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73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电压放大单元和功率输出单元;信号输入单元通过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组成带射极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由三极管Q4及外围元件组成的恒流源提供供电;电压放大单元通过三极管Q5与三极管Q6组成共基极电路,加入三极管Q1O、三极管Q11作为缓冲级;功率输出单元通过MOS管M1、MOS管M2组成的功率预放级,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两两并联推挽,电阻R26组成电流负反馈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通过恒流源提高稳定性,功率预放级使级间阻抗得到变换,提高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并联推挽提高了输出功率,电流负反馈电路使电路更加稳定。

A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of Bluetooth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
本技术涉及功率放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可以在蓝牙音箱中使用,通过恒流源提高稳定性,功率预放级使级间阻抗得到变换,提高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并联推挽提高了输出功率,电流负反馈电路使电路更加稳定、理想与实用。
技术介绍
蓝牙是一种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1995年,爱立信公司最先提出蓝牙概念。蓝牙规范采用微波频段工作,传输速率每秒1M字节,最大传输距离10米,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蓝牙技术是全球开放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无形蓝牙网连成一体。蓝牙音箱指的是内置蓝牙芯片,以蓝牙连接取代传统线材连接的音响设备。蓝牙音箱将蓝牙技术应用在传统数码和多媒体音箱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聆听音乐。音箱通过与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等蓝牙播放设备连接,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目前蓝牙音箱以便携音箱为主,外形一般较为小巧便携,不过因此音质难以保证,需要功率放大电路来弥补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电压放大单元和功率输出单元;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功率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稳压二极管D4;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9、电位器RV3、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容C8;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3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3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位器RV3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二极管D9、二极管D10、MOS管M1、MOS管M2、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电容C9和电感L1;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M1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均接VCC,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M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管M2的源极、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M2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MOS管M2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电压放大单元和功率输出单元;/n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功率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n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稳压二极管D4;/n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n电压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9、电位器RV3、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容C8;/n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3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3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位器RV3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n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音箱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单元、电压放大单元和功率输出单元;
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功率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稳压二极管D4;
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
电压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9、电位器RV3、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容C8;
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和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庞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