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989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筛选、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分离和扩增、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筛选、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筛选、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驱油性能评价、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法合理、工艺简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投入少、成本低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成本降低30%以上,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20%。

A method of directional control of internal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in oil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驱油
,具体涉及到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油藏内源微生物种类丰富,其中除了对采油有益的功能微生物外还含有很多对石油工业有害的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目前内源微生物采油主要依靠向油藏注入室内筛选的不同激活剂来选择性激活油藏内的功能微生物,通过激活后功能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与原油相互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非常相似,功能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存在营养竞争关系,注入地层的激活剂在激活功能微生物的同时,也会被有害微生物代谢利用,因此传统方法利用激活剂定向调控油藏功能微生物的针对性较差,通过改变激活剂组分无法真正实现功能微生物的定向高效激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现场试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专性寄生硫酸盐还原菌的噬菌体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和定向调控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实现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和高效的激活,有效地降低了定向激活剂体系的用量,成本降低30%以上;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现场试验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所述的试验油藏的筛选,具体筛选条件如下:油藏水样中同时存在功能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菌。所述的功能微生物产乳化剂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嗜烃微生物中的一种或以上。所述的产乳化剂微生物包括杆菌属(Acinetobacter)、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节杆菌(Arthrobacter)、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念珠菌属(Candida)、赤红球菌属(Rhodococcus)。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卡菌属(Nocardia)、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酵母(Torulopsis)、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沙雷氏菌(Serratia)。所述的嗜烃微生物包括油杆菌属(Petrobacter)、栖热粪杆菌属(Coprotherm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放线菌属(Actionomyce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包括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脱硫单胞菌属(Desulfomonas)、脱硫球菌属(Desulfococcus)、脱硫杆菌属(Desulfobacter)、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lbus)、脱硫洋葱菌属(Desulfobulbus)、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2)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分离和扩增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分离:取试验油藏的地层水3~5L,在室内密闭放置36~48h后,取1L在12000rpm条件下离心15~30min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收集上清;利用0.22μm纤维素滤膜过滤上清,取50mL滤液加入50mL经高压灭菌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基中,接种5mL经室内培养的试验油藏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悬液后混匀,通N2除去培养瓶内的氧气后密封,室温静置30min后,将培养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油藏温度下过夜培养;12000rpm离心15min后收集上清液,然后经0.22μm真空纤维素滤膜过滤离心后的上清,得到的滤液即为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原液。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扩增:取上述10mL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原液接种到1L达到对数生长期的试验油藏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在试验油藏温度下培养至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澄清后,离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冻干后将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干粉保存在-4℃备用。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基为磷酸氢二钾0.3~0.5g,氯化铵1.0~1.5g,无水氯化钙0.1~0.5g,七水硫酸镁2.0~3.0g,七水合硫酸亚铁0.5~1.0g,氯化钠1.0~1.5g,抗坏血酸0.3~0.5g,L-cys半胱氨酸0.3~0.5g,无水硫酸钠3.0~5.0g,乳酸钠3.0~5.0g,溶解在1L水中,调pH为6.5~7.0。(3)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筛选接种0.1~0.3%上述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干粉到500mL试验油藏的地层水中,过夜培养后,检测地层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浓度,筛选出裂解后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小于10个/mL的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4)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筛选取200mL试验油藏的注入水接种0.1~0.3%上述筛选到的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干粉配置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实验组,同时设置不加噬菌体的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试验油藏温度下培养7~15d,培养时间结束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筛选与评价,并筛选出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所述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包括产乳化剂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和嗜烃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所述的筛选与评价包括产乳化剂微生物筛选与评价、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筛选与评价和嗜烃微生物筛选与评价。所述的产乳化剂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由质量浓度为1~3%的碳源、0.2~0.5%的氮源和0.05~0.1%的磷源组成,其中,碳源为甘油或面粉,氮源为蛋白胨或乳酸,磷源为磷酸氢二钠或磷酸氢二钾。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由质量浓度为1~3%的碳源、0.2~0.5%的氮源和0.05~0.1%的磷源组成,其中,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或糖蜜,氮源为氯化铵或尿素,磷源为磷酸氢二钠或磷酸氢二钾。所述的嗜烃微生物的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由质量浓度为1~3%的碳源、0.2~0.5%的氮源和0.05~0.1%的磷源组成,其中,碳源为正十二烷或正十六烷,氮源为硝酸钠或玉米浆,磷源为磷酸氢二钠或磷酸氢二钾。所述的产乳化剂微生物筛选与评价的指标为与对照组相比乳化指数提高30%以上,产乳化剂微生物浓度提高2个数量级,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小于10个/mL。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筛选与评价的指标为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张力降低20%以下,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浓度提高2个数量级,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小于10个/mL。所述的嗜烃微生物筛选与评价的指标为与对照组相比正十二烷或正十六烷降解率提高30%以上,嗜烃微生物浓度提高2个数量级,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小于10个/mL。(5)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驱油性能评价所述的驱油性能评价,具体步骤如下:岩心的填装,岩心渗透率为试验油藏的渗透率;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测定岩心孔隙体积PV;饱和原油,岩心老化7d,计算原始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试验油藏的筛选;/n(2)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分离和扩增;/n(3)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筛选;/n(4)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筛选;/n(5)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驱油性能评价;/n(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试验油藏的筛选;
(2)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分离和扩增;
(3)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筛选;
(4)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筛选;
(5)定向调控激活剂体系的驱油性能评价;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油藏的筛选,具体筛选条件如下:油藏水样中同时存在功能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微生物为产乳化剂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和嗜烃微生物中的一种或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乳化剂微生物包括杆菌属(Acinetobacter)、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节杆菌(Arthrobacter)、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念珠菌属(Candida)和赤红球菌属(Rhodococcu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卡菌属(Nocardia)、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酵母(Torulopsis)、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和沙雷氏菌(Serrati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烃微生物包括油杆菌属(Petrobacter)、栖热粪杆菌属(Coprotherm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放线菌属(Actionomyce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包括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脱硫单胞菌属(Desulfomonas)、脱硫球菌属(Desulfococcus)、脱硫杆菌属(Desulfobacter)、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lbus)、脱硫洋葱菌属(Desulfobulbus)和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分离,具体步骤如下:取试验油藏的地层水3~5L,在室内密闭放置36~48h后,取1L在12000rpm条件下离心15~30min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收集上清;利用0.22μm纤维素滤膜过滤上清,取50mL滤液加入50mL经高压灭菌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基中,接种5mL经室内培养的试验油藏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悬液后混匀,通N2除去培养瓶内的氧气后密封,室温静置30min后,将培养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油藏温度下过夜培养;12000rpm离心15min后收集上清液,然后经0.22μm真空纤维素滤膜过滤离心后的上清,得到的滤液即为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原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基为磷酸氢二钾0.3~0.5g,氯化铵1.0~1.5g,无水氯化钙0.1~0.5g,七水硫酸镁2.0~3.0g,七水合硫酸亚铁0.5~1.0g,氯化钠1.0~1.5g,抗坏血酸0.3~0.5g,L-cys半胱氨酸0.3~0.5g,无水硫酸钠3.0~5.0g,乳酸钠3.0~5.0g,溶解在1L水中,调pH为6.5~7.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藏内源功能微生物定向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的扩增,具体步骤如下:取上述10mL硫酸盐还原菌噬菌体原液接种到1L达到对数生长期的试验油藏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在试验油藏温度下培养至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澄清后,离心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庐山胡婧宋永亭汪卫东孙刚正冯云张吉星谭晓明曹嫣镔林军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