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99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排障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撕扯轮,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供输电线路穿过的外开口,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驱动撕扯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开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多个撕扯轮之间,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加长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清除效率高和节省人力的优点。

Transmission line debris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排障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作为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高压输电导线上悬挂有异物时,不能及时快速处理,必然会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线路跳闸事故,清除导线异物的及时性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对于高压线缆上缠绕的异物,主要通过使用以下两种方式:1、人工取异物,操作人员使用软梯、刀片、操作杆等工具一个一个地清除异物,浪费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2、喷火无人机,喷火无人机清除异物效率比较快,但是在人员密集区、跨公路区、大风天气时燃烧的异物容易被吹得到处飞,容易造成人员被烧伤、山火等事故的发生,使用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具有使用安全、清除效率高和节省人力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撕扯轮,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供输电线路穿过的外开口,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驱动撕扯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开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多个撕扯轮之间,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加长杆。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滑动连接有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分别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且弹性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构成内壳,所述内壳的底部设有与外开口连通的内开口,多个所述撕扯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内壁。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用于抵接输电线路的夹紧轮,所述夹紧轮和所述撕扯轮之间啮合有传动组件。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的第一转轴,所述夹紧轮和所述撕扯轮分别与第一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对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为设于内开口的内壁和外开口的内壁之间的弹片,所述弹片靠近外开口的一侧设有插入口,所述弹片靠近内开口一侧设有容设输电线路的容置槽。优选的,所述内壳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撕扯轮之间设有防卡死装置。优选的,所述防卡死装置包括连接于撕扯轮上的第一滚轮和滑动连接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轮齿,所述轮齿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内壳之间连接有卷簧,所述第二转轴上连接有抵接第二滚轮的顶出弹簧,且顶出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滚轮的轮齿与第一滚轮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上缠绕有拉绳,且拉绳带动第二转轴旋转时,所述轮齿的直角面受力,卷簧收缩,进而第二滚轮的轮齿啮合传动第一滚轮的轮齿,使得撕扯轮转动。优选的,所述撕扯轮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一对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优选的,所述加长杆和所述弹片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该清除装置使用时,通过加长杆将整个装置举升至输电线路上方,之后将输电线路沿外开口插入夹持部中,之后拖动加长杆,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整个装置沿输电线路滑动,撕扯轮对输电线路上的杂物进行切割撕扯,达到清除杂物的目的;使用完毕后,通过加长杆将整个装置举升至输电线路上方,之后将输电线路沿外开口滑出夹持部,达到拆卸的目的,该装置使用安全、清除效率高和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隐藏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隐藏了外壳后的另一视角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1、外壳;11、撕扯轮;12、安装轴;13、弹性件;14、第一滚轮;2、驱动机构;21、夹紧轮;22、传动组件;221、第一转轴;222、第一锥齿轮;3、夹持部;4、安装座;5、左壳体;6、右壳体;7、第二转轴;71、卷簧;72、顶出弹簧;73、拉绳;74、第二滚轮;8、第二锥齿轮;9、支撑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参见图1至图4,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撕扯轮11,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供输电线路穿过的外开口,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驱动撕扯轮11转动的驱动机构2,所述外开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夹持部3,所述夹持部3位于多个撕扯轮11之间,所述外壳1底部连接有加长杆(图中未示出)。该清除装置使用时,通过加长杆将整个装置举升至输电线路上方,之后将输电线路沿外开口插入夹持部3中,之后拖动加长杆,启动驱动机构2,使得整个装置沿输电线路滑动,撕扯轮11对输电线路上的杂物进行切割撕扯,达到清除杂物的目的;使用完毕后,通过加长杆将整个装置举升至输电线路上方,之后将输电线路沿外开口滑出夹持部3,达到拆卸的目的,该装置使用安全、清除效率高和节省人力。在本实施例中,撕扯轮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撕扯轮11均呈沙漏状,且外曲面设有类似棘轮的齿槽,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撕扯轮11也可以采用棘轮、齿轮或者具有齿槽的其他柱状结构。为了使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粗细的输电线路,提高清除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外壳1内部连接有安装轴12,所述安装轴12滑动连接有左壳体5和右壳体6,所述左壳体5和所述右壳体6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3,且弹性件13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壳体5和所述右壳体6构成内壳,所述内壳的底部设有与外开口连通的内开口,多个所述撕扯轮11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5和右壳体6内壁。这样当输电线路的直径大小有变化时能够通过左壳体5和右壳体6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开合,达到调整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为弹簧。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5和右壳体6用于抵接输电线路的夹紧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撕扯轮,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供输电线路穿过的外开口,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驱动撕扯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开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多个撕扯轮之间,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加长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撕扯轮,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供输电线路穿过的外开口,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驱动撕扯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开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多个撕扯轮之间,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加长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滑动连接有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分别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且弹性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构成内壳,所述内壳的底部设有与外开口连通的内开口,多个所述撕扯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用于抵接输电线路的夹紧轮,所述夹紧轮和所述撕扯轮之间啮合有传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的第一转轴,所述夹紧轮和所述撕扯轮分别与第一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对啮合的第一锥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杂物清除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光荣李明华丁志敏唐煊阳周仕炜袁一方杨诚杨琪冯鼎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