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6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包括辊支座、传动辊、整形支架及整形辊,辊支座设置在极耳裁切机的机架的侧壁上,辊支座内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侧设有清洁部件;传动辊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座的安装空间内,并与辊支座安装空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移动时经清洁部件清洁表面;整形支架设置于辊支座的一侧壁上,整形支架的一端与辊支座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整形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至辊支座的下方;整形辊连接在整形支架的另一端,并沿传动辊轴向方向延伸至传动辊外侧,与传动辊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极片在运动过程中自动清洁表面及对极片一侧的极耳自动整形。

A pole piece cleaning and ear sha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指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锂电池企业主要聚集在韩国、中国和日本。日本在21世纪之前垄断了全球的裡电池产业,其主要产品是二次锂电池。后来,随着韩国和中国对锂电池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逐渐地在全球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国外著名的锂电池生产厂家有三洋、博世、三星、松下、索尼、丰田、东芝、福特、通用、奔驰等。这些厂家一般都有一整套完善的锂电池生产线,其中包含锂电池卷绕设备和极耳焊接设备,这些设备一般由专门的设备生产商提供。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设备规模为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国产设备占55亿元,预计未来国产比例将提升。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和性能,远不能满足终端电动车及储能市场的新增需求,未来3-5年将是锂电设备高速增长期。受动力电池大规模扩张影响,单体动力电池容量较大,用叠片工艺生产效率和性能更优异。许多国内领先电芯制造商都有方形铝壳电池扩产规划,2016年以来对叠片工艺设备需求随之增多。我国锂电池叠片机设备行业,由过去格林晟一家独大,到现在群雄割据的局面。由于动力电池性能要求较高,对设备稳定性、精细度、高速性等要求严格,因此企业在采购中会优先考虑高性能设备,这将加速设备市场向实力型设备企业集中化,同时也倒逼低端市场设备企业竞争加大,小企业为了生存迫使下降价格走薄利多销道路。动力锂电池主要由隔离膜、阴极、阳极、电解液四部分组成,按成型工艺主要分为三种:切片锂电池、叠片锂电池和卷绕锂电池。切片锂电池,由于隔离膜非常柔软,在加工过程中难以保证隔离膜的对齐度,使电池质量下降,因此,在工业中很少使用该方案。叠片锂电池,从结构上看叠片工艺比切片工艺的锂电池加工工艺简单,因为隔离膜在整块锂电池当中为连续的,而且其性能与切片锂电池几乎一样,在工业中常用叠片锂电池替代切片锂电池。方形卷绕锂电池,在整个电池中只有一张阴极极片和一张阳极极片,其加工工艺更为简单,因此卷绕锂电池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没有出现叠片锂电池之前几乎都是用方形卷绕锂电池,但随着行业内的不断研究,随着电池能量密度要求逐步提高,电芯企业有将电池越做越大的趋势,单电芯做大最主要存在问题在于安全性、生产效率、极片与隔膜卷绕或对叠的控制、产线集体效率等问题。叠片锂电池的优越性能慢慢呈现,叠片锂电池的普及是将来的一大趋势,而解决叠片锂电池的加工效率问题是推广叠片锂电池的必须途径,且随着国内叠片装备企业的不断革新进步,以及大型锂电装备企业的横向延伸,叠片工艺仍会是主流趋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软包电池装机量约3.99GWh,同比下降10%,仅占总装机量8.6%去年占总装机量13.4%。方形电池,装机量约39.12GWh,同比增长49%,占总装机量84.35%。叠片工艺是软包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在进行叠片之前需要将来料的带状极片的侧边处裁切出极片的极耳,同时还需将间隔裁切极耳后的带状极片裁切成为单片状的极片。在对上述工艺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需要解决:1、带状极片在传送和裁切时其表面会粘附粉尘和杂物,为保证后续质量,需要在极片传送过程中对带状极片表面进行除尘。2、极片极耳裁切完成后,在整体传送过程中需要对连接于极片一侧的极耳进行整形导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极片在运动过程中自动清洁表面及对极片一侧的极耳自动整形的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包括辊支座、传动辊、整形支架及整形辊,其中,上述辊支座设置在极耳裁切机的机架的侧壁上,辊支座内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侧设有清洁部件;上述传动辊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座的安装空间内,并与辊支座安装空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移动时经清洁部件清洁表面,并经辊支座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吸出;上述整形支架设置于辊支座的一侧壁上,整形支架的一端与辊支座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整形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至辊支座的下方;上述整形辊连接在整形支架的另一端,并沿传动辊轴向方向延伸至传动辊外侧,与传动辊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经过该间隙时,整形辊对带状极片一侧的极耳进行压正整形。优选地,所述的清洁部件包括弧面槽体、清洁毛刷、气槽、第一导气管及第二导气管,其中,上述弧面槽体设置于辊支座安装控件的内侧壁上,并沿弧面方向向内凹陷。优选地,所述的清洁毛刷包括二条,两条清洁毛刷分别沿直线方向设置于弧面槽体的两侧边处。优选地,所述的气槽为条状结构,气槽设置于弧面槽体的底部,并与辊支座内部的气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导气管及第二导气管分别连接在辊支座的外部,并与辊支座内部的气腔连通;带状极片在传动辊上运动时,清洁毛刷接触并清刷带状极片的表面,以便清洁带状极片表面,清洁后的残余物滑入弧面槽体内,并滑入气槽经第一导气管或第二导气管吸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实现了极片在运动过程中自动清洁表面及对极片一侧的极耳自动整形的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针对带状极片在传输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粉尘残留粘附在极片表面的情况以及极耳裁切形成后传送时的形状维持,独创性地设计有除尘和极耳整形装置;本专利技术以辊支座作为承载部件,辊支座的内部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壁为向内凹陷的弧面槽体,弧面槽体的底部设有条状结构气槽,气槽与弧面槽体内部腔体连通,同时弧面槽体的两侧边沿处分别设有条状结构的清洁毛刷,弧面槽体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辊,传动辊与弧面槽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经传动辊张紧,带状极片向前运动时,清洁毛刷接触带状极片表面,并对带状极片进行清洁,清洁后的残余物体落入弧面槽体内,并经设置于辊支座上部的第一导气管或第二导气管将残余物从气槽内向外吸出,从而实现了对带状极片表面的清洁及对清洁残留物的同步吸出,有效地保证了极片表面清洁度。另外,本专利技术在辊支座的端壁上还可转动地设有整形支架,整形支架的倾斜角度调整好后固定,整形支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整形辊,整形辊平行间隔地延伸至传动辊的外侧,并与传动辊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从该间隙中穿过,并向前运动时,其侧部的极耳经传动辊与整形辊侧壁压紧进行整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隐藏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隐藏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包括辊支座71、传动辊74、整形支架75及整形辊76,其中,上述辊支座71设置在极耳裁切机的机架的侧壁上,辊支座71内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侧设有清洁部件;上述传动辊74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座71的安装空间内,并与辊支座71安装空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移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支座(71)、传动辊(74)、整形支架(75)及整形辊(76),其中,上述辊支座(71)设置在极耳裁切机的机架的侧壁上,辊支座(71)内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侧设有清洁部件;上述传动辊(74)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座(71)的安装空间内,并与辊支座(71)安装空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移动时经清洁部件清洁表面,并经辊支座(71)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吸出;上述整形支架(75)设置于辊支座(71)的一侧壁上,整形支架(75)的一端与辊支座(71)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整形支架(75)的另一端延伸至辊支座(71)的下方;上述整形辊(76)连接在整形支架(75)的另一端,并沿传动辊(74)轴向方向延伸至传动辊(74)外侧,与传动辊(74)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经过该间隙时,整形辊(76)对带状极片一侧的极耳进行压正整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支座(71)、传动辊(74)、整形支架(75)及整形辊(76),其中,上述辊支座(71)设置在极耳裁切机的机架的侧壁上,辊支座(71)内设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内侧设有清洁部件;上述传动辊(74)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座(71)的安装空间内,并与辊支座(71)安装空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穿过该间隙移动时经清洁部件清洁表面,并经辊支座(71)将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吸出;上述整形支架(75)设置于辊支座(71)的一侧壁上,整形支架(75)的一端与辊支座(71)的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整形支架(75)的另一端延伸至辊支座(71)的下方;上述整形辊(76)连接在整形支架(75)的另一端,并沿传动辊(74)轴向方向延伸至传动辊(74)外侧,与传动辊(74)之间留有间隙,带状极片经过该间隙时,整形辊(76)对带状极片一侧的极耳进行压正整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清洁及极耳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部件包括弧面槽体(77)、清洁毛刷(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世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