6设置在所述加强壁板5上且与所述加强底板1垂直连接。为了将排污管2与补强板6和加强壁板5紧密的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补强板6可以为半圆环状结构。为了将法兰盖4与法兰3对接配合,在本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包括:加强底板(1)、排污管(2)、法兰(3)、法兰盖(4);其中,/n所述排污管(2)包括: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为中空的半柱体,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设置有封闭所述第一端的下半部分的底板(221);/n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适于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n所述加强底板(1)沿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轴向设置且封闭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下侧开口部分,所述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适于与罐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加强底板(1)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221)连接在一起;/n所述法兰(3)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所述法兰盖(4)和所述法兰(3)适于对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包括:加强底板(1)、排污管(2)、法兰(3)、法兰盖(4);其中,
所述排污管(2)包括:第一子排污管(21)和第二子排污管(22),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为中空的半柱体,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设置有封闭所述第一端的下半部分的底板(221);
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第二端适于与罐体的侧壁相连接;
所述加强底板(1)沿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轴向设置且封闭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下侧开口部分,所述加强底板(1)的第一端适于与罐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加强底板(1)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221)连接在一起;
所述法兰(3)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第二端,所述法兰盖(4)和所述法兰(3)适于对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排污管(21)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1)为半圆形底板,所述底板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子排污管(22)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连杰王斌王兆凤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