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300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固定于板体四周的扁钢以及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的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扁钢的套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包覆于板体棱边的包角结构、用以固定所述包角结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拆卸地安装于板体的吊装组件的设置,并结合在吊装时安装吊装组件、在吊装后拆卸吊装组件的安装方法,使该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既可以满足吊装时的承载力,又可以不影响安装后的自身性能,吊装更安全;吊装组件可重复周转使用,成本更低廉;通过锚筋的设置,使安装更稳固。

Embedded structure function integrated board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施工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外墙体系的现场施工一般要经过支模、布钢筋、浇灌混凝土体、拆模等工序,之后还要进行外墙保温隔热层施工、外装饰层施工和内装修施工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这种施工方式周期长、需要大量人力、材料浪费严重、施工垃圾多。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如将混凝土板、保温板和装饰板集成为一体化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需将一体化板嵌入结构主体即可在完成墙板施工的同时一并完成了保温层及装饰层的施工,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为了保证一体化板的强度,现有的一体化板通常于内部埋设支撑筋、于四周固定角钢或扁钢以作为一体化板的钢骨架;若采用角钢,角钢的一侧翼缘位于室内侧(室外侧通常为保温板和外装饰板),影响后续的室内的粗、精装饰;若采用扁钢,因扁钢的几何特性,顶部扁钢无法满足吊装时的承载力,若仅依靠顶部扁钢的承载力进行吊装,需大幅度增加顶部扁钢的厚度(远超5mm),增加了成本和重量,且过厚的扁钢对一体化板的性能(如隔热性等)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采用可拆卸地安装于板体的吊装组件对板体进行吊装,在吊装前安装吊装组件以临时加固板体的承载强度,在吊装后拆卸吊装组件以保证板体安装后的性能,同时不影响后续室内装饰施工。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固定于板体四周的扁钢以及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的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扁钢的套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包覆于板体棱边的包角结构、用以固定所述包角结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套筒。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筒为螺纹套筒,所述包角结构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并螺合于所述套筒,所述紧固件上还套设有用以紧固所述包角结构的螺母。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板体还包括埋设于板体内部的支撑筋;所述套筒包括固定于支撑筋第一端的第一套筒和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且避开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套筒;所述紧固件包括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紧固件和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上设有吊环。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扁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筋的第一端固定有横隔板,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隔板固定,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的外壁与相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壁固定。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两侧设有支撑于所述横隔板与所述扁钢之间的加劲肋。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套筒插入固定的孔洞,所述扁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同时与相应所述孔洞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壁固定。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浆口。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套筒的锚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所述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在吊装前,将所述吊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板体上;将安装有吊装组件的板体竖向吊装至待安装的结构主体处;待所述安装有吊装组件的板体的底部就位后,拆卸所述吊装组件;水平推拉已拆卸吊装组件的板体,使其完全就位,绑扎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以使所述已拆卸吊装组件的板体与所述结构主体形成一整体。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套筒的锚筋;在将所述已拆卸吊装组件的板体完全就位以前,将所述锚筋安装于位于所述已拆卸吊装组件的板体的顶部的所述套筒上;在绑扎钢筋笼之后且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所述锚筋安装于位于所述已拆卸吊装组件的板体的两侧边的所述套筒上。本专利技术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薄扁钢作为板体周边钢骨架,加固板体的同时还保证板体安装后的自身性能不受影响,且不影响后续室内装饰施工;2、通过采用可拆卸地安装于板体的吊装组件对板体进行吊装,并采用吊装前安装吊装组件、吊装后拆卸吊装组件的安装方法,使板体既可以满足吊装时的承载力,又可以不影响安装后的自身性能,使吊装过程更加安全,且吊装组件可重复周转使用,降低成本;3、通过将设有吊环的第一紧固件与板体内的支撑筋固定,提高了吊装点处的承载强度;4、通过锚筋的设置,使得板体安装后能够与结构本体稳固结合;5、通过螺纹套筒的设置,使得扁钢及吊装组件可以通过相同节点进行固定,简化了吊装组件的拆装步骤并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板及吊装组件安装状态时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板及吊装组件安装状态时A节点处的1-1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板及吊装组件安装状态时B节点处的2-2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板及吊装组件安装状态时C节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化板及吊装组件安装状态时D节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一体化板通常于板体四周固定角钢以增加一体化板的强度和吊装承载力,但角钢的一侧翼缘通常位于室内侧(室外侧通常为保温板和外装饰板),会影响后续对室内的粗、精装饰。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缺陷对一体化板做了改进,将固定于板体四周的角钢换成扁钢,同时为了克服扁钢无法满足吊装承载的问题,增加了可拆卸地安装于板体的吊装组件,通过在吊装时安装吊装组件、在吊装后拆卸吊装组件的安装方法,使该一体化板既可以满足吊装时的承载力,又可以不影响安装后的自身性能,且吊装组件可重复周转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及其安装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包括:板体11,板体11包括固定于板体四周的扁钢12以及间隔设于板体四周的用以固定连接扁钢12的套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板体11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包覆于板体棱边的包角结构23、用以固定包角结构23的紧固件,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套筒。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1为矩形一体化板,包括混凝土基板及贴设于混凝土基板外表面的功能板(如保温板或装饰板等),混凝土基板由多块混凝土条板拼接而成;板体11放置为安装状态时,板体顶部为吊装侧,板体底部为初步就位侧,包角结构23包覆于板体顶部的棱边上,本实施例优选包角结构为角钢,其一侧翼缘板覆盖于板体顶部的扁钢12上,另一侧翼缘板贴临于板体11的内表面;板体11的四个周边均间隔固定有多个套筒,位于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固定于板体四周的扁钢以及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的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扁钢的套筒;/n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包覆于板体棱边的包角结构、用以固定所述包角结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套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固定于板体四周的扁钢以及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的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扁钢的套筒;
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板体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包覆于板体棱边的包角结构、用以固定所述包角结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套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螺纹套筒,所述包角结构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并螺合于所述套筒,所述紧固件上还套设有用以紧固所述包角结构的螺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还包括埋设于板体内部的支撑筋;所述套筒包括固定于支撑筋第一端的第一套筒和间隔设于所述板体四周且避开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套筒;所述紧固件包括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紧固件和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上设有吊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筋的第一端固定有横隔板,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隔板固定,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的外壁与相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壁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结构功能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两侧设有支撑于所述横隔板与所述扁钢之间的加劲肋。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俊葛杰马昕煦胡成佑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