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7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45
提供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使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而减小汽车(1)的空气阻力。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具备导流板(30),导流板(30)具有对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的行驶风控制部(30c),行驶风控制部(30c)包含外侧控制部(30d)和内侧控制部(30e),外侧控制部(30d)及内侧控制部(30e)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导流板(30)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

Th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s d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导流板构造
本专利技术属于与汽车的导流板构造相关的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改善汽车的油耗而抑制前轮所导致的气流紊乱。该气流紊乱是在汽车直行时穿过汽车的前部的车底而到达前轮的行驶风被前轮的旋转扰乱而产生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汽车中的比前轮轮罩更靠前方的下面装配导流板,以使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尽量不吹向前轮。该导流板具有以从汽车的比前轮轮罩更靠前方的下面朝向下侧突出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行驶风吹到该壁部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7846号公报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动力学特性而进行了锐意分析。结果发现,即使在前轮的前侧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导流板,由于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通常位于比导流板的上述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相对于沿着该导流板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而在车宽方向外侧通过的行驶风吹到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由此,在导流板的壁部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该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高。如果形成这样的气压分布,则行驶风避开外侧空间部而以远离外侧空间部的方式朝向后侧且车宽方向外侧流动。像这样流动的行驶风不沿着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而是远离该端面而向后侧流动。因此,在以往的导流板中,在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附近容易产生剥离流(涡流),在进一步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木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能够使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而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其具备导流板,该导流板在汽车中的比前轮轮罩更靠前方的下面在前轮的前方隔开间隔地装配,该汽车的导流板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导流板具有行驶风控制部,该行驶风控制部对上述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上述行驶风控制部包含设置于上述导流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外侧控制部和比该外侧控制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控制部,上述外侧控制部及上述内侧控制部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上述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上述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该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导流板的行驶风控制部中的外侧控制部及内侧控制部的形状,在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如果形成了上述那样的气压分布,则行驶风容易避开气压高的中央空间部而在气压低的外侧空间部流动,在前轮的前侧的空间部,以从中央空间部侧朝向外侧空间部侧方式朝向后侧且车宽方向外侧流动。从该中央空间部侧朝向外侧空间部侧流动的行驶风沿着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向后侧流动。因此,在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的附近难以产生剥离流(涡流),从而能够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在上述汽车的导流板构造中,优选为,上述内侧控制部由上述导流板的下面构成,上述行驶风沿着该内侧控制部朝向上述前轮流动,上述外侧控制部由在上述导流板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汽车后侧的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翼片部构成,上述翼片部以该翼片部的汽车前侧的端面越往车宽方向外侧则越位于汽车后侧的方式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上述汽车的底面视图中形成为该翼片部的汽车前侧的端面的延长线不与上述前轮交叉的形状。由此,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吹到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由此,中央空间部的气压变高。另一方面,比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更靠车宽方向外侧流动的行驶风,由于翼片部的汽车前侧的端面而拐向车宽方向外侧,不会吹到前轮上。由此,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优选为,如上述那样形成为上述行驶风朝向上述前轮流动的形状的上述内侧控制部是越往汽车后侧则越低的倾斜面,在上述汽车的侧面视图中,上述倾斜面的延长线与上述前轮交叉。由此,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容易朝向前轮而顺畅地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央空间部的气压。在上述汽车的导流板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内侧控制部比上述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即,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通常会由于前保险杠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处的角部的弧罩形状而朝向汽车后侧且车宽方向外侧流动。由此,通过使内侧控制部比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基本上吹到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在上述内侧控制部比上述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下,上述导流板安装于上述汽车的前保险杠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处的角部的下面,在上述汽车的底面视图中,上述角部形成为越往车宽方向外侧则越位于汽车后侧的弧罩形状。由此,沿着内侧控制部流动的行驶风能够更可靠地吹到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导流板构造,能够使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而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导流板构造的汽车的前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汽车的前部的底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汽车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周边的左侧面图。图4是从斜下侧观察左侧的导流板的立体图。图5是将上述汽车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周边扩大示出的底面图。图6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处的前轮正前方的空间部的车宽方向的概略的气压分布和上述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的图。图6B是表示在取代本实施方式的导流板而使用以往的导流板的以往例中以往的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处的前轮正前方的空间部的车宽方向的概略的气压分布和上述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的图。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板的下端的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处的前轮正前方的空间部的车宽方向的气压分布和在上述以往例中以往的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处的前轮正前方的空间部的车宽方向的气压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表。符号的说明:1汽车;3前轮;6前保险杠;6a角部;8前轮轮罩;30导流板;30c行驶风控制部;30d外侧控制部;30e内侧控制部;30f翼片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导流板构造的汽车1的前部2的外观。以下将汽车1的前、后、左、右、上、下分别简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另外,图1中箭头表示汽车1的前方(图2~图5、图6A及图6B也同样)。汽车1的前部2是比汽车1的驾驶者所乘坐的乘客舱部分更靠前侧的部分,具有搭载发动机、变速器、冷却装置、悬架装置、转向装置、左右一对前轮3等的与汽车1的行驶相关的构成部件的搭载空间(包括发动机舱)、以及前照灯4或者雾灯等那样的向汽车1的前方或侧方照明的灯具类。此外,汽车1的前部2具有:分别形成前部2的左右两侧的侧面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其具备导流板,该导流板在汽车中的比前轮轮罩更靠前方的下面在前轮的前方隔开间隔地装配,该汽车的导流板构造的特征在于,/n上述导流板具有行驶风控制部,该行驶风控制部对上述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n上述行驶风控制部包含设置于上述导流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外侧控制部和比该外侧控制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控制部,/n上述外侧控制部及上述内侧控制部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上述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上述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该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31 JP 2018-2050881.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其具备导流板,该导流板在汽车中的比前轮轮罩更靠前方的下面在前轮的前方隔开间隔地装配,该汽车的导流板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导流板具有行驶风控制部,该行驶风控制部对上述汽车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
上述行驶风控制部包含设置于上述导流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外侧控制部和比该外侧控制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控制部,
上述外侧控制部及上述内侧控制部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上述导流板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上述前轮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该前轮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导流板构造,
上述内侧控制部由上述导流板的下面构成,上述行驶风沿着该内侧控制部朝向上述前轮流动,
上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周平久我秀功中田章博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