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消耗的减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32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暂时减少制冷建筑物的电功率消耗的方法,其中制冷能量储存在楼板或墙壁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于在输电网系统能供应必要的制冷机电功率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将制冷机制冷的供应空气供应给布置在楼板(4)或墙壁(1,2,3)中的通道(5)将制冷能量储存在楼板(4)或墙壁(1,2,3)的至少某个部分中;和在输电网系统处于高负荷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减少制冷机(28)的电功率消耗并且同时通过所述通道(5)输送供应空气通过建筑物,当进入通道(5)时所述供应空气比邻近供应空气终端设备(6)的周围楼板表面或墙壁表面更热,因此使用早先储存在楼板(4)或墙壁(1,2,3)中的制冷能量来制冷供应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暂时减少用于致冷建筑物的功率消耗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力使用的增长导致生产能力和输电网系统被过度使用。这首先与具有大比重办公室的城市中心的过度发展有关,原因是必须为这些建筑物提供必要的功率,以用于照明、带有外围设备的计算机以及尤其用于致冷设备。当然最后提到的是在更热的气候下更加受关注,例如在赤道附近。输电网系统的过度使用的原因是当办公室在早晨开放并且所有致冷设备几乎同时开启时缺少可用于致冷机的功率。在白天的剩余时间期间,当室外温度增加并且用于办公室通风的供应空气需要更多的致冷时,功率进一步增加。为了能够在最关键时期管理供应,有时需要很极端的措施。例如,国家的能源部门可要求建筑物的功率消耗在5小时内减少50%。增加白天的某个时间段消耗的功率的成本也是减少功率消耗的一种方式。已研究出用于管理致冷机的电功率的缺少的一种方法是区域致冷,其中靠近海洋或大湖的城市可以通过将大绝缘管道埋入街道中获得直接致冷,只要海洋或湖中的水足够冷,所述绝缘管道通过热交换器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致冷水功率,由此减少致冷机消耗的功率。在该致冷方法中所使用的空气处理和致冷设备主要仅仅在办公时间工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将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海洋局部环境仍然不清楚。区域致冷有几个缺陷。投资成本高并且建筑物必须非常紧密地在一起并且靠近水系统,以便在实践中和经济上有可能使用区域致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使用。已研究出用来管理致冷机的电功率的缺少的另一种方法是蒸发致冷,由此通风空气通过用水湿润它而被致冷。在更先进的工厂中,供应和回流空气被湿润,并且还使用旋转式热交换器和干燥机。所述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代替机械致冷,但是在很热的气候下或者在空气湿度高的热气候下有其局限性。在该致冷方法中使用的空气处理和致冷设备主要仅仅在办公时间工作。已研究出用来管理致冷机的电功率的缺少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储存冷水致冷或冰致冷的贮存器,由此致冷被储存在水或冰贮存器中以消除办公时间的电力高峰,这通过如下方法实现致冷机在非办公时间工作并且致冷贮存器,然后那里储存的致冷用于在输电网系统处于最大负荷时的时间段上使致冷机的工作最小化。上述致冷方法的一个问题在于需要独立的储存设备来减少产生的致冷功率。上述致冷方法的另一问题在于成本高且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暂时减少致冷建筑物的电功率消耗的方法解决了需要独立的储存设备来减少致冷功率的问题。由于所述用于暂时减少致冷建筑物的电功率消耗的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因此获得了可以实现不复杂和经济地减少致冷建筑物的电功率消耗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以通过楼层的水平截面示意性地显示了模块建造的房屋;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模块的楼板,所述楼板带有供应空气可以流过其中的五个中空通道(空芯);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建筑物的一部分的流程; 图4显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传统方法的计算机模拟致冷功率;图5显示了排出器如何增加室内空气的致冷。具体实施例方式再循环室内空气被定义为在不加入室外空气情况下的建筑物内再循环供应空气和回流空气。排放空气被定义为通过排气风扇离开建筑物的空气。供应空气被定义为输送到室内的空气。如果未提及其它,供应空气可以由再循环室内空气和带有加入的室外空气的再循环室内空气或独自由室外空气组成。致冷功率被定义为致冷机发至空气的功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暂时减少致冷建筑物的电功率消耗的方法,其中致冷能量储存在楼板或墙壁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于在输电网系统可以在供应必要的致冷机电功率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以及将致冷机致冷的供应空气供应给布置在楼板或墙壁中的通道将致冷能量储存在楼板或墙壁的至少某个部分中,和-在输电网系统处于高负荷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减少致冷机的电功率消耗,并且同时通过所述通道输送供应空气通过建筑物,当进入通道时所述供应空气比邻近供应空气终端设备的周围楼板表面或墙壁表面更热,因此使用早先储存在楼板或墙壁中的致冷能量来致冷供应空气。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本专利技术,天花板表面例如可以不覆盖有致密的假天花板,所述假天花板阻碍了室内产生的能量被吸收到楼板中。传统的办公建筑物设有假天花板,所述假天花板位于支撑楼板下方如此大的距离处以致于获得的空间足以容纳每个房间所需的用于电、加热、致冷、供应空气、回流空气和数据等的供给管线。因此有效地阻碍了储存室内产生的内部能量通过天花板区域的可能性。楼板可以用已知的方式由预制空芯水泥楼板或带有嵌入通道的混凝土楼板组成。图1在以通过楼层,更准确地说通过屋顶楼板的水平截面示意性地示出了模块建造的房屋,该楼层下面有许多房间A,B和走廊C。房间A和B由外墙壁1、走廊墙壁2和房间分隔墙壁3限定。每个房间A由均为3×1.2m的三个模块4(参见图2)组成,其中来自位于走廊C的天花板中的连接终端设备6和供应空气通道7的供应空气穿过每个模块中的三个相连通道5,所述供应空气通道通过竖井连接到位于屋顶上的风扇室。来自模块4的供应空气然后通过供应空气终端设备8流入房间A中。来自房间A的回流空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在走廊墙壁中的溢流终端设备向外到达在这样情况下充当收集通道的走廊,以用于进一步输送到风扇室。房间A中的地面楼板以同样的方式用作分布供应空气的屋顶楼板。在这样情况下用于位于房间A之下的房间。模块4搁置在正面墙壁上。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模块的楼板,所述楼板带有供应空气可以流过其中的五个中空通道(空芯),根据图1其中的三个相连以用于供应空气分布。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建筑物的一部分的流程图,以及图1和2中提及的那些模块4怎样与建筑物的流程图连接。作为例子仅仅说明用于每个房间的一个模块。用于建筑物的致冷和换气的设备包括供应空气风扇20和回流空气风扇21。此外,包括热交换器22、致冷组23以及四个电动截流阀24,25,26和27。例如,致冷机28为致冷组供应致冷水以用于致冷供应空气。走廊C中的回流空气通过回流空气终端29输送回风扇室(参见图1)。设备以如下方式工作在办公时间,阀26关闭,并且旋转式热交换器22工作。风扇20和21开启。其它阀打开。室外空气通过阀24进入,然后经过风扇20并且通过致冷组23被致冷,以通过楼板模块4进一步输送到不同房间。回流空气通过位于走廊中的回流空气终端设备被吸回到风扇室中。在非办公时间,风扇20工作。风扇21和热交换器22关闭。阀26和27打开。其它阀24和25关闭。现在供应和回流空气在设备中通过阀26从终端设备29循环到风扇20,并且通过致冷组23被致冷,再次通过模块4向外到达房间。这意味着由于没有加入室外空气因此室内空气在建筑物中再循环。当可得到高电功率容量时,楼板被致冷。由于在非办公时间仅仅是室内空气在致冷组上再循环,因此需要低致冷功率,原因是在该时段期间没有加入室外空气。然而,可以通过将供应空气温度降低两度增加功率。备选地,可以在室外空气和排放空气之间使用优选具有高效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之后将供应空气致冷到所需温度。使用该方法致冷机功率和功率消耗变得更高。计算例子假设在热气候下,正面长度为3.6m(3×1.2m模块楼板)的10m2办公室位于西面。室外温度最高43℃,最低29℃。供应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暂时减少对建筑物致冷的电功率消耗的方法,其中致冷能量储存在楼板或墙壁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借助于在输电网系统能供应必要的致冷机电功率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将致冷机致冷的供应空气供应给布置在楼板(4)或墙壁(1,2,3)中的通道(5)将致冷能量储存在楼板(4)或墙壁(1,2,3)的至少某个部分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中:    -在输电网系统处于高负荷时的至少一个时段期间减少致冷机(28)的电功率消耗,并且同时通过所述通道(5)输送供应空气通过建筑物,当进入通道(5)时所述供应空气比邻近供应空气终端设备(6)的周围楼板表面或墙壁表面更热,因此使用早先储存在楼板(4)或墙壁(1,2,3)中的致冷能量来致冷供应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O安德松A恩斯特龙
申请(专利权)人:RLI比格达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