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气候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98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第一介质流(15)和第二介质流(16)之间交换热能的装置,其包括热交换器(2)、连接到热交换器上供传导第一介质流的第一供给管(3)、连接到热交换器上传导第一介质流的第一排出管(4)、连接到热交换器上供传导第二介质流(16)的第二供给管(5)和连接到热交换器上供传导第二介质流(16)的第二排出管(6),正如将第一热交换器部件(7)设置在管之一中,第二热交换器部件(8)设置在管之一中,其中两热交换器部件都包括在还具有补偿器(11)和压缩机(10)的卡诺回路中,并且通过该热交换器的设置来既交换热能又交换相变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热式气候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用于在第 一介质流和第二介质流之间进行热 能交换,其中第一介质流是从外部到空气调节区域内部,第二介质流是从空气调节区域内部到外部,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外部和内部之间的 热交换器、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外部供传导第一介质流的第一供给管、 连接到热交换器内部供传导第一介质流的第一排出管、连接到热交换器 内部供传导第二介质流的第二供给管,该第二介质流的流动方向与第一 介质流流动方向相反、连接到热交换器外部供传导第二介质流的第二排 出管,其具有设置在外部管之一中的第一热交换器部件和设置在内部管 之一中的第二热交换器部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部件都包含在还 包4舌^卜偿器(expansion device)和压缩才/L (compressor)的卡i若回3各 中。这种装置公开于EP-A-0846923。这种同流换热的气候调节系统通常可用于冷却热湿空气以使区域顺 应气候。对于冷却区域来说,通常将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供气给所述区 域的管中,并通常将从冷热机除热的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排气到外部的 管中。对于加热区域,通常将加热用的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供气给所述 区域的管中并且通常将从外部空气吸热到冷热机中的热交换器部件设置 在排气到外部的管中。通过将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流出热交换器的介质流中, 在热交换器中但J吏用了一部分势焓(potential enthalpy)。通过热交换器获得更大的温差,其中通过将冷却热交换器部件设置 在于热交换器的冷端上进入热交换器的介质流中,以及通过将加热热交 换器部件设置在于热交换器热端进入热交换器的介质流中来传送潜热, 可以有更大的范围。用这种已知的装置,在两介质流之间只有明显的热 交换。通过使用卡诺回路,毫无疑问地提高了介质流间的温差以及因此的传热,但是这却要求具有很大传热的热交换器。因为所述热交换器既 可用于交换热能又可交换相变能,所获得的这种传热热交换器,传热大 大增加。设置用于传送相变能的热交换器也已知是一种热焓同流热交换器。这样的装置本身公开于EP-A-1485657中。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案,卡诺回路中压缩机和补偿器的连接相对热 交换器部件来说是可交换的,且卡诺回路适合于沿与第一介质流的能量 转移方向相同的方向传送热能。冷热机,也称作热泵,通常由压缩气体相的压缩机、补偿器和两个 热交换器部件组成,其中放热并冷凝介质的一个被称作冷凝器,其中吸 热并蒸发介质的另 一个被称作蒸发器。根据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冷却区域时,优选将蒸发器设置在从要被空气 调节(conditioned)的区域进入热交换器的介质中,并将冷凝器设置在 从外部进入热交换器中的介质流中。根据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加热区域时,优选将蒸发器设置在从外部 进入热交换器的介质中,并将冷凝器设置离开热交换器到空气调节区域 的介质流中。当由冷却向加热转换时,如果由四通阀对热冷才几中的流动方向加以 改变,那么冷却时的蒸发器和加热时的冷凝器可以是相同的热交换器部 件,冷却时的冷凝器和加热时的蒸发器也是相同的热交换器部件,反之 亦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装置可进行转换以加热空气 调节的区域,并将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一供给管(duct)中。当加热 空气调节的区域时,存在一种将第一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第一供给管或 第二排出管中的热力学可能性。对专利技术者来说,似乎后在一种情况下,存在着一种第一热交换器冻结的危险,以致优选将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 第 一供给管中。通过将第二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第 一排出管中提供了又一优选实施 方案。当空气端的介质流与冷热机端的介质流相反时,热交换部件的利用 达到最大。为此,优选四通阀连接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介质>^人热交换器 的外部流动到冷热一儿介质端的该才几器中。加热时,将蒸发器i殳置在/人外 部向热交换器流动的介质流中,以便介质能被冷却到最大冷凝温度,为此,即使外部温度低于o,热量也能从外部空气吸取而不冻结。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其中将蒸发器设置在离开热交换器到外部的 介质流中,考虑到介质在冷凝温度下且外部温度低于o度离开热交换器, 并立即在热交换部件中冻结,这是不可能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具有以下特征,即使得第 一供给管连接到热交换 器上并且将被连接的第二排出管通过支路连接机构连接起来。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代替使用上述特别应用的含特殊阀的支路管(bypass duct),通过在第一供给管和热交换器之间或者第二排出管和 热交换器之间阀的部分开启位置也能实施支路连接,其中可设置阀的控 制设备以将所述阀控制到所述部分开启位置。显然,该实施方案能够达 到和前述实施方案相同的效果,但该技术的实施方案更简单,尽管不得 不对阀的控制进行重大修改。支路管(bypass duct)中的调节阀的状态和风扇的能力要进行调节, 以使得正好不能达到凝结温度并且供给所需的热容量。这样,热容量增 加而不会发生凝结,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在寒冷气候下的适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优选实施方案,将装置转换以冷却空气调节的区 域,其中将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一供给管中。该结构使加热时最佳配 置的应用成为可能,而对安装没有结构变化。最终,加热时,优选将第 一热交换器部件设置在第一排出管中。使用所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措施, 也能将该结构用于冷却而不增加附加的阀和管或者使用具有可逆流动的 风扇。尤其当外部空气又干又热时,该冷却方法可用特别有效的方式加以 实施,此时将第一热交换器部件进行转换以将卡诺回路的热传送给从外 部进来的空气。最终,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同时由湿外部空气所回 收的潜热进行补偿的蓄热器的损失。通过以下措施提供了又一优选实施方案,其中将同流热交换器设置 用于内部的蓄热器换热部件的反相位控制。这样可使空气调节区域的流动方向反向,以便获得更简单的系统和 使用平移通风装置,由此对不好的结构进行计数并降低了能量消耗。通过以下措施提供了又一优选实施方案,其中在第 一热交换器部件 和第二热交换器部件之间存在有支路连接。当需要冷却内部且当室外温 度低于所需的内部温度时,优选转换为该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热交 换部件用于冷却。排出的空气通过第二热交换器部件进行加热并通过实 际的热交换器移到外面。优选地,需购置装置来使第 一热交换器部件中的卡诺回路的流动方 向反向。因此,在第一热交换部件中将会保持逆流原理。通过以下措施可提供具体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第二供给管和第二 排出管通过可关闭支路连接连接在一起。这样,蓄热器的调节范围可遍 及整体的很大一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第 一供给管可连接到热交换器的 两端,第一排出管也可连接到热交换器的两端。这样,完全环绕热交换 器是可能的。当将第 一排出管和第 一供给管通过可关闭的支路连接连接在一起也 能获得该效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我们能获得一种热交换器两侧之间的短路回路。 为了控制气体流通过这些连接,当经过热交换器的流体也能在相关支路 连接中的阔外部进行调节时是吸引人的。因此当打开支路连接并将控制 装置至少用于阀门的部分关闭时,是更吸引人的,上述阀门位在于热交 换器一侧。为了使绝热冷却成为可能,优选将蒸发器设置在热交换器和第一热 交换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第一介质流和第二介质流之间进行热能交换的装置,其中第一介质流是从外部到空气调节区域内部,第二介质流是从空气调节区域内部到外部,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设置在外部和内部之间;第一供给管,用于连接到热交换器外部供传导第一介质流;第一排出管,用于连接到热交换器内部供传导第一介质流;第二供给管,用于连接到热交换器内部供传导第二介质流,其流动方向与第一介质流的流动方向相反,和第二排出管,用于连接到热交换器外部供传导第二介质流,包括:设置于外部管之一中的第一热交换器部件;设置于内部管之一中的第二热交换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部件都包括在还具有补偿器和压缩机的卡诺回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适用于既交换热能又交换相变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B威尔特坎普P胡根德恩
申请(专利权)人:勒威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