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79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在构成空调器的一部分前面外观,并贯穿其前后形成有吸入口和输出口,由此引导空气流动的前面格栅的输出口的一侧上,设置有调整通过输出口输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输出格栅,在输出格栅的前方还设置有可以转动,对输出口以及吸入口的前方进行了上下划分的输出口面板。在输出口面板的一侧上还设置有在连接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由此强制转动输出口面板的面板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前面格栅的一侧上设置了可以转动的输出口面板,由此上下划分了输出口和吸入口的前方,在空调器没有启动时,输出口面板封闭输出口。避免了通过输出口输出的空气通过吸入口再次吸入到内部,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能力,防止了室内空气中的异物流入到空调器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空调器前面格栅的一侧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输出口面板,上下划分输出口和吸入口前方,从而防止通过输出口输出的空气再通过吸入口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的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设置在车辆或者办公室或者家庭等室内的某一空间或者墙面上,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暖的冷/暖的机器,是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毛细管)-室内热交换器构成的一系列的冷冻循环。空调器通常分为主要设置在室外的室外侧(或者室外机)和主要设置在室内的室内侧(或者室内机),在制冷装置中,室外侧称为放热侧,室内侧称为吸热侧。而且,在室外侧上设置了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在室内侧设置了室内热交换器。空调器大致上可以分为室外侧和室内侧分开设置的分体式空调器和室外侧和室内侧一起设置的整体式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根据安装的形态可以分为落地式,壁挂式,天花板式等。而且,整体式空调器包括以窗户为中心室内设置室内侧部分,室外设置室外侧部分的窗式空调器,整体式空调器还可以设置在墙壁中。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窗式空调器(以下称为‘空调器’)的构成。图1是现有的窗式空调器内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空调器1大致上采用了直角六面体外形,其大部分外观由构成左右侧面以及上面的外壳10和构成下面的底盘20以及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格栅30构成。底盘20的上面设置了若干个部件,并支撑若干个部件的重量。前面板30用于将需要进行调节的空气引导至空调器1内部,在其下部形成了吸入口32。在吸入口32的前面设置了过滤器F,对吸入到空调器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在过滤器F的前面设置了吸入格栅40。吸入格栅40采用四方板形结构,在整个面上形成了若干个横向设置的格栅条42。吸入格栅40通过格栅条42将前方的空气引导至后方。在前面板30的上部左侧上贯通形成有输出口34。输出口34用于引导在空调器1内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输出到室内。而且,在输出口34的内部安装了输出格栅38,由此调整通过输出口34输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输出口34的右侧上形成有相对输出口34更小的显示口36。显示口36用于安装显示空调器1运转状态的显示器。可以通过露出于显示口36前方的显示器确认空调器1的运转状态。在前面格栅30的后方设置了室外热交换器50。室外热交换器50的内部有制冷剂流动,而且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由此,通过吸入口流入的室内空气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50上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50的后方设置了室内风扇52。室内风扇52与连接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电机54结合旋转,由此产生吸力。在电机54的旋转下,室内风扇52快速旋转,产生从前方向后方的吸力,从而将室内空气吸入到空调器1内部。电机54设置在空气引导结构56上。空气引导结构56用于引导利用室内风扇52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前后划分了底盘20的上部空间,在中央设置了电机54并进行了封闭。在空气引导结构56的上部结合设置了内部前后贯通的直角六面体形的输出引导结构58。输出引导结构58的首端位于输出口34的内部。由此,由空气引导结构56的壁面引导的空气贯穿输出引导结构58的内部,输出到空调器1的外部。在输出引导结构58的下侧设置了孔板60。孔板60使经过了室内热交换器50的室内空气经过室内风扇52快速流动,在其中央形成了与室内风扇52的外径相同大小的孔板孔62。在电机54的后端设置了屏板70。屏板70使空气从前方向后方流动,其中央部分被贯通,并在贯通的部分设置了产生风力的送风风扇72。送风风扇72与室内风扇52相同,利用电机54的旋转动力产生风力,由此在送风风扇72的风力的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后方吸入后,向左右侧以及向上输出。在送风风扇72的后侧设置了室外热交换器80。室外热交换器80用于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与通过后方吸入到空调器1内部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室外热交换器80与在送风风扇72产生的风力的作用下、与空调器1后面外侧吸入到内部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与室外热交换器80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外空气在送风风扇72的作用下,通过外壳10上面以及左右侧上的通风口12输出。在屏板70和空气引导结构56之间的空间里设置了压缩机90。压缩机90用于将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状态,大致采用圆筒形结构。在压缩机90的上面连接设置了室外侧冷媒配管92。室外侧冷媒配管92的一端连接在压缩机90上,另一端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80。由此,在压缩机90上被压缩而成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可以向室外热交换器80流动。在室外侧冷媒配管92的一侧上设置了室内侧冷媒配管94。室内侧冷媒配管94具有将在室内热交换器80内部与室内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90的作用。由此,室内侧冷媒配管94的一端最好与压缩机90连接,另一端最好与室内热交换器50连接。同时,在室外热交换器80和室内热交换器50之间具备了毛细管96。毛细管96对于经过了室外热交换器80的高压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将其引导至室内热交换器50,其内部与室外热交换器80和室内热交换器50相通。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80内部与室外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在毛细管96的引导下可以再次向室内热交换器50流动。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具有如下的问题点。即,空调器1启动后,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口32从空调器前方流入内部,并在室内热交换器50进行热交换后,在空调器1内部再次向前方,即通过输出口34输出。由此可知,由于吸入口32和输出口34上下临近设置,因而通过输出口34输出的热交换后的空气再次通过吸入口32被吸入至空调器内部。而且,热交换后的空气没有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就直接通过吸入口32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由此降低了空调器的制冷效率。而且,输出引导结构58的首端与输出格栅38的后端连接,因此空调器1内部无论启动与否,总是向室内开放。因此,外部空气通过输出格栅38聚集在空调器1内部,将引发空调器1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空调器前面格栅的一侧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输出口面板,其上下划分输出口和吸入口前方,从而防止通过输出口输出的空气再通过吸入口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的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空调器不运转时选择性的封闭输出口和吸入口,由此防止外部异物流入空调器内部的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在构成空调器的一部分前面外观,并贯穿其前后形成有吸入口和输出口,由此引导窒气流动的前面格栅的输出口的一侧上,设置有调整通过输出口输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输出格栅,在输出格栅的前方还设置有可以转动,对输出口以及吸入口的前方进行了上下划分的输出口面板。在输出口面板的一侧上还设置有在连接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由此强制转动输出口面板的面板电机。在输出口面板的一侧上设置了突出形成,由此插入到输出口内部壁面的一侧,从而使输出口面板可以转动的转动引导突起。输出口面板的大小与输出口的大小相对应。输出口面板以其下部的一侧为基准,其上部向前方转动。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在前面格栅的一侧上设置了可以转动的输出口面板,由此上下划分了输出口和吸入口的前方。由此,避免了通过输出口输出的空气通过吸入口再次吸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在构成空调器(100)的一部分前面外观,并贯穿其前后形成有吸入口(132)和输出口(200),由此引导空气流动的前面格栅(130)的输出口(200)的一侧上,设置有调整通过输出口(200)输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输出格栅(210),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格栅(210)的前方还设置有可以转动,对输出口(200)以及吸入口(132)的前方进行了上下划分的输出口面板(2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一修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