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130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43
一种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属于医疗装置,包括离子电渗室和微针,所述离子电渗室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内盛有治疗介质,离子电渗室的一端开口为给药端,给药端扣在患者眼球上,另一端开口为观察端,观察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离子电渗室的侧壁均匀开口并分别连接绝缘软管,每根绝缘软管分别连接一根微针;所述微针为中空管状,微针前端为第二电极,微针的尾端与绝缘软管相连通,在第二电极的引导下,将离子电渗室内药物离子导入到患者眼球中后段,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送药范围大,送药效率高,对患者的副反应和手术副损伤小,手术效果好。

A micropipette device for retinal ve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装置
,具体是一种视网膜静脉用药的微针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眼底疾病的治疗,人们需要对眼用药,为了给眼用药治疗眼后段疾病时采用了各种手段。滴眼剂是一种最普遍的眼用制剂,滴眼剂滴入结膜囊内,首先与眼泪结合,透过角膜向眼内转运,药量损失严重,只有不到5%给药量的药物能够到达眼内,较长的扩散距离和房水的对流,药物进入眼内后几乎不能到达眼后段组织;全身给药是治疗眼部疾病的另一种途径,但由于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隔离,药物很难通过眼球末端进入眼球,大剂量和频繁给药还会引起全身副作用;玻璃体内注射可使药物到达眼后段组织,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案为多次注射短半衰期的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了感染和眼底损伤的各种并发症的可能;缓控释给药包括手术植入植入剂和注射微粒两类,植入剂有生物降解型和非生物降解型,前者植入剂可精确控制药物释放,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同样容易引起眼底损伤的各种并发症,后者植入剂安全效果好,但能够携带的药物种类少,针对治疗的疾病少,效果不明显,注射微粒能够实现药物的缓释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电渗室和微针,所述离子电渗室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内盛有治疗介质,离子电渗室的一端开口为给药端,给药端扣在患者眼球上,离子电渗室的另一端开口为观察端,观察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离子电渗室的侧壁均匀开口并分别连接绝缘软管,每根绝缘软管分别连接一根微针;所述微针为中空管状,微针前端为第二电极,微针中段为复合管,包括贴合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均为导电的金属管,内层的一端与微针前端为一体式结构,中间层为绝缘层,将内层和外层分隔开,内层的另一端与绝缘软管相连通,内层与外层分别连接有导线,外层接地,内层与第一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反,即第一电极与第二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电渗室和微针,所述离子电渗室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内盛有治疗介质,离子电渗室的一端开口为给药端,给药端扣在患者眼球上,离子电渗室的另一端开口为观察端,观察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离子电渗室的侧壁均匀开口并分别连接绝缘软管,每根绝缘软管分别连接一根微针;所述微针为中空管状,微针前端为第二电极,微针中段为复合管,包括贴合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均为导电的金属管,内层的一端与微针前端为一体式结构,中间层为绝缘层,将内层和外层分隔开,内层的另一端与绝缘软管相连通,内层与外层分别连接有导线,外层接地,内层与第一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反,即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沿眼眶向内穿刺,微针前端与眼球巩膜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电渗室为圆筒状或中空的圆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电渗室的给药端开口覆盖眼球的角膜和部分结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电渗室外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离子电渗室给药端的开睑装置,开睑装置撑开患者眼睑,固定装置将离子电渗室固定在患者眼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网膜静脉用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前方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两组夹持机构分别位于患者双眼处,夹持机构夹持住离子电渗室,两个夹持装置之间通过伸缩调节机构连接,架体的后方设置有弹性头带和弹性耳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玥张自平王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医笃筑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