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泰成专利>正文

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9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40
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包含:动能转换机构、传动轴、后齿轮箱及后轮连动机构,该动能转换机构的传动轴的前端固接于前齿轮箱后侧箱壁穿伸出的轮轴后缘,并于其后端固设第三伞齿轮,该后齿轮箱正对传动轴后端与后轮连动机构的外侧而设,且第三斜齿轮穿伸容入其内部,该后轮花毂靠后齿轮箱侧固设一第四斜齿轮,该第四斜齿轮容入后齿轮箱内,并与第三斜齿轮相啮合,该两后叉座穿套于后轮花毂的外缘,而该心轴穿经后轮花毂及第四斜齿轮,借此组成可将人体双腿交互踩踏两踏板所产生的动能,经动能转换机构传送至传动轴,带动后轮连动机构的后轮花毂循心轴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而可舍弃链条,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的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

Bicycle straight axle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尤指一种利用传动轴传带,以驱动自行车前行,而可舍弃链条,完全免去链条维修、换装上的不便,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的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按自行车自问世以来,其基本驱动结构,均是于车架两侧各自装设一曲柄组,该曲柄组连动一齿轮盘,且齿轮盘与后轮轮轴上的后齿盘间,绕设一链条。而当骑乘时,骑乘者以双腿交互踩踏两曲柄组一端的踏板,经由曲柄带动齿轮盘转动,使之得经链条传带,以连动后齿盘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此一以链条传带的基本驱动结构,在骑乘时皆无法免于双腿踩踏踏板的动能损失;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链条极易产生松弛,致造成脱链、断裂的事情发生,此不仅徒增了维修上的不便,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实存有一能加以彻底改进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将人体双腿交互踩踏两踏板所产生的动能,经由传动轴传带,以带动后轮花毂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而可舍弃链条,完全免去链条维修、换装上的不便,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包含:一动能转换机构、一传动轴、一后齿轮箱及一后轮连动机构,该动能转换机构具一主动轴、两曲柄及一前齿轮箱,该主动轴两端分别穿经车架的五通管与前齿轮箱,该两曲柄的一端均枢设一踏板,另端分别螺固于主动轴的两端,该前齿轮箱内部容设一齿轮组,该齿轮组具一主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一惰轮、一第一斜齿轮及一第二斜齿轮,该主动齿轮装设于主动轴上,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间以惰轮保持啮合,该第一斜齿轮与从动齿轮同轴设置,又该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且其轮轴穿经前齿轮箱壁向后伸出;该传动轴由前朝后延伸设置,其前端固接于第二斜齿轮的轮轴后缘,并于后端以一万向接头延接一支轴,支轴的后端固设一第三伞齿轮;该后齿轮箱正对传动轴后端与后轮连动机构的外侧而设,且第三斜齿轮穿伸容入其内部,并于靠后轮连动机构侧的箱壁上设有一凹口,另侧箱壁上穿设一轴穿孔;再该后轮连动机构由一后轮花毂、两后叉座及一心轴组成,该后轮花毂两端管口内均套设有一轴承,且于其周缘设有两辐条固定盘,该两辐条固定盘的外侧各自延伸出一套接部,其中靠后齿轮箱侧套接部的端缘处固设一第四斜齿轮,该两后叉座的内面皆套置一轴承,并分别穿套于后轮花毂的套接部外缘,而后齿轮箱壁上的凹口可循后叉座与第四斜齿轮间的间隙套入,将第四斜齿轮容入后齿轮箱内,并与第三斜齿轮相啮合,又两后叉座固接于车架两后上叉管的底端,将后轮花毂组装定位,再该心轴穿经第四斜齿轮与后轮花毂,其两端均设有螺纹段,该两螺纹段可各自穿伸出后轮花毂的外侧,且该由第四斜齿轮端伸出的螺纹段,可穿经后齿轮箱壁上的轴穿孔,可供以螺帽自两端的螺纹段旋入,用以将后轮花毂、心轴与后齿轮箱间组装固定,更可确保第三斜齿轮与第四斜齿轮间保持啮合,以确实形成连动,借此组成一可将人体双腿交互踩踏两踏板所产生的动能,经动能转换机构传送至传动轴,带动后轮连动机构的后轮花毂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而可舍弃链条,完全免去链条维修、换装上的不便,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的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人体双腿交互踩踏两踏板所产生的动能,经由传动轴传带,以带动后轮花毂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而可舍弃链条,完全免去链条维修、换装上的不便,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自行车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于车架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动能转换机构、传动轴与车架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后齿轮箱、后轮连动机构与车架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后齿轮箱与后轮连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动能转换机构11.主动轴111.阳螺纹112.阳螺纹12.曲柄121.踏板122.组装孔123.螺帽13.曲柄131.踏板132.组装孔133.螺帽14.前齿轮箱141.主动齿轮142.从动齿轮143.惰轮144.第一斜齿轮145.第二斜齿轮146.从动轴147.中间轴148.封盖149.螺栓2.传动轴21.支轴211.第三斜齿轮22.万向接头3.后齿轮箱31.凹口32.轴穿孔33.顶盖34.螺栓4.后轮连动机构41.后轮花毂411.轴承412.轴承413.辐条固定盘414.辐条固定盘415.套接部416.套接部417.第四斜齿轮418.轴孔42.后叉座421.轴承43.后叉座431.轴承44.心轴441.螺纹段442.螺纹段443.螺帽444.螺帽445.垫片5.车架51.五通管511.轴承512.轴承52.后上叉管53.后上叉管具体实施方式兹再将本技术为达成技术目的的整体构造上设计,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2,本技术包含:一动能转换机构1、一传动轴2、一后齿轮箱3及一后轮连动机构4,且装设于自行车架5的五通管51与后上叉管52、53底端之间。再请配合参阅图3,该动能转换机构1具一主动轴11、两曲柄12、13及一前齿轮箱14予组成,其中,该主动轴11具一适当的长度,其两端分别穿经五通管51与前齿轮箱14,并略为向外穿出,且于五通管51的两端管口内与主动轴11的外缘间,各自套设有一轴承511、512,使主动轴11得循以灵活的转动,又于主动轴11的两端均设有阳螺纹111、112。该两曲柄12、13呈左、右相向对应设置,其一端均枢设有一踏板121、131,另端形成固定端,该固定端的中心处皆贯通设一组装孔122、132,可供分别由主动轴11的两端套入,并各自以一螺帽123、133由阳螺纹111、112旋入,将两曲柄12、13予螺固于主动轴11的两端,可随人体双腿交互踩踏两踏板121、131,使两曲柄12、13成圆周运动,以带动主动轴11旋转。再该前齿轮箱14的顶部成透空,并于其内部容设有一齿轮组,该齿轮组具一主动齿轮141、一从动齿轮142、一惰轮143、一第一斜齿轮144及一第二斜齿轮145,其中,该主动齿轮141装设于主动轴11上,可供随主动轴11旋转,且从动齿轮142固设于一从动轴146上,该从动轴146穿经前齿轮箱14的两侧箱壁,成可灵活的旋动,而该惰轮143设于主动齿轮141与从动齿轮142之间,且其间保持啮合,又该惰轮143固设于一中间轴147上,该中间轴147同样穿经前齿轮箱14的两侧箱壁,使主动齿轮141得经惰轮143传带,以带动从动齿轮142旋动,进而传动从动轴146与主动轴11成相同旋向运转;再该第一斜齿轮144与从动齿轮142同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动能转换机构,具一主动轴、两曲柄及一前齿轮箱,该主动轴两端分别穿经车架的五通管及前齿轮箱,该两曲柄的一端均枢设一踏板,另端各自螺固于主动轴的两端,该前齿轮箱的内部容设一齿轮组,该齿轮组具一主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一惰轮、一第一斜齿轮及一第二斜齿轮,且该主动齿轮装设于主动轴上,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间以惰轮保持啮合,该第一斜齿轮与从动齿轮同轴设置,而该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且其轮轴穿伸出前齿轮箱的后侧箱壁;一传动轴,由前朝后延伸设置,其前端固接于第二斜齿轮的轮轴后缘,并于其后端延伸设一支轴,支轴后端缘处固设一第三斜齿轮;一后齿轮箱,正对传动轴后端而设,且该第三斜齿轮穿伸容入其内;及一后轮连动机构,由一后轮花毂、两后叉座及一心轴组成,该后轮花毂的两侧分别延伸出一套接部,并于靠后齿轮箱侧套接部的端缘处固设一第四斜齿轮,该两后叉座各自穿套于后轮花毂两侧套接部的外缘,且分别位在第四斜齿轮稍内侧与另侧的端缘处,而该后齿轮箱靠后轮连动机构侧箱壁,可由第四斜齿轮与后叉座间套入,使第四斜齿轮得容入后齿轮箱内部,并与第三斜齿轮相啮合,该心轴穿经第四斜齿轮与后轮花毂,且穿过后齿轮箱的箱壁,其两端均设有螺纹段,而得以螺帽自两端的螺纹段旋入,将其间予组装固定,确保第三斜齿轮与第四斜齿轮间相啮合,以形成连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直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动能转换机构,具一主动轴、两曲柄及一前齿轮箱,该主动轴两端分别穿经车架的五通管及前齿轮箱,该两曲柄的一端均枢设一踏板,另端各自螺固于主动轴的两端,该前齿轮箱的内部容设一齿轮组,该齿轮组具一主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一惰轮、一第一斜齿轮及一第二斜齿轮,且该主动齿轮装设于主动轴上,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间以惰轮保持啮合,该第一斜齿轮与从动齿轮同轴设置,而该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且其轮轴穿伸出前齿轮箱的后侧箱壁;一传动轴,由前朝后延伸设置,其前端固接于第二斜齿轮的轮轴后缘,并于其后端延伸设一支轴,支轴后端缘处固设一第三斜齿轮;一后齿轮箱,正对传动轴后端而设,且该第三斜齿轮穿伸容入其内;及一后轮连动机构,由一后轮花毂、两后叉座及一心轴组成,该后轮花毂的两侧分别延伸出一套接部,并于靠后齿轮箱侧套接部的端缘处固设一第四斜齿轮,该两后叉座各自穿套于后轮花毂两侧套接部的外缘,且分别位在第四斜齿轮稍内侧与另侧的端缘处,而该后齿轮箱靠后轮连动机构侧箱壁,可由第四斜齿轮与后叉座间套入,使第四斜齿轮得容入后齿轮箱内部,并与第三斜齿轮相啮合,该心轴穿经第四斜齿轮与后轮花毂,且穿过后齿轮箱的箱壁,其两端均设有螺纹段,而得以螺帽自两端的螺纹段旋入,将其间予组装固定,确保第三斜齿轮与第四斜齿轮间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泰成
申请(专利权)人:朱泰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