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制浆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92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制浆釜,包括釜体,釜体上方设置有釜盖,第一联结套下端固定设置在釜盖顶部,第一联结套顶部与电机固定连接,电机驱动轴外侧套设有第二联结套,第一联结套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箱,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一端依次贯穿釜盖和轴承箱底部与第二联结套驱动连接,搅拌轴与第二联结套连接处的外侧安装有调心轴承,调心轴承设置于上轴承座内,上轴承座通过上密封座固定在轴承箱内侧壁上,上轴承座、上密封座、搅拌轴和轴承箱底部形成轴承油箱,轴承箱底部与搅拌轴连接处设置有轴承,轴承设置在下轴承座内,下轴承座通过下密封座固定在轴承箱底部外侧。该设备具有运行平稳、无挂壁、无积料、寿命长、易维护等优点。

A vertical pulping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制浆釜
本技术涉及制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制浆釜。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浆行业发展迅速,制浆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扩大,人们对制浆设备的需求日趋紧迫。现有的制浆设备大多数是以普通的搅拌釜进行制浆,这些搅拌釜的内部结构设计及制造都比较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制浆设备由于搅拌轴上只配备了单支点轴承进行支撑,搅拌轴的跳动量不好控制,工作时易出现晃动,设备稳定性不好;(2)轴承的安装腔室内无法添加润滑油,轴承在工作状态下为干摩擦,当轴承内自带的少量润滑油耗尽时,轴承的温度会急剧上升,直至损坏,造成轴承的使用寿命短,设备停机时间长;(3)骨架油封后端未设置二级保护,一旦骨架油封损坏,轴承也将会跟着损坏,而轴承损坏时所产生的碎屑及其他杂质通过骨架油封处,直接落入制浆釜中,进而会污染釜内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制浆釜,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浆设备的轴承及密封件损坏频率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制浆釜,包括釜体、第一联结套、电机、轴承箱和搅拌轴,所述釜体上方设置有釜盖,所述第一联结套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联结套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釜盖顶部,所述第一联结套顶部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联结套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电机驱动轴外侧套设有第二联结套,所述第一联结套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箱,所述轴承箱顶部与所述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釜盖和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第二联结套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二联结套连接处的外侧安装有调心轴承,所述调心轴承设置于上轴承座内,所述上轴承座通过上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内侧壁上,且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上端骨架油封,所述上轴承座为U型结构,所述上轴承座、所述上密封座、所述搅拌轴和所述轴承箱底部形成轴承油箱,所述上轴承座顶部安装有油杯,所述油杯通过管路与所述轴承油箱相连通,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下轴承座内,所述下轴承座通过下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底部外侧,且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下端骨架油封。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上密封座的横截面为对称设置的倒L型结构,所述上密封座横向部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内侧壁上,所述上密封座竖向部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内底部,所述上密封座、所述轴承箱的侧壁和所述轴承箱的底部内侧形成冷却水箱,所述第一联结套外侧开设有冷却水进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水进出口接头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水箱相连通。通过对上密封座进行设置,在轴承油箱的外部形成了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进出口接头向冷却水箱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有效的对轴承油箱内部的润滑油及传动部分进行有效的降温,避免轴承运转时产生高温后发生损坏。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下轴承座下方设置有环状接油槽,所述接油槽内侧壁设置于靠近所述搅拌轴外侧处,且所述接油槽内侧壁上部与所述搅拌轴之间依次设置有密封套和轴用挡圈,所述接油槽外侧壁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轴承座底部,且所述接油槽外侧壁安装有液位探测器。通过在轴承下方设置环状接油槽进行二级防护,一旦下端骨架油封损坏,轴承油箱内的润滑油会进入到接油槽内,同时通过密封套和轴用挡圈对接油槽和搅拌轴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润滑油通过接油槽与搅拌轴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制浆釜内,进而污染釜内物料,通过液位探测器探测接油槽内是否有润滑油,对设备是否发生漏油进行有效的反馈,以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停机检修,避免不可控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釜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安装有罐底阀,所述罐底阀的进口为与所述釜体底部的弧形结构相匹配的球面型结构。通过将罐底阀的进口设计为球面型结构,可与釜体底部出料口处的圆弧进行过渡,直接对接密封,不需要通过额外的管路进行连接,出料完全,不会发生物料的堆积和浪费。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搅拌轴上等间距设置有多组搅拌桨叶,且所述釜体内侧壁、釜盖内壁以及搅拌桨叶表面上喷涂有特氟龙涂层。通过在釜体内侧壁及搅拌桨叶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可有效的防止釜体内物料挂壁情况发生,使得清理、清洗变得非常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了双轴承的形式对搅拌轴进行固定,其中一端采用了调心轴承,可有效的调节搅拌轴径向跳动及不同心的情况,使得设备运行更加平稳;(2)通过在双支点轴承之间设置了轴承油箱,通过油杯向轴承油箱内注入润滑油,使得两端轴承均得到充分的润滑,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3)通过对上密封座结构进行设置,在轴承油箱的外部形成了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进出口接头向冷却水箱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有效的对轴承油箱内部的润滑油及传动部分进行有效的降温,避免轴承运转时产生高温发生损坏;(4)下端骨架油封后面采用了二级防护措施,即在下轴承下方设置环状接油槽,一旦下端骨架油封损坏,轴承油箱内的润滑油会进入到接油槽内,同时通过密封套和轴用挡圈对接油槽和搅拌轴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润滑油通过接油槽与搅拌轴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制浆釜内,进而污染釜内物料,通过液位探测器探测接油槽内是否有润滑油,对设备是否发生漏油进行有效的反馈,以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停机检修,避免不可控的情况发生。本技术中的制浆釜具有运行平稳、无挂壁、无积料、寿命长、易控、易维护等优点,可大大降低设备使用的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快速普及和推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式制浆釜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图;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釜体1,釜盖2,平台支架3,夹套4,进水口5,出水口6,罐底阀7,pH值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搅拌桨叶10,第一联结套11,电机12,第二联结套13,轴承箱14,搅拌轴15,调心轴承16,上轴承座17,上密封座18,上端骨架油封19,轴承油箱20,油杯21,冷却水箱22,冷却水进出口接头23,轴承24,下轴承座25,下密封座26,下端骨架油封27,接油槽28,密封套29,液位探测器30,轴用挡圈3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式制浆釜,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釜体1、第一联结套11、电机12、轴承箱14和搅拌轴15,釜体1上方设置有釜盖2,釜体1下部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平台支架3上,且釜体1外侧设有夹套4,且夹套4底部设有进水口5,夹套4顶部设有出水口6;第一联结套11为套筒结构,第一联结套11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釜盖2顶部,第一联结套11顶部与电机12底部固定连接,电机12驱动轴的中心线与第一联结套11的中心线相重合,电机12驱动轴外侧套设有第二联结套13,第一联结套11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箱14,轴承箱14顶部与电机12底部固定连接,釜体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搅拌轴15,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制浆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第一联结套、电机、轴承箱和搅拌轴,所述釜体上方设置有釜盖,所述第一联结套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联结套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釜盖顶部,所述第一联结套顶部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联结套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电机驱动轴外侧套设有第二联结套,所述第一联结套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箱,所述轴承箱顶部与所述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釜盖和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第二联结套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二联结套连接处的外侧安装有调心轴承,所述调心轴承设置于上轴承座内,所述上轴承座通过上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内侧壁上,且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上端骨架油封,所述上轴承座为U型结构,所述上轴承座、所述上密封座、所述搅拌轴和所述轴承箱底部形成轴承油箱,所述上轴承座顶部安装有油杯,所述油杯通过管路与所述轴承油箱相连通,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下轴承座内,所述下轴承座通过下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底部外侧,且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下端骨架油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制浆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第一联结套、电机、轴承箱和搅拌轴,所述釜体上方设置有釜盖,所述第一联结套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联结套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釜盖顶部,所述第一联结套顶部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联结套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电机驱动轴外侧套设有第二联结套,所述第一联结套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箱,所述轴承箱顶部与所述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釜盖和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第二联结套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二联结套连接处的外侧安装有调心轴承,所述调心轴承设置于上轴承座内,所述上轴承座通过上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内侧壁上,且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上端骨架油封,所述上轴承座为U型结构,所述上轴承座、所述上密封座、所述搅拌轴和所述轴承箱底部形成轴承油箱,所述上轴承座顶部安装有油杯,所述油杯通过管路与所述轴承油箱相连通,所述轴承箱底部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下轴承座内,所述下轴承座通过下密封座固定在所述轴承箱底部外侧,且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下端骨架油封。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虎刘利强牛伟牛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