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49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下料形成底面板以及多个侧面板,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S2,在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S3,采用镗床或者铣床对多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进行加工,形成四个基准点;S4,将箱本体置于工作台上可拆卸固定,且使四个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S5,对箱本体进行划线和校正;S6:加工箱本体上部侧面板上的槽或孔或平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加工的箱体结构的精度高,加工工序简单且加工效率高。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ox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是涉及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箱体类结构是机械加工行业领域中频繁使用的结构零件,一般用于其他结构件的基座或者承载重要设备的保护罩等,因此箱体结构需要满足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例如吊机的台车架,由于船厂军工发展、码头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吊机在船厂码头吊运能力需求不断加大,吊装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吊机是利用台车架、均衡梁、门腿机构、旋转装置、卷筒缆绳、吊臂组成的负责装卸吊装的机械设备,吊机的台车架作为吊机的最底层的根基,负责整台吊机的安全支撑,对吊机的强度以及精度要求高,以确保满足吊机吊运的安全性能需求。箱体结构一般包括多个面板组成的箱体本体,在箱体本体上一般需要加工槽口、钻孔或者铣平面等,现有技术中加工箱体类结构的工艺一般依次为焊接本体、将本体放置工作台、划线校线以加工槽口等,具体加工时,本体的底平面无需加工,本体的其他面板焊接时会产生整体变形,因此,本体放置工作台时底平面因变形无法与工作台贴合,无法找出加工基准位置,每一个槽口或者钻孔的加工工序均需划线校线一次,一般需要划线校正四次左右,一次划线校正的时间为20-30分钟,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且需要使用垫片填充本体的底面与工作台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加工震动,这样使箱体结构的加工工序多,校准不便,多次校准不仅降低加工的精度而且是加工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加工工序简单且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的箱体结构加工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下料形成底面板以及多个侧面板,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S2,在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S3,采用镗床或者铣床对多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进行加工,形成四个基准点;S4,将箱本体置于工作台上可拆卸固定,且使四个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S5,对箱本体进行划线和校正;S6:加工箱本体上部侧面板上的槽或孔或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箱本体为台车架,所述侧面板为四个,分别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所述台车架还包括焊接在所述侧面板上部的顶面板,所述台车架的截面为梯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5中,首先加工台车架的两个半圆孔和法兰平面,然后旋转工作台180度之后加工台车架另外一侧面的法兰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支撑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块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底面板四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4中,箱本体通过连接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角铁,所述角铁的一侧边压紧箱本体的顶部,所述角铁的另外一侧边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的T型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5之后,拆卸掉箱本体,然后采用工具件将四个支撑块拆卸掉,以多次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并通过镗床或者铣床对支撑块进行加工形成基准点,然后将箱本体固定在工作台上且使支撑块与工作台贴合,然后进行划线和校正之后便能够加工箱本体上的其他零件特征,例如槽口或者通孔等,并且在加工一个侧面之后,只需要将工作台旋转180度即可加工箱本体的另外一侧面,不需要对箱本体再次的划线校正,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一次划线校正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本申请能够节省3次左右的划线矫正时间,节约1.5小时的时间,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另外,采用一次划线校正即可实现箱本体的加工,采用一个基准即可实现多个工序的加工,避免了多次拆卸箱本体、再次校正引起的加工误差,提高箱体结构的加工精度,这样能够提高箱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可一次装夹加工成型,减少拆装吊装约1小时的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宝贵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下料形成底面板以及多个侧面板,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具体的,首先对箱体结构的设计图纸进行分解为底面板和多个侧面板,准备原料,然后采用下料装置对原料下料加工成底面板和多个侧面板,采用焊接设备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S2,在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可以采用废弃的边角零件,基准块的高度为20-40mm,直径为40-60mm,具体的在底面板为长方形的时候,可以焊接四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分别焊接在四角,焊接具体采用点焊,以便于加工完成之后支撑块的拆卸。S3,采用镗床或者铣床对四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进行加工,形成四个基准点;对四个支撑块进行加工和校准,形成四个基准点,四个基准点用于加工箱本体的槽口或者通孔时作为定位基准使用。S4,将箱本体置于工作台上可拆卸固定,且使四个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箱本体具体可通过角铁或者马铁可拆卸固定在工作台上。S5,对箱本体进行划线和校正;S6:加工箱本体上部侧面板上的槽或孔或平面。具体加工时,先加工箱本体的一个侧面的槽口或者通孔后,只需要将工作台旋转180度即可加工箱本体的另外一侧面,不需要对箱本体再次的划线校正,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一次划线校正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本申请能够节省3次左右的划线矫正时间,节约1.5小时的时间,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另外,采用一次划线校正即可实现箱本体的加工,采用一个基准即可实现多个工序的加工,避免了多次拆卸箱本体、再次校正引起的加工误差,提高箱体结构的加工精度,这样能够提高箱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本申请中的箱体结构以吊机的台车架为例,台车架的侧面板为四个,分别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台车架还包括焊接在侧面板上部的顶面板,台车架的截面为梯形,在梯形的截面上需加工两个半圆孔和法兰平面,台车架的底面板的底部点焊有四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分别固定于底面板四角。将台车架通过连接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连接件为角铁,角铁的一侧边压紧箱本体的顶部,角铁的另外一侧边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的T型槽内;然后首先加工箱本体一侧的半圆的平面,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原料下料形成底面板以及多个侧面板,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nS2,在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nS3,采用镗床或者铣床对多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进行加工,形成四个基准点;/nS4,将箱本体置于工作台上可拆卸固定,且使四个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nS5,对箱本体进行划线和校正;/nS6:加工箱本体上部侧面板上的槽或孔或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原料下料形成底面板以及多个侧面板,将多个侧面板焊接到底面板上形成箱本体;
S2,在箱本体的底面板的底部焊接多个支撑块;
S3,采用镗床或者铣床对多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进行加工,形成四个基准点;
S4,将箱本体置于工作台上可拆卸固定,且使四个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
S5,对箱本体进行划线和校正;
S6:加工箱本体上部侧面板上的槽或孔或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箱本体为台车架,所述侧面板为四个,分别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所述台车架还包括焊接在所述侧面板上部的顶面板,所述台车架的截面为梯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振潘胡海龙廖魁彪吴巧荣彭新奇江沛波陈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