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71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小型且薄型的热交换设备。包括机体(1)、吸入室内空气(2)的室内吸入口(3)、室内吹出口(4)、吸入室外空气(6)的室外吸入口(7)、室外吹出口(8)、安装在机体(1)内部的电动机(11)、配置在电动机(11)上的排气用叶片(9)及供气用叶片(10)、设置在排气用叶片(9)周边的排气用风扇壳体(12)、设置在供气用叶片(10)周边的供气用风扇壳体(13)、配置在排气用风扇壳体(12)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3)周边的多个热交换元件(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经过由风扇电动机进行的送风和 由热交换元件进行的热交换而进行室内换气的热交换设备,特别是涉及实 现热交换设备紧凑化和通风路阻力降低的技术。
技术介绍
图12~图14表示热交换设备的第1现有例。图12是正面剖视图,图 13是往壁面上进行安装时的施工图,图14是往天花板面进行安装时的施 工图。本体101大概由排气用叶片102及供气用叶片103和使它们旋转的电 动机104、多个热交换元件105构成。在本体101的室内面侧,安装有百 叶窗108,其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侧吸入口 106和向室内吹出空气的 室内侧喷出口107。另一方面,在室外面侧,安装有向室外吹出空气的室 外侧喷出口 109和从室外吸入空气的室外侧吸入口 110。在本体101的中央部内,在室内侧吸入口 106上部设置排气用叶片 102,连结使其旋转的电动机104,在连结排气用叶片102的电动机104 的相反侧连结供气用叶片103。并且,在排气用叶片102和供气用叶片103 的外周部,配置有交替形成相互独立的通路的多个热交换元件105。并且, 形成与室内侧吸入口 106、排气用叶片102、热交换元件105连结并与室 外侧喷出口 109连通的排气通风路。另外,形成与室外侧吸入口 110、供 气用叶片103、热交换元件105连结并与室风侧喷出口 107连通的供气通 风路。并且,本体IOI的室外侧喷出口 109和室外侧供气口 IIO形成由隔 壁110分离为2层、分别与设置在本体101上的管道连接口 112连通的构 成(例如,日本专利公开特开昭59—129339号公报)。这样的构成如图12及图13所示,利用排气用叶片102使从室内侧吸入口 106吸入的室内空气106a通过热交换元件105而进行热交换,通过 排气通风路从室外侧喷出口 109作为排出空气109a排出。另一方面,利 用供气用叶片103使从室外侧吸入口 110吸入的室外吸入空气110b通过 热交换元件105而进行热交换,通过给气通风路从室内侧喷出口 107作为 供气空气107b供气。如图14所示,在天花板面121上设置本体101的百叶窗108。管道 123从本体101的背面取出,向天花板里122的高度方向进行管道连接, 管道配管到室外罩124。图15'是第2现有例的施工图。悬吊在天花板里。并且,从室外罩124 到室外侧喷出口 109之间、从室外罩124到室外侧吸入口 110之间、从室 内侧吸入口 106到室内吸入百叶窗125之间及从室内侧喷出口 107到室内 喷出百叶窗126之间,经由管道配管123连通。根据这样的构成,呈独立状态在箱体内划分出用于向室内供给室外空 气的供气通路和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通路。分别在排气通路上组装 形成排气流的排气送风机、在供气通路上组装形成供气流的供气送风机, 配置有用于在排气流和供气流之间连续地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排气 送风机和供气送风机形成的构成是将叶片的轴向呈水平配置、且以夹持热 交换元件的形式在横向上排列配置两个叶片(例如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0 —257935号公报)。另外,如图15所示,利用排气用叶片102使从室内吸入百叶窗125 通过管道123、再从室内侧吸入口 106吸入的室内吸入空气106a通过热交 换元件105而进行热交换。并且,从室外侧喷出口 109通过管道123而从 室外罩124作为排出空气109a排出。另一方面,利用供气用叶片103使 从室外罩124通过管道123、从室外侧吸入口 110吸入的室外吸入空气105b 通过热交换元件105而进行热交换,从室内侧喷出口 107通过管道123, 再从百叶窗126作为供气空气供气。近年来,在居住或非居住的建筑物中,为了使室内看起来宽敞而要增 大从地板到天花板距离这一要求相对于市场来说日益提高。因此,很难在 天花板里确保足够的空间。在这种状况下,如所述第1现有例所示,当将通常安装在壁面上的热交换设备配置在天花板上时,可实现热交换设备的紧凑化。可是,必须将 在外部配管的管道连接口配置在热交换设备的天花板面。从而,在进行管 道配管的工程之际,在狭小的天花板里无法进行满足要求的管道配管工 程。另外,即使可进行配管,进行各种装置和设备的安装也不容易。另外,所述第2现有例的热交换设备能够保持自由度配置在天花板里。 另外,由于配置在天花板里,因此能够抑制声音的影响。另外,从室内看 不见热交换设备,从而在美观上优异。这样的第2现有例的热交换设备适 于由管道配管进行室内侧和室外侧的供排气的换气方式。可是,需要将内 置在热交换设备中的叶片的轴向呈水平配置,本体的高度由叶片的大小确 定。另外,由于用管道配管进行供排气,从而需要高的压力用来旋转叶片, 需要外径尺寸大的叶片,本体的高度尺寸必然增大。再有,需要以夹持热 交换设备的形式沿横向排列配置两个叶片。从而,现状是热交换设备的横 向尺寸也增大。若热交换设备整体的尺寸增大,则在狭小天花板里的配置 工程变得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不良情况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在 狭小天花板里沿天花板横向进行管道配管、可实现薄型且紧凑化的热交换 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是利用风扇电动机和热交换元件对室内空气和 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经由管道连接进行室外供气和室内排气的热交换设 备。在热交换设备中设置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吸入口和向室内吹出空气的 室内吹出口。在具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吸入口和向室外排出的室外吹出 口的箱状的机体的中央部将通过旋转而送风的排气用叶片及供气用叶片 安装在电动机上。另外,在排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排气用风扇壳体,在供 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供气用风扇壳体。热交换元件具备将导热板保持规定 间隔层叠并交替形成相互独立的通路的多个供气路和排气路,进而,热交 换元件在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多个,所述热交 换设备设有供气风路,其从室外吸入口经过热交换元件,通过供气用叶 片并与室内吹出口连通;排气风路,其从室内吸入口经过热交换元件,通过排气用叶片并与室外吹出口连通。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围绕这些风扇壳体及叶片周围配置热交换元 件。再有,即使将热交换元件的喷出面和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 体靠近配置,也能实现通过多个热交换元件的空气量的均匀化。从而,即 使将热交换元件小型化也能够在获得高的热交换性能的同时增大排气用 叶片及供气用叶片的直径。再有,即使在叶片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 高静压化,能够实现机体的薄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将热交换元件配置在机体内周面的至少 对置的两边上。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机体容积中去除了排气用风扇壳体和 供气用风扇壳体所占容积的空间中效率良好地配置热交换元件,实现机体 的小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将一个热交换元件配置在室外吸入口和 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之间。从而,可增加热交换元件的导热 板的层叠张数,能够有效地使用风扇壳体的横向空间,实现机体的小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将电动机的轴的中心和对置配置的多个 热交换元件的电动机侧的面的各距离设定为相等。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机 体容积中有效地配置热交换元件,实现机体的小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设备,其利用风扇电动机和热交换元件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经由管道连接进行室外供气和室内排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并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室内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机体上并向所述室内吹出空气的室内吹出口、吸入所述室外空气的室外吸入口、向所述室外排出的室外吹出口、安装在所述机体内部的电动机、配置在所述电动机上的排气用叶片及供气用叶片、设置在所述排气用叶片周边的排气用风扇壳体、设置在所述供气用叶片周边的供气用风扇壳体、配置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周边的多个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具备将导热板保持规定间隔层叠并交替形成相互独立的通路的多个供气路和排气路,所述热交换元件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多个,且所述热交换设备设有:供气风路,其从所述室外吸入口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通过所述供气用叶片并与所述室内吹出口连通;排气风路,其从所述室内吸入口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通过所述排气用叶片并与所述室外吹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俊彦织户忍安井伸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