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371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它涉以一种通风换气装置,以解决目前通风换气系统存在的能耗较高、价格昂贵、提供新风量较小、使人感觉不适的问题。它的进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风管道分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从进风管道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的出风口与风井连通,轮轴连接在隔板上,轮轴的一端从排风管道内穿过并与风轮可断合连接,贯流式叶轮套接在轮轴位于排风道内的部分上,轮轴的另一端位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套接在轮轴位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充分利用风能且不消耗其它能源,可回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北方严寒的冬季,室内普遍采用散热器取暖,为保证室内的热量尽量少的散发出去,门窗都是紧闭的,由于缺乏空气流动而导致室内空气质量较为恶劣。一般的建筑都没有专门的通风换气系统,只能通过开窗来获得新风,由于热压的作用,开窗后会有大量冷风灌入室内,使人感觉不适;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室外风压的作用,一般不允许开窗通风换气,必须设置专门的通风换气系统,这类的通风换气系统往往价格昂贵且能耗较高。为了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一般的高层建筑多采用小型通风换气装置,但这些小型的通风换气装置提供的新风量都较小且没有加热装置,若要保证舒适度,则需要大量温暖的新风,运行费用还是比较高,所以目前的建筑物需要能耗较低、运行成本低廉、提供新风量较大又让人感觉舒适的通风换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建筑物的通风换气系统存在的能耗较高、价格昂贵、提供新风量较小、使人感觉不适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本专利技术包含换热器1、进风管道2、排风管道3、风轮4、隔板5、轮轴6、轴流式叶轮7、贯流式叶轮8和轴承9,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进风管道2分割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3从进风管道2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3的出风口与建筑物的排风风井10相连通,轮轴6通过设置在隔板5中心的轴承9连接在隔板5上,轮轴6的下端从排风管道3的内部穿过并且与风轮4固定连接,贯流式叶轮8套接在轮轴6位于排风道3内的部分上,轮轴6的上端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7套接在轮轴6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1的新风出口14与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出口15与排风管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新风进口16与室外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进口17与室内相连通。工作原理当室外风带动风轮4转动时,风轮4带动同轴连接的轴流式叶轮7和贯流式叶轮8转动,轴流式叶轮7将室外的新鲜空气从换热器1的新风进口16吸入换热器1内,贯流式叶轮8将室内空气从换热器1的排风进口17吸入换热器1内,室内空气在换热器1中将热量传导给新鲜空气再经由排风管道3排入建筑物的排风风井10,新鲜空气获得热量后由进风管道2进入室内。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能,无需消耗其它能源即可实现对室内的通风换气,并且能够回收由室内排到室外的空气的热量,提高了热能利用率;本专利技术送风温和,不但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风量,而且使人感觉舒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应用于多种建筑物的不同楼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由换热器1、进风管道2、排风管道3、风轮4、隔板5、轮轴6、轴流式叶轮7、贯流式叶轮8和轴承9组成,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进风管道2分割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3从进风管道2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3的出风口与建筑物的排风风井10相连通,轮轴6通过设置在隔板5中心的轴承9连接在隔板5上,轮轴6的下端从排风管道3的内部穿过并且与风轮4固定连接,贯流式叶轮8套接在轮轴6位于排风道3内的部分上,轮轴6的上端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7套接在轮轴6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1的新风出口14与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出口15与排风管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新风进口16与室外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进口17与室内相连通。所述的换热器1为管壳式空气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可分合连轴器11,可分合连轴器11的传动输入端与风轮4相连接,可分合连轴器11的传动输出端与轮轴6相连接。当室内不需要通风换气的时候,可以将可分合连轴器11断开,断开可分合连轴器11以后轮轴6停止转动,通风换气过程停止。其它结构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百叶窗12,百叶窗12设置在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百叶窗12可以调节进入室内新风的入风角度和入风量,在不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将百叶窗12关闭。其它结构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电动机13,电动机13的功率输出轴与轮轴6传动连接。在外界风力不足以驱动轮轴6转动的情况下,可由电动机13驱动轮轴6转动为室内换风,使本专利技术可在全天候条件下工作。其它结构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权利要求1.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它包含换热器(1)、进风管道(2)、排风管道(3)、风轮(4)、隔板(5)、轮轴(6)、轴流式叶轮(7)、贯流式叶轮(8)和轴承(9),其特征在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进风管道(2)分割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3)从进风管道(2)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3)的出风口与建筑物的排风风井(10)相连通,轮轴(6)通过设置在隔板(5)中心的轴承(9)连接在隔板(5)上,轮轴(6)的下端从排风管道(3)的内部穿过并且与风轮(4)固定连接,贯流式叶轮(8)套接在轮轴(6)位于排风道(3)内的部分上,轮轴(6)的上端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7)套接在轮轴(6)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1)的新风出口(14)与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出口(15)与排风管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新风进口(16)与室外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进口(17)与室内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增加了可分合连轴器(11),可分合连轴器(11)的传动输入端与风轮(4)相连接,可分合连轴器(11)的传动输出端与轮轴(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增加了百叶窗(12),百叶窗(12)设置在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增加了电动机(13),电动机(13)的功率输出轴与轮轴(6)传动连接。全文摘要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它涉以一种通风换气装置,以解决目前通风换气系统存在的能耗较高、价格昂贵、提供新风量较小、使人感觉不适的问题。它的进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风管道分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从进风管道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的出风口与风井连通,轮轴连接在隔板上,轮轴的一端从排风管道内穿过并与风轮可断合连接,贯流式叶轮套接在轮轴位于排风道内的部分上,轮轴的另一端位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套接在轮轴位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充分利用风能且不消耗其它能源,可回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的特点。文档编号F24F7/007GK101082438SQ200710072389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姜益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利用自然风能的热量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它包含换热器(1)、进风管道(2)、排风管道(3)、风轮(4)、隔板(5)、轮轴(6)、轴流式叶轮(7)、贯流式叶轮(8)和轴承(9),其特征在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进风管道(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进风管道(2)分割成两个空间,排风管道(3)从进风管道(2)的内部垂直穿过,排风管道(3)的出风口与建筑物的排风风井(10)相连通,轮轴(6)通过设置在隔板(5)中心的轴承(9)连接在隔板(5)上,轮轴(6)的下端从排风管道(3)的内部穿过并且与风轮(4)固定连接,贯流式叶轮(8)套接在轮轴(6)位于排风道(3)内的部分上,轮轴(6)的上端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轴流式叶轮(7)套接在轮轴(6)位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处的一端上,换热器(1)的新风出口(14)与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出口(15)与排风管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新风进口(16)与室外相连通,换热器(1)的排风进口(17)与室内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益强林文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