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07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属于涂层钢筋制备设备领域,针对现有冷却系统布局繁琐、均匀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包括并排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装有水的冷却槽和多个通过转动来输送涂层钢筋的第一输送辊,涂层钢筋搭在所述第一输送辊上,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上表面位于冷却槽的水位线以下,以使涂层钢筋被第一输送辊输送时浸在水中,所述固化装置包括一支撑槽,其通过一连接管与冷却槽相通,以使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共用冷却的水。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并排设置且共用冷却水实现冷却功能,冷却系统布局合理,冷却装置采用浸入式对涂层钢筋进行均匀冷却。

Cooling system of coated steel bar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涂层钢筋制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涂层钢筋生产线的生产流程通常为喷粉-固化-冷却-沥干-打包,涂层钢筋在被喷涂防腐涂层后需要将涂层固化随后冷却,通常采用冷却系统进行散热,以确保生产线上的装置温度不会太高,保证连续生产,冷却系统通常是水作为冷却介质,与温度较高的设备进行换热。固化工序中设备与涂层钢筋接触,温度较高,需要被降温;在冷却工序中,传统的冷却方式通常是上部喷淋的换热方式,对涂层钢筋散热,而涂层钢筋处于固化工序时不适于采用喷淋的方式对装置进行降温,这是因为喷淋降温方式会使涂层未完全固化前与水接触,涂层与钢筋本体的结合力就会被削弱,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外力剥离,因此在固化工序和冷却工序中,只能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来处理,另外,采用上部喷淋的降温方式时,水与涂层钢筋的接触面较小,仅能局部降温,不能均匀冷却涂层钢筋,因此,上述冷却系统具有布局繁琐,均匀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冷却系统布局繁琐、均匀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其结构简化、布局合理,均匀降温效果好。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包括并排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装有水的冷却槽和多个通过转动来输送涂层钢筋的第一输送辊,涂层钢筋搭在所述第一输送辊上,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上表面位于冷却槽的水位线以下,以使涂层钢筋被第一输送辊输送时浸在水中,所述固化装置包括一支撑槽,其通过一连接管与冷却槽相通,以使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共用冷却的水。与现有的喷淋式的降温方式比,冷却装置采用浸入式对涂层钢筋进行冷却,第一输送辊搭载涂层钢筋并浸在水中,既能保证带有热量的涂层钢筋能够与水充分接触并换热,又能保证第一输送辊上与涂层钢筋接触而来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达到均匀降温的目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并排设置且共用冷却水实现冷却功能,使得冷却系统结构简化、布局合理。进一步地,所述固化装置还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槽侧壁上的多个可转动的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用于隔开和限位涂层钢筋,处于固化装置处的涂层钢筋搭在第二环形槽处,并通过第二输送辊的转动向冷却装置移动,所述支撑槽的水位线位于第二输送辊的下边缘与第二环形槽的下边缘之间,以便于第二输送辊冷却且保证涂层钢筋不会与水接触。为保证涂层钢筋的性能,涂层钢筋处于固化工序时不能与水接触,这一设置中第二环形槽不会与水接触,能够很好地避免涂层钢筋与水接触,同时第二输送辊除第二环形槽以外的部分能与水接触而实现换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辊上设有多个第一环形槽,用于隔开和限位涂层钢筋,处于冷却装置处的涂层钢筋搭在第一环形槽处,且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以防止涂层钢筋在从固化装置运输至冷却装置时发生位移以及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等径且等高,以保证平稳输送涂层钢筋。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槽包括中间部和位于中间部两侧的回水部,所述第一输送辊间隔布置在中间部的侧壁上,所述中间部的侧壁高于回水部的侧壁,以便于水利用重力从中间部流向回水部,所述中间部与回水部的连接处设有软质的阻挡部,用于隔开涂层钢筋与中间部的侧壁并保持中间部的水位。回水部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回水部位于中间部和固化装置之间,由于回水部的侧壁低于中间部的侧壁,涂层钢筋在输送时不会与回水部相碰,但会与中间部的侧壁相碰,设置软质的阻挡部能够避免发生摩擦以及减缓水流,防止水流过快造成浪费。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包括化纤丝状的阻挡毛刷以及下部固定、上部可动的阻挡胶条,这一设置既能够保证回水部保持水位又能减缓水向回水部流动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还包括一水循环系统,所述中间部设有多个进水口,并通过向下延伸的进水管与水循环系统连通,所述支撑槽上设有通过出水管与水循环系统连通的出水口,远离固化装置的回水部上设有通过第一回水管与水循环系统连通的第一回水口,使得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通过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循环流动的水便于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实现连续作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中间部的底部,其上方设有挡板,以便于实现均匀进水。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中间部的底部设有多个隔板、第二回水口以及所述进水口,所述隔板将中间部隔成多个上部连通的散热空间,每个散热空间内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错开布置。每个换热空间形成一个小的换热系统,在中间部进水、回水部回水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间回水、多段回水的方案,在涂层钢筋温度较高时有利于实现快速换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水循环系统连通,以便于循环水流动,实现快速换热。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喷淋式的降温方式比,冷却装置采用浸入式对涂层钢筋进行冷却,第一输送辊搭载涂层钢筋并浸在水中,既能保证带有热量的涂层钢筋能够与水充分接触并换热,又能保证第一输送辊上与涂层钢筋接触而来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达到均匀降温的目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并排设置且共用冷却水实现冷却功能,使得冷却系统结构简化、布局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省略部分第一输送辊);图4为实施例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省略部分第一输送辊);图6为实施例3的俯视图(省略部分第一输送辊);图中:1-涂层钢筋;2-冷却槽;21-中间部;211-进水口;212-隔板;213-第二回水口;214-第二回水管;215-进水管;216-挡板;22-回水部;221-第一回水口;222-第一回水管;23-阻挡部;3-第一输送辊;31-第一环形槽;4-支撑槽;41-出水管;5-连接管;6-第二输送辊;61-第二环形槽;7-水循环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涂层钢筋生产线上的冷却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并排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装有水的冷却槽2和多个通过转动来输送涂层钢筋1的第一输送辊3,涂层钢筋1搭在所述第一输送辊3上,所述第一输送辊3的上表面位于冷却槽2的水位线以下,以使涂层钢筋1被第一输送辊3输送时浸在水中,所述固化装置包括支撑槽4,其通过连接管5与冷却槽2相通,以使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共用冷却的水。与现有的喷淋式的降温方式比,冷却装置采用浸入式对涂层钢筋1进行冷却,第一输送辊3搭载涂层钢筋1并浸在水中,既能保证带有热量的涂层钢筋1能够与水充分接触并换热,又能保证第一输送辊3上与涂层钢筋1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包括并排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装有水的冷却槽和多个通过转动来输送涂层钢筋的第一输送辊,涂层钢筋搭在所述第一输送辊上,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上表面位于冷却槽的水位线以下,以使涂层钢筋被第一输送辊输送时浸在水中,所述固化装置包括一支撑槽,其通过一连接管与冷却槽相通,以使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共用冷却的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包括并排的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装有水的冷却槽和多个通过转动来输送涂层钢筋的第一输送辊,涂层钢筋搭在所述第一输送辊上,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上表面位于冷却槽的水位线以下,以使涂层钢筋被第一输送辊输送时浸在水中,所述固化装置包括一支撑槽,其通过一连接管与冷却槽相通,以使固化装置和冷却装置共用冷却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还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槽侧壁上的多个可转动的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用于隔开和限位涂层钢筋,处于固化装置处的涂层钢筋搭在第二环形槽处,并通过第二输送辊的转动向冷却装置移动,所述支撑槽的水位线位于第二输送辊的下边缘与第二环形槽的下边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上设有多个第一环形槽,用于隔开和限位涂层钢筋,处于冷却装置处的涂层钢筋搭在第一环形槽处,且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等径且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钢筋生产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包括中间部和位于中间部两侧的回水部,所述第一输送辊间隔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欣航朱才科徐旭锋王文学张兴致魏军桑巍吴松贵任立纯潘兆良张明瞿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