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复位操作简单,提供了额外的复位力量,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用于除寰枢椎脱位外其它椎骨脱位的复位。
A posterior reduction device for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with a movable clamp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技术介绍
在寰枢椎、颈椎、腰椎等,由于脱位或滑脱需要进行复位时,通常会采用到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棒复位系统,然而,以上这种通过钉棒固定进行椎体复位,主要依靠钉棒的提拉作用实现复位,由于钉棒系统的提拉复位力量有限,往往需要增加固定棒的预弯弧度以增加复位力量,但需要反复的换棒操作以实现满意的复位,但此方法很难精准控制复位距离。此外,即便反复弯棒和换棒,提高了的复位力量可能仍不足以克服复位阻力,造成复位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若能在钉棒固定系统固有的复位力量之外,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将有助于寰枢椎脱位等的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夹手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夹手部活动连接;支撑臂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优选的,第一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第二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优选地第一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优选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优选地,α=β。优选的,夹手部包括用于夹住寰椎后弓的夹头、用于调节夹头松紧度的调节件及用于连接活动杆的连接杆,夹头与连接杆首端连接,活动杆与连接杆末端连接;固定管套设在活动杆和连接杆上,用于限制活动杆与连接杆的活动方向;调节件配合夹头夹住寰椎后弓,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夹头前推或后拉,实现椎骨后路复位。优选的,夹头包括两个张开的夹手,两个夹手的根部连接端与连接杆首端固定连接,夹手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锯齿的高度由夹手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优选的,连接杆的首端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调节件固定于连接杆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固定部为外螺纹结构,调节件包括旋转端和用于卡入夹头的卡位端,旋转端设有内螺纹可拧入外螺纹结构,调节旋转端可使调节件于连接杆相对移动;卡位端为中空设计,调节件在连接杆上移动时,卡位端对夹头进行挤压,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优选的,连接杆末端设有凹腔;活动杆包括用于拧入固定管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首端设有与凹腔相适配且用于卡入凹腔的卡入端,通过卡入段与凹腔的配合,将第一螺杆首端与连接杆末端活动连接;第一螺杆末端设有用于旋转活动杆的螺帽;通过螺帽带动第一螺杆旋转,使活动杠在固定管内作旋进或旋出的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夹头作前推或后拉动作。优选的,连接杆与固定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防止连接杆在固定管内发生转动;限位结构为:连接杆设有第一限位平面,固定管内设有与连接杆横截面相符的空腔,空腔设有第二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平面与第二限位平面贴合后限制连接杆在固定管内转动。优选的,固定管上还设有用于观测活动杆移动距离的可视区域和刻度。优选的,支撑部设有用于避开枢椎棘突的弧形凹面,使支撑部可以避免枢椎棘突的干扰,在关节突或侧块上进行支撑。优选的,第一支架手柄端与第二支架手柄端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和两个限位螺母,第二螺杆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二支架手柄端上,对应地,第一支架手柄端上设有通孔,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螺母、通孔和第二限位螺母,通过两个限位螺母限定第一支架手柄端在第二螺杆上的位置,从而对两个手柄端之间的距离起到限位效果。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进行复位时,根据脱位椎骨的距离,调节手柄端带动夹手臂和支撑部达到脱位寰椎与正常枢椎之间的距离,支撑部置于枢椎的关节突或侧块处,为夹手臂拉动脱位寰椎作为支撑点,且因为固定管上设有刻度,可以准确的观测和控制复位距离;使用本专利技术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可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复位操作简单,且可以准确的控制复位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路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困难及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手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夹手部、活动杆及固定管的组合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图7为支撑臂和夹手臂对脱位的椎骨进行复位时,固定和位移示意图。1夹手臂;11夹手部;111夹手;112锯齿;113连接杆;114调节件;115卡位端;116旋转端;117凹腔;118第一限位平面;12活动杠;121卡入端;122第一螺杆;123螺帽;13固定管;131第二限位平面;132空腔;133刻度;134可视区域;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支撑臂;41支撑部;42弧形凹面;5手柄端;6第二螺杆;7限位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述,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尾端作为手柄端5,第一支架2的首端安装支撑臂4用于椎骨支撑,第二支架3的首端安装夹手臂1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1;夹手臂1包括固定管13、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11,固定管13安装在第一支架2的首端,活动杆贯穿固定管13,并与夹手部11活动连接;支撑臂4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41。该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第一支架2与固定管13、第二支架3与支撑臂4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受力更均匀,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根据不同椎骨间的距离,通过手柄端5调节支撑臂4与夹手臂1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不同椎骨间的距离。进一步的,第一支架2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2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第二支架3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3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优选地第一支架2首端的弯折方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所述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所述夹手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所述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所述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夹手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夹子状的限位架,所述夹子状限位架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于中部交点处交叉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尾端作为手柄端,第一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支撑的支撑臂,第二支架的首端安装用于椎骨复位的夹手臂;所述夹手臂包括固定管、活动杆及用于夹住椎骨的夹手部,所述固定管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首端,所述活动杆贯穿固定管,并与夹手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具有直接作用于椎骨上的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一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α的弯折,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架的首端相对于第二支架具有一定角度β的弯折;所述第一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与第二支架首端的弯折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α或β的取值范围为45°~180°;所述α=β。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手部包括用于夹住寰椎后弓的夹头、用于调节夹头松紧度的调节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杆的连接杆,所述夹头与所述连接杆首端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连接杆末端连接;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活动杆和连接杆上,用于限制活动杆与连接杆的活动方向;所述调节件配合夹头夹住寰椎后弓,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夹头前进或后拉,实现椎骨后路复位。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两个张开的夹手,所述两个夹手的根部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杆首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手的前端设有若干个锯齿,所述锯齿的高度由夹手的前端到后端依次降低。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带有活动夹手臂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首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调节件固定于连接杆不同位置,以此调节两夹手的张开度;
所述固定部为外螺纹结构,所述调节件包括旋转端和用于卡入夹头的卡位端,所述旋转端设有内螺纹可拧入所述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向阳,马浩天,
申请(专利权)人:马浩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