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及制备方法,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之型折板(3),之型折板(3)下还设有钢筋层(2)。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钢板进行裁剪和折弯,形成之型折板;第二步、捆扎得到钢筋层,将钢筋层焊接在之型折板的相应位置,形成一个框架;第三步、将框架固定在底板上,得到楼承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方便、焊接质量高、工程造价低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A floor bearing plate connected by a folded pl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承板,特别是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多高层钢结构的迅猛发展,对工程工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结构构件工厂产业化生产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楼板的施工方法已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钢筋桁架楼承板属于第三代钢结构配套楼承板,与普通的非组合压型钢板及组合压型钢板的板型有较大区别,是将混凝土楼板中的受力钢筋在工厂中加工成钢筋桁架,然后再与压型钢板电阻点焊为一体的钢楼承板产品。但是,钢筋桁架结构的楼承板存在以下缺点:1、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无支撑长度很小,根据国家规范《钢筋桁架楼承板》(JG/T368-2012)中附录B的规定,板厚130mm时,简支板在施工阶段的容许跨度仅为3.3米,而且桁架钢筋的顶端为单根钢筋,无法额外设置加强翼缘,其应用的范围较小,在实际应用时受制约较多;2、桁架钢筋的用钢量大,工程造价高,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3、桁架钢筋的制作复杂,腹杆钢筋需预先弯折后再与弦杆钢筋焊接,需使用专用设备加工生产;4、桁架钢筋与底板之间的焊接质量较差,桁架钢筋的腹杆平面为曲线,剖面为圆形,底板厚度很薄,非常容易焊穿,影响板底的观感。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制造麻烦、焊接质量较差、工程造价高和应用范围易受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方便、焊接质量高、工程造价低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之型折板,之型折板上设有钢筋层。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之型折板包括立板,立板上端设有一组竖直连接板,相邻的竖直连接板之间设有凹槽,立板的两侧均设有水平安装板。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之型折板的上端还设有翼缘件。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之型折板的上端还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端设有翼缘加强件,翼缘加强件和连接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底板为平面结构,水平安装板的端部设有下折弯板。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组凸起,之型折板位于相邻的凸起之间。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组梯形凸起结构,每个梯形凸起结构上均设有插槽;所述之型折板位于两相邻的梯形凸起结构之间,且水平安装板的端部设有与插槽相对应的插板。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钢板进行裁剪和折弯,形成之型折板;第二步、捆扎得到钢筋层,将钢筋层焊接在之型折板的相应位置,形成一个框架;第三步、将框架固定在底板上,得到楼承板。前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的制备方法中,第二步中,根据工程的无支撑长度,在之型折板的上端焊接翼缘件或安装可拆卸连接的翼缘加强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底板、之型折板和钢筋层组成,取代传统的钢筋桁架结构的楼承板,不仅制造方便,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用钢量,减少整体的制造成本;具体地,采用之型折板,因其为板材,且为线型构件,可焊性好,使得之型折板的下部与采用钢板结构时的底板之间的焊接质量更容易保证,既方便制造,又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另一方面,之型折板所有的构件均为钢板,与周边构件可焊接,也可采用螺栓连接,变通性强。同时,之型折板的上部可根据工程的无支撑长度采用相应的开口型、闭口型(加设钢筋或钢板)或增强型(加翼缘加强件),应用范围广,价格优势大。另外,采用之型折板楼承板,底板的可拆卸性较容易实现,有利于在住宅建筑中推广和应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方便、焊接质量高、工程造价低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之型折板与底板的连接视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之型折板与底板以及翼缘件之间的连接视图;图5是实施例3中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中之型折板与底板以及翼缘加强件之间的连接视图;图7是之型折板下弯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底板上弯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9是可拆卸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10是水平安装板为矩形结构的之型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裁切折弯图;图12是水平安装板为梯形结构的之型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裁切折弯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钢筋层,3-之型折板,4-梯形凸起结构,5-插槽,6-翼缘件,7-连接板,8-翼缘加强件,9-凸起,301-立板,302-竖直连接板,303-凹槽,304-水平安装板,305-下折弯板,306-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1。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开口型),构成如图1和图2以及图7至图13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之型折板3,之型折板3下还设有钢筋层2。所述底板可以选用镀锌钢板和压型钢板。钢筋层和之型折板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所述之型折板3包括立板301,立板301上端设有一组竖直连接板302,相邻的竖直连接板302之间设有凹槽303,立板301的两侧均设有水平安装板304。所述底板1为平面结构,水平安装板304的端部设有下折弯板305,构成之型折板下弯型的楼承板结构,如图7所示,之型折板的末端下弯后形成下折弯板,与底板焊接,成型后板底平整,观感效果较好。所述底板1上设有一组凸起9,之型折板3位于相邻的凸起9之间,形成底板上弯型的楼承板结构,如图8所示。之型折板的末端与底板凸起处焊接,优点是之型折板无需下弯,制作方便。所述底板1上设有一组梯形凸起结构4,每个梯形凸起结构4上均设有插槽5;所述之型折板3位于两相邻的梯形凸起结构4之间,且水平安装板304的端部设有与插槽5相对应的插板306,形成可拆卸型的楼承板,如图9所示。可拆卸型采用之型折板下弯形成插板,底板的插槽与插板相配合,并利用外部机械力夹紧,满足施工时的受力要求;当楼板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去除外部机械,这时底板拆除起来就非常方便;也可以不采用外部机械,而是把之型折板和底板焊接,楼板成型后预先把之型折板的下弯部分切除,然后再把底板拆除,最后再把板底的凹槽用水泥砂浆补齐。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钢板进行裁剪和折弯,形成之型折板;第二步、捆扎得到钢筋层,将钢筋层焊接在之型折板的相应位置,形成一个框架;第三步、将框架固定在底板上,得到楼承板。所述水平安装板可以为矩形结构,所述竖直连接板为梯形结构。如图10所示,其裁切折弯图如图11所示。所述水平安装板也可以为梯形结构,所述竖直连接板为梯形结构。如图12所示,其裁切折弯图如图13所示。开口型的楼承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之型折板(3),之型折板(3)上设有钢筋层(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之型折板(3),之型折板(3)上设有钢筋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型折板(3)包括立板(301),立板(301)上端设有一组竖直连接板(302),相邻的竖直连接板(302)之间设有凹槽(303),立板(301)的两侧均设有水平安装板(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型折板(3)的上端还设有翼缘件(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型折板(3)的上端还设有连接板(7),连接板(7)上端设有翼缘加强件(8),翼缘加强件(8)和连接板(7)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平面结构,水平安装板(304)的端部设有下折弯板(3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悦,张明山,肖志斌,徐铨彪,杨嘉胤,陈可鹏,夏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