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80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涉及接线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开设于上底座一侧的第一条形槽、开设于下底座一侧的插槽、沿上底座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第一条形槽内的滑移件、固定于滑移件端部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二连杆以及固定于第二连杆靠近下底座一侧用于与插槽插接的插块;滑移件与上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移件向靠近第一连杆一侧滑动的驱动机构;第二连杆与上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向靠近下底座一侧转动的转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需要旋拧多个螺杆对电缆进行固定的问题,达到了减少固定电缆的工作量的效果。

A wiring system of 110kV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接线系统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内部通过设置网架以架设电缆。架设电路过程中,通过将电缆固定于接线装置中,在通过连接绳将接线装置升高至网架顶端进行电缆的铺设。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76775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网架接线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框,定位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杆,螺杆的端部活动套接有定位块,定位块远离螺杆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但是,上述接线装置需要旋拧螺杆对单个电缆进行固定,电缆数量较多时需要旋拧多个螺杆,增加了固定电缆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其通过上下底座贴合的方式对电缆进行固定,达到了减少固定电缆的工作量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包括用于固定电缆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下底座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上底座一侧的第一条形槽、开设于所述下底座一侧的插槽、沿所述上底座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滑移件、固定于所述滑移件端部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二连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杆靠近下底座一侧用于与插槽插接的插块;所述滑移件与上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移件向靠近第一连杆一侧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与上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向靠近下底座一侧转动的转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件向第一条形槽外侧移动过程中,向远离上底座一侧推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在转动组件驱动下向靠近下底座一侧转动,最终使插块插入插槽内。上底座和下底座贴合后电缆固定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预设的圆形区域内,从而便于对多根电缆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开设于上底座靠近第一连杆一侧的安装槽以及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靠近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靠近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阻止第三连杆向靠近第二连杆一侧移动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件向第一条形槽外侧推动第一连杆时,第一连杆向远离下底座一侧拉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以第三连杆端部为轴转动,转动过程中插块插入插槽内,通过设置第三连杆便于第二连杆带动插块插入插槽内,从而将上底座固定于下底座的顶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为固定于安装槽底部的圆形轴,所述第三连杆沿竖向与圆形轴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杆向靠近下底座一侧转动过程中,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的夹角变小,使得第二连杆远端部与第三连杆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变短,第三连杆沿圆形轴轴向向下移动。通过圆形轴对第三连杆限位,便于使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时,第三连杆不会随第二连杆移动,从而便于第二连杆向靠近下底座一侧转动,使得插块能够与插槽插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于上底座顶部的第二条形槽、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抵压件、设置于所述抵压件和滑移件之间用于推动滑移件向靠近第一连杆一侧移动的抵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滑移件与上底座之间用于驱动滑移件复位的复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抵压件与上底座之间用于阻止抵压件沿竖向向上移动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向下移动与滑移件接触后,抵压件通过抵压组件向靠近第一连杆一侧推动滑移件,从而通过滑移件推动第一连杆,便于第一连杆通过带动第二连杆使插块与插槽插接,使得上底座与下底座贴合,从而对电缆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压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抵压件和滑移件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沿竖向向下移动至与滑移件接触后,通过斜面向靠近第一连杆一侧推动滑移件,便于使滑移件向第一条形槽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向远离上底板一侧移动,进而推动第二连杆转动,实现插块与插槽的插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连杆顶部的延伸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延伸板靠近上底座一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延伸板一端与上底座靠近第一连杆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向上移动后,第一弹簧向延伸板施加弹力,延伸板带动滑移件向靠近抵压件一侧移动,便于驱动滑移件复位,从而使插块与插槽分离,进一步对上底座和下底座进行分离,从而便于抽出电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抵压件靠近第一连杆一侧的方形块、开设于上底座顶部的滑槽、沿上底座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滑槽内的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卡块与滑槽之间用于驱动卡块复位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与滑移件接触后,放开拉板,卡块在弹性件作用下向靠近抵压件一侧移动,直至卡块与方形块顶部接触,抵压件通过方形框与卡块卡接,通过卡块固定抵压件进一步对滑移件进行固定,降低抵压件与滑移件抵接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的可能性,降低插块与插槽分离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固定于卡块远离抵压件一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抵压件一端与滑槽靠近抵压件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在滑槽内向远离抵压件一侧移动后,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之后放开拉板,抵压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抵压件一侧移动,便于卡块与固定块卡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上底座和下底座贴合对电缆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多根电缆进行固定;2.滑移件通过推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使插块插入插槽内,从而连接上底座和下底座;3.通过向下按压抵压件的方式使连杆转动,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阻止抵压件向上弹出,便于降低插块与插槽分离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凸显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凸显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座;11、第一半圆槽;2、下底座;21、第二半圆槽;3、连接装置;31、第一条形槽;32、插槽;33、滑移件;34、第一连杆;341、第一斜杆;342、第一竖杆;35、第二连杆;351、第二竖杆;352、第二斜杆;353、方形通孔;36、插块;4、驱动机构;41、第二条形槽;42、抵压件;43、抵压组件;431、斜面;44、复位组件;441、延伸板;442、第一弹簧;45、限位组件;451、方形块;452、滑槽;453、卡块;454、弹性件;455、拉板;5、转动组件;51、安装槽;52、第三连杆;53、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包括用于固定电缆的上底座(1)和下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下底座(2)连接的连接装置(3);每组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开设于所述上底座(1)一侧的第一条形槽(31)、开设于所述下底座(2)一侧的插槽(32)、沿所述上底座(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31)内的滑移件(33)、固定于所述滑移件(33)端部的第一连杆(34)、与所述第一连杆(34)铰接的第二连杆(35)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杆(35)靠近下底座(2)一侧用于与插槽(32)插接的插块(36);所述滑移件(33)与上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移件(33)向靠近第一连杆(34)一侧滑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第二连杆(35)与上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35)向靠近下底座(2)一侧转动的转动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包括用于固定电缆的上底座(1)和下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下底座(2)连接的连接装置(3);每组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开设于所述上底座(1)一侧的第一条形槽(31)、开设于所述下底座(2)一侧的插槽(32)、沿所述上底座(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31)内的滑移件(33)、固定于所述滑移件(33)端部的第一连杆(34)、与所述第一连杆(34)铰接的第二连杆(35)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杆(35)靠近下底座(2)一侧用于与插槽(32)插接的插块(36);所述滑移件(33)与上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移件(33)向靠近第一连杆(34)一侧滑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第二连杆(35)与上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35)向靠近下底座(2)一侧转动的转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开设于上底座(1)靠近第一连杆(34)一侧的安装槽(51)以及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槽(51)内的第三连杆(52);所述第三连杆(52)靠近第二连杆(35)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5)靠近第一连杆(34)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52)与安装槽(51)之间设置有阻止第三连杆(52)向靠近第二连杆(35)一侧移动的限位件(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3)为固定于安装槽(51)底部的圆形轴,所述第三连杆(52)沿竖向与圆形轴滑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变电站的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开设于上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高迪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