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切式秧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31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切式秧针,包括一体成型的秧针本体与两侧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板为刀形,所述侧板前端为三角形切割刃,中间是弧形切割片,后端是支撑部,主要用于密播稀植机插秧机具上,该秧针取秧切块小,切块整齐,不伤秧与秧盘。

A kind of cutting rice seedl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切式秧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零件,特别涉及一种密播稀植插秧用秧针。
技术介绍
现在富来威、洋马等公司开始推广水稻密播稀植技术,既育秧的时候用2倍或3倍的种子量在标准秧盘育秧,插秧的时候加大株距,取的土块变小,单位面积土块内的秧苗数不变,最终产量与正常的育秧插秧相比齐平或有所增长。密播的秧盘秧苗根系比较密,机插秧的时候取土相较普通的单位面积变小,因此现有的秧针都不适合,在取秧的时候容易因秧苗根系牵扯导致秧盘松散,机插秧后出现伤秧、缺颗严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秧时伤秧、切块比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刀切式秧针,包括一体成型的秧针本体与两侧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板为刀形,所述侧板前端为三角形切割刃,中间是弧形切割片,后端是支撑部。优选的,其特征在于两侧板内部距离为8-10mm,优选的,其特征在于三角形切割刃与本体之间的角度为30°-35°,侧板上三角形切割刃的长度为5-5mm。优选的,其特征在于弧为R50-60mm。弧型底端到本体上端为10-12mm。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包括过渡板与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有螺纹孔,可以与插植臂安装部进行安装。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本体后端设有2个固定安装孔,可以与插植臂安装部进行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三角形切割刃,秧针在取秧时能迅速切块取秧,取下的秧块中根系与秧盘分离不彻底的根系在与弧形刀刃的相对运动下进行二次切割,实现取秧切块分离彻底,切块整齐,不会导致秧盘松散,伤秧。2)对秧针开口变小,适应密播稀植取秧要求,取秧切块小,秧苗与普通插秧一致。附图说明图1:第一款秧针立体示意图图2:第二款秧针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秧针本体200-侧板210-三角形刀刃220-弧形切割片230-支撑部231-过渡板232-安装板233-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刀切式秧针,包括一体成型的秧针本体(100)与两侧板(200),两侧板(200)为刀形,两侧板前端为三角形切割刃(210),中间是弧形切割片(220),后端是支撑部(230)。三角形切割刃与本体之间形成角度α,α在30度到35度之间,三角形切割刃长度为L1,L1为5-8mm;两侧中间与三角切割刃连接的是弧形切割面(220),弧形切割面弧面半径R为50-60mm,与弧形切割面相连接的是支撑部(230),图1中支撑部分为过渡板(231)与安装板(232),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与插植臂部件进行固定连接。图2中支撑部为连接板(233),所述秧针本体(100)上靠后端设有2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插植臂固定连接。两侧板(200)下端距离为8-10mm。该刀切式秧针安装在插植臂上,插植臂在动力的作用下作蝌蚪型回转运动,当运动到秧门口,对秧盘进行取秧切块,三角型切割刃对秧盘进行切块,在插植臂运动过程中,切块多余的盘根被弧形切割刃进行切割,取出的切块横向为9-12mm。适应与密播稀植机动插秧作业,切块小,整齐,不伤秧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切式秧针,包括一体成型的秧针本体与两侧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板为刀形,所述侧板前端为三角形切割刃,中间是弧形切割片,后端是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切式秧针,包括一体成型的秧针本体与两侧板,其特征在于两侧板为刀形,所述侧板前端为三角形切割刃,中间是弧形切割片,后端是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切式秧针,其特征在于两侧板内部距离为8-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切式秧针,其特征在于三角形切割刃与本体之间的角度为30°-35°,侧板上三角形切割刃的长度为5-8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亦鹏戴其燕蒋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