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7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8
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包括清粪刮板,链轮组,链条,链轮组槽;所述链轮组槽包括链轮组槽A与链轮组槽B,分别平行固定于清理区域两端的地面;所述链轮组包括链轮组A1、链轮组A2、链轮组B1、链轮组B2;链轮组A1、链轮组A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A内;链轮组B1,链轮组B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B内;所述链轮组依次与链条啮合,形成封闭的矩形区域;所述清粪板固定在垂直于链轮组槽方向的链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易组装拆卸,占地面积小,大量节省人力,提升清粪效率。

A kind of manure cleaning device for pas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牧场清粪装置
本技术涉及奶牛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牧场清粪装置。
技术介绍
奶牛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规模化的奶牛养殖也趋于成熟,由于奶厂的奶牛密度较大,会产生大量排泄物。如果不及时清理排泄物,不仅会影响奶厂的卫生状况,也会给奶牛以及奶厂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目前较为常见的清粪装置是人工清理或者清粪铲车,这两种方式都会增加人力成本,并且效率低下;此外,人力清粪还存在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清粪铲车的噪音会使奶牛受到惊吓影响产奶,而且容易对牧场地面造成损伤。因此,人们期待有更加自动化且高效的清粪装置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牧场清粪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包括清粪刮板、链轮组、链条、链轮组槽;所述链轮组槽包括链轮组槽A与链轮组槽B,分别平行固定于清理区域两端的地面;所述链轮组包括链轮组A1、链轮组A2、链轮组B1、链轮组B2;链轮组A1、链轮组A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A内;链轮组B1、链轮组B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B内;所述链轮组与链条啮合,形成封闭的矩形区域;所述清粪刮板固定在垂直于链轮组槽方向的链条上。进一步的,所述链轮组槽B上设置有若干卡槽,卡槽内设置有插片。链轮组可以在链轮组槽内自由滑动,当选择好链轮组所要固定的位置后,在链轮组两端的卡槽内插入插片,可以将链轮组固定在所选区域;当链轮组所固定区域的排泄物清理完毕后,拆除插片,将链轮组重新滑动到未清理区域,再次插入插片固定,开始新一轮清理。进一步的,所述链轮组包括的链轮组A1、链轮组A2、链轮组B1、链轮组B2每个均为上下两个平行固定的链轮,链轮中央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链轮组A1、链轮组A2、链轮组B1、链轮组B2位于同一水平面;链轮与链条依次啮合,闭合形成两个平行的矩形平面。设置上下两个链轮可以使清粪刮板与链条的组合更为牢固。进一步的,所述链轮组槽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所述电机由定时开关统一控制。每台电机控制一组链轮组,定时开关同时控制台电机工作,以保证链轮组与链条之间的同步运作。定时开关在清理完一轮之后自动断电,设备停止运行,下次启动时链条运动方向相反,挡板始终在工作区域来回运作,无需拆卸。进一步的,所述清粪刮板包括所述清粪刮板包括中央固定板、主刮片和副刮片;主刮片、副刮片对称设置于中央固定板两侧,副刮片设置在主刮片外侧;中央固定板、主刮片与副刮片三者之间呈一定夹角,且角度可调。当一轮清理结束后,手动调节挡板角度,适应反方向运动的下一轮轮清理。进一步的,所述链条横穿中央固定板,接触点通过固定卡扣固定。卡口的固定作用使链条与清粪刮板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上下两处固定点保证清粪刮板的稳定性,不会因地面摩擦力倾斜。进一步的,所述清粪刮板靠近地面边缘设置有可拆卸的橡胶垫条。橡胶垫条可以提升清洁力度,同时减少与地面的磨损。进一步的,平行于链轮组槽地面下方设置储粪渠。粪便通过清粪刮板推入储粪渠内,通过水流传送聚集回收,或者人工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链轮、链条组合带动清粪刮板移动,实现牧场的清粪处理,节省人力;链轮组槽内链轮组的可移动结构,使清理范围显著扩大的同时还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链轮组采用了双滑轮结构,使清粪刮板与链条的组合更为牢固;此外收集的粪便直接推入储粪渠集中收集,方便下一步回收利用。本技术容易组装拆卸,占地面积小,大量节省人力,提升清粪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清粪刮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链轮组结构示意图;图中:1-清粪刮板;2-链轮组;3-链条;4-链轮组槽;5-卡槽;6-插片;7-转动轴;8-固定底座;9-电机;10-定时开关;11-固定卡扣;12-橡胶垫条;13-储粪渠;1.1-中央固定板;1.2-主刮片;1.3-副刮片;2.1-链轮组A1;2.2-链轮组A2;2.3-链轮组B1;2.4-链轮组B2;4.1-链轮组槽A;4.2-链轮组槽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包括清粪刮板1、链轮组2、链条3、链轮组槽4;所述链轮组槽4包括链轮组槽A4.1与链轮组槽B4.2,分别平行固定于清理区域两端的地面;所述链轮组2包括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A4.1内;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B4.2内;所述链轮组2与链条3啮合,形成封闭的矩形区域;所述清粪刮板1固定在垂直于链轮组槽4方向的链条3上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链轮组槽B4.2上设置有若干卡槽5,卡槽内设置有插片6。链轮组2可以在链轮组槽4内自由滑动,当选择好链轮组所要固定的位置后,在链轮组两端的卡槽5内插入插片6,可以将链轮组固定在所选区域;当链轮组所固定区域的排泄物清理完毕后,拆除插片,将链轮组2重新滑动到未清理区域,再次插入插片6固定,开始新一轮清理。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链轮组2包括的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每个均为上下两个平行固定的链轮,链轮中央设置有转动轴7,转动轴7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8;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位于同一水平面;链轮与链条3依次啮合,闭合形成两个平行的矩形平面。设置上下两个链轮可以使清粪刮板1与链条3的组合更为牢固。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链轮组槽4外侧壁设置有电机9,带动转动轴7转动;所述电机9由定时开关10统一控制。每台电机控制一组链轮组2,定时开关同时控制4台电机9工作,以保证链轮组2与链条3之间的同步运作。定时开关在清理完一轮之后自动断电,设备停止运行,下次启动时链条运动方向相反,挡板始终在工作区域来回运作,无需拆卸。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清粪刮板1包括中央固定板1.1、主刮片1.2和副刮片1.3;主刮片1.2、副刮片1.3对称设置于中央固定板1.1两侧,副刮片1.3设置在主刮片1.2外侧;中央固定板1.1、主刮片1.2与副刮片1.3三者之间呈一定夹角,且角度可调。当一轮清理结束后,手动调节挡板角度,适应反方向运动的下一轮轮清理。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所述链条3横穿中央固定板1.1,接触点通过固定卡扣11固定。卡口的固定作用使链条与清粪刮板1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上下两处固定点保证清粪刮板1的稳定性,不会因地面摩擦力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粪刮板(1)、链轮组(2)、链条(3)、链轮组槽(4);所述链轮组槽(4)包括链轮组槽A(4.1)与链轮组槽B(4.2),分别平行固定于清理区域两端的地面;所述链轮组(2)包括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A(4.1)内;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B(4.2)内;所述链轮组(2)与链条(3)啮合,形成封闭的矩形区域;所述清粪刮板(1)固定在垂直于链轮组槽(4)方向的链条(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粪刮板(1)、链轮组(2)、链条(3)、链轮组槽(4);所述链轮组槽(4)包括链轮组槽A(4.1)与链轮组槽B(4.2),分别平行固定于清理区域两端的地面;所述链轮组(2)包括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A(4.1)内;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水平固定于链轮组槽B(4.2)内;所述链轮组(2)与链条(3)啮合,形成封闭的矩形区域;所述清粪刮板(1)固定在垂直于链轮组槽(4)方向的链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组槽B(4.2)上设置有若干卡槽(5),卡槽内设置有插片(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牧场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组(2)包括的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2.3)、链轮组B2(2.4)每个均为上下两个平行固定的链轮,链轮中央设置有转动轴(7),转动轴(7)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8);链轮组A1(2.1)、链轮组A2(2.2)、链轮组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浩鹏宋良荣杨晓娟蔡勇何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新希望雪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