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筑系统,特别是一种双层溜槽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桩筏基础,塔楼底板厚度大,一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常规的做法是采用地泵浇筑或者普通溜槽的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周边条件有限,基础底板距离周边行车道路比较远,常规的溜槽无法满足浇筑要求,如果采用地泵浇筑,由于地泵的浇筑速度慢(25~30m3/小时),且容易堵管,造成混凝土浇筑总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冷缝,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底板距离道路较远,底板远端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并解决脚手架投入较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单层溜槽浇筑速度较慢,地泵容易堵管中断施工,无法确保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包括浇筑装置、溜槽脚手架、溜槽主体、串筒和活动溜槽架,所述溜槽脚手架立在基坑内底板钢筋上侧、通长承托在溜槽主体的底部,所述溜槽主体为双层溜槽,包括沿基坑纵向的主溜槽和沿基坑横向的分支溜槽,所述主溜槽包括上层主溜槽和下层主溜槽,所述分支溜槽包括上层分支溜槽和下层分支溜槽,上层分支溜槽以上层主溜槽为轴、对称设置在上层主溜槽的两侧,下层分支溜槽以下层主溜槽为轴、对称设置在下层主溜槽的两侧,所述上层主溜槽和下层主溜槽的水平投影重叠,下层主溜槽的纵向长度小于上层主溜槽的纵向长度,所述上层分支溜槽和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装置、溜槽脚手架、溜槽主体、串筒和活动溜槽架,/n所述溜槽脚手架立在基坑内底板(49)上侧、通长承托在溜槽主体的底部,内侧紧靠护坡桩(1),/n所述溜槽主体为双层溜槽,包括沿基坑纵向的主溜槽和沿基坑横向的分支溜槽,所述主溜槽包括上层主溜槽(2)和下层主溜槽(3),所述分支溜槽包括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上层分支溜槽(4)以上层主溜槽(2)为轴、对称设置在上层主溜槽(2)的两侧,下层分支溜槽(5)以下层主溜槽(3)为轴、对称设置在下层主溜槽(3)的两侧,/n所述上层主溜槽(2)和下层主溜槽(3)的水平投影重叠,下层主溜槽(3)的纵向长度小于上层主溜槽(2)的纵向长度,/n所述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的水平投影沿纵向间隔设置,/n所述串筒连接在溜槽主体上开设的溜槽洞口的底部,包括主溜槽串筒和分支溜槽串筒,所述主溜槽串筒包括上层主溜槽串筒(6)和下层主溜槽串筒(7),所述上层主溜槽串筒(6)和下层主溜槽串筒(7)上下正对、水平投影重叠,所述分支溜槽串筒包括下层分支溜槽串筒(8),所述下层分支溜槽串筒(8)共两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装置、溜槽脚手架、溜槽主体、串筒和活动溜槽架,
所述溜槽脚手架立在基坑内底板(49)上侧、通长承托在溜槽主体的底部,内侧紧靠护坡桩(1),
所述溜槽主体为双层溜槽,包括沿基坑纵向的主溜槽和沿基坑横向的分支溜槽,所述主溜槽包括上层主溜槽(2)和下层主溜槽(3),所述分支溜槽包括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上层分支溜槽(4)以上层主溜槽(2)为轴、对称设置在上层主溜槽(2)的两侧,下层分支溜槽(5)以下层主溜槽(3)为轴、对称设置在下层主溜槽(3)的两侧,
所述上层主溜槽(2)和下层主溜槽(3)的水平投影重叠,下层主溜槽(3)的纵向长度小于上层主溜槽(2)的纵向长度,
所述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的水平投影沿纵向间隔设置,
所述串筒连接在溜槽主体上开设的溜槽洞口的底部,包括主溜槽串筒和分支溜槽串筒,所述主溜槽串筒包括上层主溜槽串筒(6)和下层主溜槽串筒(7),所述上层主溜槽串筒(6)和下层主溜槽串筒(7)上下正对、水平投影重叠,所述分支溜槽串筒包括下层分支溜槽串筒(8),所述下层分支溜槽串筒(8)共两个,以下层主溜槽(3)为轴对称设置在下层分支溜槽(5)的中部,
所述浇筑装置包括位于基坑路面(40)下料位置的汽车泵(9)和混凝土罐车(10),上层主溜槽(2)的上槽口和下层主溜槽(3)的上槽口伸到路面上,上槽口为喇叭口状,所述汽车泵(9)对应上层主溜槽(2)的上槽口,所述混凝土罐车(10)对应下层主溜槽(3)的上槽口,
所述活动溜槽架铰接在上层主溜槽(2)、下层主溜槽(3)、上层分支溜槽(4)、下层分支溜槽(5)的下槽口以及串筒下口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位置,以下槽口或者下口的端部为圆心绕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主溜槽(2)、下层主溜槽(3)、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的下槽口距离底板上侧表面为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溜槽的坡度为1:3~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溜槽的坡度为1:2~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分支溜槽(4)包括第一分支溜槽(41)至第八分支溜槽(48),所述下层分支溜槽(5)包括第九分支溜槽(51)至第十二分支溜槽(54),所述上层分支溜槽(4)和下层分支溜槽(5)的水平投影以基坑路面向底板远端纵向分布为准共包括六道,每道包括两个分支溜槽,
其中,第一道包括第九分支溜槽(51)和第十分支溜槽(52),第二道包括第一分支溜槽(41)和第二分支溜槽(42),第三道包括第十一分支溜槽(53)和第十二分支溜槽(54),第四道包括第三分支溜槽(43)和第四分支溜槽(44),第五道包括第五分支溜槽(45)和第六分支溜槽(46),第六道包括第七分支溜槽(47)和第八分支溜槽(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溜槽混凝土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脚手架包括横纵双向间隔布置的立杆(11)、沿立杆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水平杆(12)和剪刀撑(13),所述剪刀撑(13)沿溜槽脚手架上的高度方向和沿溜槽主体的长度方向均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予启,黄勇,张萍梅,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