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配备使用,该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传输不锈钢管的传输机构,所述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上下料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和螺纹加工机构,第一导轨前端的机架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机架后端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电箱,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箱、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在对不锈钢管外壁面进行外螺纹加工时实现不锈钢管的自动上下料操作控制、外螺纹的自动加工操作控制的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加工程度,有效节约成本。
The control system of a stainless steel pipe external thread proc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生产不锈钢管的工厂内都配备有一些对不锈钢管外壁进行外螺纹加工的装置或者设备,因为对不锈钢管外壁进行外螺纹加工后能使其用途变得多样化,但一些对不锈钢管进行外螺纹加工的装置或者设备在生产加工时仍然需要工人人手地对装置或者设备操作,这导致生产的智能化程度降低,影响生产效率,还需要额外地聘用工人操作设备,增加企业成本;因此,有必要地设计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在对不锈钢管外壁面进行外螺纹加工时实现不锈钢管的自动上下料操作控制、外螺纹的自动加工操作控制的控制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配备使用,该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传输不锈钢管的传输机构,所述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上下料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和螺纹加工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前端的机架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下方的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后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螺纹加工机构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机架后端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电箱,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箱、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连接头连接在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推动杆,所述电箱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推动杆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推动杆的顶端上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分别于处理器和电箱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连接杆和旋转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气缸固定座,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连接杆连接在第三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旋转座由外向内贯穿机架并与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旋转座的两侧,所述第二气缸配合在第二气缸固定座上,所述旋转座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设置有卡块,其中一侧的所述卡块顶端设置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另一侧的所述卡块顶端设置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第三电机、第二气缸、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电箱分别与第三电机、第二气缸、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发射器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螺纹加工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固定座、第三气缸、第四电机、第四气缸和螺纹刀,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第三气缸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四电机分别设置在第三气缸固定座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第四电机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二导轨配合,所述第三气缸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四气缸固定座,所述第四气缸配合在第四气缸固定座上,所述第四气缸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五光电传感器,所述第四气缸的驱动端上设置有刀架,所述螺纹刀通过螺栓固定在刀架上的配合槽中,所述刀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电箱分别与第三气缸、第四电机、第四气缸、第五光电传感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第三气缸、第四电机、第四气缸、第五光电传感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导轨的后端部分向上倾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对不锈钢管外壁面进行外螺纹加工时,通过该系统实现不锈钢管的自动上下料操作控制;在对不锈钢管进行外螺纹时,通过该系统实现不锈钢管的外螺纹自动加工操作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加工程度,采用电气装置与该系统配合加工的方式取代人为操作机械进行加工的方式,有效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上下料机构进行上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纹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下料机构进行下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机架1、第一导轨2、第一光电传感器3、支撑架4、第二导轨5、第二光电传感器6、处理器7、电箱8、第一电机固定座9、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第一气缸12、第一滚轮13、连接头14、推动杆15、支撑块16、第三光电传感器17、第三电机18、连接杆19、旋转座20、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固定座22、第四光电传感器23、卡块24、第一红外线接收器25、第一红外线发射器26、第二红外线发射器27、第三气缸固定座28、第三气缸29、第四电机30、第四气缸31、螺纹刀32、第二滚轮33、第四气缸固定座34、第五光电传感器35、刀架36、第二红外线接收器37、传输机构38、不锈钢管3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结合所示,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配备使用,该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传输不锈钢管的传输机构38,所述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上下料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和螺纹加工机构,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2,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2上,所述第一导轨2前端的机架1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3,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支撑架4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夹持机构后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导轨5,所述螺纹加工机构设置在第二导轨5上,所述机架1后端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6,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7和电箱8,所述处理器7分别与电箱8、第一光电传感器3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电性连接。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9、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和第一气缸12,所述第一电机10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9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机11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9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电机11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13,所述第一滚轮13与第一导轨2配合,所述第一气缸12通过连接头14连接在第一电机10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气缸12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推动杆15,所述电箱8分别与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和第一气缸12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7分别与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和第一气缸12电性连接。所述推动杆15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块16,所述推动杆15的顶端上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17,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17分别于处理器7和电箱8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18、连接杆19和旋转座20,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配备使用,该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传输不锈钢管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上下料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和螺纹加工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前端的机架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下方的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后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螺纹加工机构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机架后端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n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电箱,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箱、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与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配备使用,该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传输不锈钢管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上下料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和螺纹加工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前端的机架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下方的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后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螺纹加工机构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机架后端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电箱,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箱、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的顶面,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连接头连接在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推动杆,所述电箱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推动杆的顶端上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分别于处理器和电箱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外螺纹加工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电机、连接杆和旋转座,所述夹持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远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