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4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前端盖、机壳体和后端盖,前端盖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抵接板,后端盖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抵接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一一对应;第一抵接板和对应的第二抵接板之间设有两个滑块,滑块能沿机壳体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搭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相背面上的拉钩;机壳体上设有驱动两个滑块同步做反向运动的驱动机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省去了操作者频繁旋转紧固螺栓的操作,方便了操作者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或拆装,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A kind of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外壳。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来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作为动力源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电机外壳是电机的核心零部件,电机外壳通常起着保护电机不受外力损坏的作用。如公告号为CN201962510U的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前端盖和机壳体,前端盖与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中间部分凸出形成内腔的轴承室,前端盖上设有螺纹孔和平面通风孔,螺纹孔和平面通风孔沿着轴承室间歇排布;所述机壳体在端部设有若干个V型缺口和大定位缺口,大定位缺口位于V型缺口旁边,机壳体在表面上设有护磁环定位孔。上述电机外壳虽然实现了耗电低、噪音低、寿命长、环保等效果,但它和传统的电机外壳在结构上大致一样,主要由前端盖、机壳体和后端盖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往往是通过多个紧固螺丝来抵紧在机壳体的两端上。操作者在组装电机外壳时,操作者需要一个一个地拧紧紧固螺栓来使前端盖和后端盖抵紧在机壳体上;操作者在拆分电机外壳时,操作者又需要一个一个地拧松紧紧固螺栓,这种组装或拆分电机外壳的方式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外壳,方便了操作者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或拆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前端盖、机壳体和后端盖,前端盖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抵接板,后端盖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抵接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一一对应;第一抵接板和对应的第二抵接板之间设有两个滑块,滑块能沿机壳体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搭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相背面上的拉钩;机壳体上设有驱动两个滑块同步做反向运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准备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时,操作者首先将前端盖和后端盖准确地摆放在机壳体的两端上,随后转动位于机壳体同一侧上的两个拉钩,并使两个拉钩分别搭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的相背面上,紧接着操作者再通过驱动机构驱使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和拉钩便会随着滑块同步发生滑动,前端盖和后端盖将会牢牢地抵紧在机壳体的两端上,进而完成了电机外壳的组装。当需要对电机外壳进行拆分时,操作者再通过驱动机构使两个滑块相互远离,滑块上的拉钩将不再驱使前端盖和后端盖抵紧在机壳体上,操作者最后再旋开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上的拉钩即可对电机外壳进行拆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省去了操作者频繁旋转紧固螺栓的操作,方便了操作者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或拆装,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壳体上且与机壳体长度方向相同的螺纹杆,螺纹杆穿过两个滑块并与两个滑块均螺纹配合;螺纹杆分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分段,两个滑块分别与螺纹杆上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分段螺纹配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体上用于驱动螺纹杆发生旋转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机壳体上用于限制滑块随螺纹杆发生旋转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转动组件来驱动螺纹杆发生旋转,在两个分段的螺纹以及限位组件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滑块便会沿着螺纹杆的轴向在机壳体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滑块上的拉钩便将驱使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抵紧或不抵紧机壳体,进而方便操作者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或拆分,调节机构的结构原理简单,且操作上十分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螺纹杆中部的蜗轮、转动连接在机壳体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以及设置在蜗杆上用于驱动蜗杆发生旋转的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把手来驱动蜗杆发生旋转,在蜗杆和蜗轮的联动作用下,螺纹杆便可发生旋转,转动组件的结构原理简单,且操作上十分便捷。此外,由于蜗轮蜗杆结构本身具有放大转矩的功能,这可使操作者旋转把手的过程更加省力,让螺纹杆的旋转更加顺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靠近把手的一端上开设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插槽,插槽内插接有一块与把手固定连接的插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螺纹杆发生旋转时,操作者直接将把手上的插块嵌入到插槽内,操作者随后即可旋转把手来驱动螺纹杆发生旋转,一个把手即可对多根蜗杆进行驱动,节约了电机外壳的制造成本。当不需要驱动螺纹杆发生旋转时,操作者直接将把手和插块拔出即可,进而减少了电机外壳的占用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的槽口处呈扩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槽口处的扩口可对插块插入插槽时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插块能更顺利地嵌入插槽内,进而使蜗杆与把手之间的安装更加顺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体上且与螺纹杆平行的限位杆、开设在滑块上供限位杆穿过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侧壁与限位杆的侧壁相贴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孔和限位杆可使滑块只能沿着螺纹杆的轴向在机壳体上发生滑动,有效地避免了滑块随着螺纹杆发生旋转的情况,滑块将更顺利地滑动于机壳体上并带动拉钩发生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的相背面上均开设有供拉钩嵌入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可对拉钩进行限位,有利于降低拉钩从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上发生意外脱离的概率,让前端盖和后端盖能牢牢地抵紧在的机壳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体的两端上均开设有一圈环槽;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固定连接有与环槽卡接配合的环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和环条的设置,一来可使前端盖和后端盖能更精准地安装在机壳体上,二来还可增大前端盖、后端盖与机壳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前端盖、后端盖与机壳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滑块、拉钩和驱动机构的设置,方便了操作者对电机外壳进行组装或拆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插槽和插块的设置,一来节约了电机外壳的制造成本,二来有利于减少电机外壳的占用空间;限位槽的设置,可使前端盖和后端盖牢牢地抵紧在的机壳体上;环槽和环条的设置,不仅可使前端盖和后端盖能更精准地安装在机壳体上,还可提高前端盖、后端盖与机壳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壳体;2、前端盖;3、后端盖;4、环槽;5、环条;6、第一抵接板;7、第二抵接板;8、滑块;9、拉钩;10、限位槽;11、螺纹杆;12、蜗轮;13、蜗杆;14、把手;15、限位组件;151、限位杆;152、限位孔;16、插槽;17、插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电机外壳,包括横截面呈方环形的机壳体1、设置在机壳体1一端上的前端盖2,以及设置在机壳体1另一端上的后端盖3。机壳体1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一圈环槽4,环槽4沿着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前端盖(2)、机壳体(1)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前端盖(2)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抵接板(6),后端盖(3)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抵接板(7),第一抵接板(6)和第二抵接板(7)一一对应;第一抵接板(6)和对应的第二抵接板(7)之间设有两个滑块(8),滑块(8)能沿机壳体(1)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滑块(8)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搭在第一抵接板(6)和第二抵接板(7)相背面上的拉钩(9);机壳体(1)上设有驱动两个滑块(8)同步做反向运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前端盖(2)、机壳体(1)和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前端盖(2)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抵接板(6),后端盖(3)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抵接板(7),第一抵接板(6)和第二抵接板(7)一一对应;第一抵接板(6)和对应的第二抵接板(7)之间设有两个滑块(8),滑块(8)能沿机壳体(1)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滑块(8)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搭在第一抵接板(6)和第二抵接板(7)相背面上的拉钩(9);机壳体(1)上设有驱动两个滑块(8)同步做反向运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壳体(1)上且与机壳体(1)长度方向相同的螺纹杆(11),螺纹杆(11)穿过两个滑块(8)并与两个滑块(8)均螺纹配合;螺纹杆(11)分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分段,两个滑块(8)分别与螺纹杆(11)上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分段螺纹配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体(1)上用于驱动螺纹杆(11)发生旋转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机壳体(1)上用于限制滑块(8)随螺纹杆(11)发生旋转的限位组件(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螺纹杆(11)中部的蜗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