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技术介绍
在寰枢椎、颈椎、腰椎等,由于脱位或滑脱需要进行复位时,通常会采用到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棒复位系统,然而,以上这种通过钉棒固定进行椎体复位,主要依靠钉棒的提拉作用实现复位,由于钉棒系统的提拉复位力量有限,往往需要增加固定棒的预弯弧度以增加复位力量,但需要反复的换棒操作以实现满意的复位,但此方法很难精准控制复位距离。此外,即便反复弯棒和换棒,提高了的复位力量可能仍不足以克服复位阻力,造成复位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若能在钉棒固定系统固有的复位力量之外,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将有助于寰枢椎脱位等的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所述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所述夹手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所述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所述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夹手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所述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所述夹手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所述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所述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夹手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所述第一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所述α=β。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手部包括用于夹住寰椎后弓的夹头、用于调节夹头松紧度的调节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杆的连接杆,所述夹头与所述连接杆首端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连接杆末端连接;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活动杆和连接杆上,用于限制活动杆与连接杆的活动方向;所述调节件配合夹头夹住寰椎后弓,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夹头前进或后拉,实现椎骨后路复位。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两个张开的夹手,所述两个夹手的根部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杆首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手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所述锯齿的高度由夹手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首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调节件固定于连接杆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
所述固定部为外螺纹结构,所述调节件包括旋转端和用于卡入夹头的卡位端,所述旋转端设有内螺纹可拧入所述外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