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0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辅助厂房的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该自动启闭逆止风门包括风门框、配重、上、下叶片轴及上、下叶片,该上、下叶片轴活动穿设在所述风门框上,并且其一端伸出风门框外,所述上、下叶片轴分别固定在该上、下叶片上,配重安装在伸出风门框外的叶片轴上,所述的上、下叶片轴通过一传动连杆式启闭机构相连接。这样就避免了因齿轮硬度和齿轮间的间隙不合适等问题带来的顶齿吸齿、卡死现象,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也对电厂的安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另外,采用连杆传动维修空间较多,使得维修工作也变得更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辅助厂房的通风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核辅助厂房 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风空调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厂房得到大量的运用, 比如在核辅助厂房内,为了将其温度控制在设备运行和人员健康及安全所规定的范围内,就使用了 DVN (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DVN的主要作用还有按 辐射防护分级,限制房间中的气溶胶放射性水平以便人员进入;控制空气从较 低的污染区流向可能高的污染区,然后排出室外;减少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污 染物的浓度;保证厂房压力略大于大气压力,使电场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由于厂 房泄露的放射性气溶胶最少;在反应堆冷停堆期间,保证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 (EBA)所需风量和过滤要求;最后,还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排出核辅助厂房 中电气间的烟气。因此,DVN在电厂的工作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DVN 为直流式全新风系统,没有一次回风及二次回风。新风经过冷却及过滤处理后, 由送风机送入相应的房间,与房间内设备或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排 风机排出室外。一般而言,DVN内设有送风机及正常排风机,它们均采用3><50%设计,在 系统处于O、 C、 D、 E类工况运行时,送排风均需两台风机运行,其中一台备用,定期切换运行。而为了防止运行风机的送出的风经备用风机回流,在每台 风机的出口均安装有逆止风门。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 止风门,它包括配重、緩冲装置、可转动的上、下叶片轴及上、下叶片,上、 下叶片轴分别固定在该上、下叶片上,上、下叶片轴分别连接相互啮合的上、 下齿轮,緩冲装置尿配重则安装在下叶片上,对叶片的开启和关闭动作起到缓 冲作用。在风机未运行的状态下,由于配重的作用下叶片紧闭,并通过齿轮使上叶片亦处于紧闭状态;而一旦风机打开,由于风力大于配重产生的力,将吹 动上叶片转动,通过上、下齿轮带动下叶片一起转动,从而同时打开上、下叶 片,进行送风;当切换到使用另一台风机而关闭本风机时,在配重的作用下由 下叶片带动上叶片朝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再次关闭上、下叶片,并保持紧闭状 态。这种产品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述风门采用了齿轮传动, 齿轮硬度和齿轮间的间隙极易出现不合适的情况,从而造成顶齿吸齿现象,严 重时还会导致风门无法关闭,使得风机不能正常切换,甚至出现风机电机逆转 而烧毁的事故;其次,由于风门动作时力矩较大,需要加装緩沖装置,且在风 门工作时,该緩冲装置容易受损脱落,从而容易造成叶片破裂;最后,齿轮传动的方式还使得该产品存在维修空间狭小,无法进行部件维修的问题,以致必 须拆下整个风门才能进行维修,导致工作量增大,浪费人力及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 工作安全、可靠,易于维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其包括风门框、配重、可转动的 上、下叶片轴及上、下叶片,该上、下叶片轴活动穿设在所述风门框上,并且 其一端伸出风门框外,所述上、下叶片轴分别固定在该上、下叶片上,配重安 装在伸出风门框外的叶片轴上,所述的上、下叶片轴通过一传动连杆式启闭机 构相连才妄。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在风力的作用下,上叶片转动后将通过传动连杆式启 闭机构将动力传递至下叶片,从而实现将上、下叶片打开的目的,与现有技术 中的齿轮传动技术相比,避免了因齿轮硬度和齿轮间的间隙不合适等问题带来 的顶齿吸齿、卡死现象,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也对电厂的安全生 产起到保障作用。另外,采用连杆传动维修空间较多,使得维修工作也变得更 轻松。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 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3所示的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的实施例,其包括风门框 1、配重ll、可转动的上、下叶片轴21、 22及上、下叶片31、 32。上、下叶片轴21、 22分别固定在该上、下叶片31、 32上。上、下叶片轴 21、 22活动穿设在风门框1上,其一端伸出风门框l夕卜,并且该上、下叶片轴 21、 22通过一传动连杆式启闭机构相连接。具体而言,该传动连杆式启闭机构 包括上、下传动臂41、 42和一连杆43。上、下传动臂41、 42分别固定在该上、 下叶片轴21、 22的同一端,连杆43分别与上、下传动臂41、 42相连接。启动风机时,在风力的作用下,上叶片31转动后将通过上传动臂41及连杆 43带动下传动臂42转动,从而实现将上、下叶片31、 32打开的目的。与现有 技术中的齿轮传动技术相比,避免了因齿轮硬度和齿轮间的间隙不合适等问题 带来的顶齿吸齿、卡死现象,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也对电厂的安 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另外,采用连杆43传动维修空间较多,使得维修工作也 变得更轻杠\具体实施时,上、下叶片31、 32可以通过焊接等现有技术固定在上、下叶 片轴21、 22上,上、下叶片轴21、 22之间有轴距可以根据风门尺寸的大小进 行灵活调节,但一般而言,轴距要小于叶片的宽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 轴距为300mm。如图1所示,在风门框1内侧还固定有上、下逆止块12,该上、 下逆止块12分别设置在上叶片轴21上方及下叶片轴22的下方,其作用主要是 用来防止上、下叶片31、 32朝正常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 上、下逆止块12为一门形,4氐靠在上、下叶片31、 32的相应位置的边缘,这 样受力更均匀,防止逆转的效杲更好。上、下传动臂41、 42与连杆43之间的装配可以采用各种现有的技术,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在上、下传动臂41、 42上分别设有一轴承, 一小轴 52的一端穿设其中,这一端还设有轴承压板及螺栓;连杆43上亦设有一轴承, 小轴52的另一端则穿设在连杆43上的轴承内,这一端则还设有轴承压盖、轴 用挡圏及螺栓等。这样,上、下传动臂41、 42与连杆43均可绕小轴52转动, 从而可以实现传动的目的。配重11可以设置在上叶片轴21伸出风门框1的一端。基于安装空间及维修 调整的考虑,如图1所示,配重11最好是与上传动臂41 一起设置在上叶片轴 21的同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配重11包括一连接件111和重块112, 该重块112设置在连接件111的一端,该连接件111的另一端则固定在上叶片轴 21上。在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配重11将产生一个^f吏上、下叶片31朝正常打 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恒定的力,由于上、下逆止块12的抵挡作用,上、下 叶片31紧靠在该上、下逆止块12,确保本风门处于关闭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其包括风门框、配重、上、下叶片轴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辅助厂房的自动启闭逆止风门,其包括风门框、配重、上、下叶片轴及上、下叶片,该上、下叶片轴活动穿设在所述风门框上,并且其一端伸出风门框外,所述上、下叶片轴分别固定在该上、下叶片上,配重安装在伸出风门框外的叶片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叶片轴通过一传动连杆式启闭机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沈国升黄文有恽建汤君
申请(专利权)人: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