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
技术介绍
自从寰枢椎后路侧块螺钉技术(Goel-Harms技术)问世后,由寰椎螺钉联合枢椎螺钉组成的短节段钉棒固定,已成为寰枢椎后路固定的首选方法。由于该技术分别在寰椎、枢椎独立置钉,不仅具有置钉方便、螺钉进钉角度小、适用人群广、固定强度高等优势,而且能够发挥术中钉棒提拉复位等功效,使得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得以明显提高。然而,以上这种通过钉棒固定进行椎体复位,主要依靠钉棒的提拉作用实现复位,由于钉棒系统的提拉复位力量有限,往往需要增加固定棒的预弯弧度以增加复位力量,但需要反复的换棒操作以实现满意的复位,但此方法很难精准控制复位距离。此外,即便反复弯棒和换棒,提高了的复位力量可能仍不足以克服复位阻力,造成复位不佳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若能在钉棒固定系统固有的复位力量之外,提供额外的复位力量,将有助于寰枢椎脱位等的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包括:起固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固定作用的固定管(3)、用于伸缩的活动杆(2)及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1),所述活动杆(2)贯穿所述固定管(3),并与支撑杆(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部(12)和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杆(2)的连接杆(11),所述支撑部(12)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1)首端,所述活动杆(2)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1)末端,所述固定管(3)套设在所述活动杆(2)和所述连接杆(11)上,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杆(2)与所述连接杆(11)的活动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固定作用的固定管(3)、用于伸缩的活动杆(2)及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1),所述活动杆(2)贯穿所述固定管(3),并与支撑杆(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部(12)和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杆(2)的连接杆(11),所述支撑部(12)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1)首端,所述活动杆(2)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1)末端,所述固定管(3)套设在所述活动杆(2)和所述连接杆(11)上,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杆(2)与所述连接杆(11)的活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末端设有凹腔(111);所述活动杆(2)包括用于拧入所述固定管(3)的螺杆(22),所述螺杆(22)末端设有与所述凹腔(111)相适配且卡入凹腔(111)的卡入端(21),通过卡入端(21)与凹腔(111)的配合,将螺杆(22)首端与连接杆(11)末端活动连接;所述螺杆(22)末端设有用于旋转活动杆(2)的螺帽(23);通过螺帽(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