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58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施氏假单胞菌是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RCB010,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67。微宇宙试验、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能促进作物生长,并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

A Pseudomonas schneideri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可输送到平流层,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臭氧空洞,使人类和其它生物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下,对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与二氧化碳相比,氧化亚氮虽然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属于痕量气体,但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单分子增温潜势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IPCC,2007)。氧化亚氮浓度的增加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农业源是氧化亚氮排放的重要人为源,农业排放的氧化亚氮约占全球人为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的58%,且逐年增长,例如2005年农业排放的氧化亚氮比1990年增加了17%(IPCC,2007)。减排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方法主要有施肥管理(含施肥时间与方式、施肥量、肥料类型等)、使用硝化抑制剂、科学耕作、添加生物质炭、接种具有氧化亚氮减排效应的微生物等。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关键生物因素。农田土壤产生氧化亚氮的微生物过程包括氨氧化和硝化细菌反硝化(AOA、AOB)、亚硝酸氧化(NOB)、异养反硝化(Dinitrifiers)、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为氨(DNRA)的过程等。其中,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完成的。土壤微生物决定着氧化亚氮的产生和消除过程。我们通常观测到的氧化亚氮净排放是是土壤中氧化亚氮产生微生物和还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业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农田源的氧化亚氮极难采用工业源或污水源氧化亚氮减排常用的集中处理转化的方法。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比较普遍。微生物肥料既可以是微生物菌剂,也可以是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菌株;若能将同时具有植物促生效应和氧化亚氮减排效应的微生物菌株用于微生物菌剂或生物有机肥中,将有助于推进农田氧化亚氮减排事业,为农业减排提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减排难的问题,提供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菌株名为NRCB010,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9067,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02日,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其中,上述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是专利技术人于2018年8月从江苏省宜兴市大铺镇水稻根际土中分离得到;其形态特征如下:菌落圆形、皱褶状、黄色;菌体短杆状、长度1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其生理生化特征如表1,16SrDNA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1所示,表型特征如图1。一种微生物菌剂,其包括上述的施氏假单胞菌,也包括上述的施氏假单胞菌发酵液等,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制备上述微生物菌剂的方法为将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具体的步骤为:将施氏假单胞菌接入pH为6.5~8.0发酵培养基中,26~37℃培养得到微生物菌剂,培养至显微镜检活菌数达到2亿/毫升或2亿/克以上,即得。其中,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5.0克/升、牛肉浸粉3.0克/升、硝酸钠0.3mM和丁二酸钠4.4mM,溶剂为水;发酵培养基也可以为胰蛋白胨10.0克/升、酵母浸粉5.0克/升、氯化钠10.0克/升、硝酸钠0.3mM和丁二酸钠4.4mM,溶剂为水;发酵培养基也可以为胰蛋白胨10.0克/升、麦芽糖5.0克/升、氯化钠10.0克/升、硝酸钠0.3mM和丁二酸钠4.4mM,溶剂为水;发酵培养基也可以为大豆蛋白胨10.0克/升、蔗糖10.0克/升、氯化钠5.0克/升、硝酸钠0.3mM和丁二酸钠4.4mM,溶剂为水。一种生物有机肥,其包括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制备上述的生物有机肥的方法为按重量接种比0.05~10%接种上述施氏假单胞菌至以牛粪、鸡粪、豆饼粉、桔杆等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中,搅拌均匀,即得,可直接使用。其中,在搅拌均匀后,将其堆置发酵培养3~7天,得到生物有机肥,要求显微镜检活菌数达到0.2亿/克以上,即得。上述的施氏假单胞菌或上述的微生物菌剂或上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在促进作物生长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所述的作物为生菜、番茄和水稻中的任意一种。上述的施氏假单胞菌或上述的微生物菌剂或上述的生物有机肥在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农田土壤为旱地土和水田土中的任意一种。上述施氏假单胞菌或上述微生物菌剂或上述的生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为将微生物菌剂接种至作物种子表面,或充分混合在喷灌或浇灌或滴灌用水中,随农业灌溉施用;将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微宇宙试验、温室盆栽实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均证明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具有减排氧化亚氮的效应;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和田间小区试验证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其能促进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能显著降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同时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的表型特征。图2为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的生理生化特征。图3为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的基因组圈图。图4为微宇宙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和累计排放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的分离与筛选称取10g水稻根际土,转移至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操作。将土样放入装有90mL0.87%NaCl溶液的锥形瓶中,于28℃、200r/min振荡1h,制备成稀释度为10-1的土壤悬液;取10-1的土壤悬液10mL,放入装有90mL0.87%NaCl溶液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配成稀释度为10-2的土壤悬液;以此类推。分别配成稀释度为10-3、10-4、10-5的土壤悬液。然后用移液器分别移取10-3、10-4、10-5的稀释液100μL涂布于固氮固体培养基(每升含KH2PO4,0.2g;K2HPO4,0.8g;MgSO4·7H2O,0.2g;CaSO4·2H2O,0.1g;FeCl3,微量;Na2Mo4·2H2O,微量;酵母提取物,0.5g;甘露醇,20g,琼脂,15g;pH7.2,溶剂为水)上,每个梯度三个重复。在28℃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d,每天观察其生长情况。出现单菌落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菌株名为NRCB010,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67,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02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菌株名为NRCB010,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9067,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02日。


2.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


3.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即得。


4.一种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


5.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氏假单胞菌接种至有机肥中,搅拌均匀,即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南冷静申卫收牛欢青应汉杰徐虹张欢欢陆顺周超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