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风风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9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风风管组件,其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穿墙设置,并连通室内与室外,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在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室内管与室外管,所述室内管为Y型分叉管,一端与主管体相连,另一端分叉并与室内相通,其与主管体相连端同样通过隔板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前、后端分别与主管体的两个独立通道以及两分叉端相连;而所述室外管侧面开孔,并在开孔位置与主管体相连,室外管在主管体连接位置分隔成朝向相背的两个通道,以使主管体的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室外管中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朝向的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能有效提高通气效率和通气效果。

An air exchange duc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风风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气体净化及通风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墙固定的换风风管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用于与室外环境连接的通风设备主要功能是与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进行交换、中和,进而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病菌、颗粒物、过敏原物质以及室内的PM2.5含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还可以解决由于装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作为通风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配件,风管在新风、空调以及空气净化器系统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但传统的风管通常为单管结构,通过转接头进行转换连接,结构简单、灵活度差、外形笨重且施工难度大,同时在进行穿墙施工时需要打两个通孔,非常麻烦且不适合狭小空间施工;另外,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2018中还要求:“室外新风口水平或垂直方向距燃气热水器排烟口、厨房油烟排放口和卫生间排风口等污染物排放口即空调室外机等热排放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5m”,因而,对设备排风和进风口的位置关系也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风风管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换风风管组件,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长度大于墙体厚度,用于穿过墙体,并连通室内与室外,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在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室内管与室外管,所述室内管为Y型分叉管,一端与主管体相连,另一端分叉并与室内相通,其与主管体相连端同样通过隔板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前、后端分别与主管体的两个独立通道以及两分叉端相连;而所述室外管侧面开孔,并在开孔位置与主管体相连,室外管在主管体连接位置分隔成朝向相背的两个通道,以使主管体的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室外管中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朝向的风道。作为优选,所述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半圆形通道,并在半圆形通道的首尾分别连接对接室内管与室外管的相应通道。作为优选,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室内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室外管为方管,其管体一侧面上开孔,并在其开孔位置与所述主管体相连,而为了获取更好的装配效果,所述室外管的内管面对应的边长与所述主管体的外径一致,所述主管体在开孔处直接插入室外管的管内,并在插入室外管的部分上开气窗,以通过主管体的管体本身以及管内隔板来将室外管分隔成朝向相背的两个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室外管的两个通道末端通过封闭结构进行封闭,并在封闭位置内侧设置有朝下的风口;所述封闭结构为可拆卸结构,通过拆除封闭结构可在开口位置插装方管作为延长管。作为优选,所述主管体在墙体穿孔位置通过密封固定件进行密封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密封性好,通过可活动固定的密封固定件在连接时固定在墙体上保证管体结构稳定和开孔位置的密封性能,而管体内的分隔通道结构能有效提高通气效率、提高管体在施工时的简易性并能有效适合狭小空间施工,同时还能减少墙体上的开孔数量,减少对墙体的破坏,减少工艺复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后的截面俯视图。其中:1、室内管;2、主管体;3、第一室内分支管;4、第二室内分支管;5、第一气窗;6、第二气窗;7、墙体;8、墙体穿孔;9、室外管;10、第一风口;11、第二风口;12、对装孔;13、第一封闭结构;14、第二封闭结构;15、第一延长管;16、第一延长段风口;17、延长管固定件;18、第二延长管;19、隔板;20、第二延长段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的一种换风风管组件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换风风管组件包括主管体2以及连接在主管体2两端的室外管9以及室内管1,其中,室内管1为一个Y型分叉管,其管体与主管体2一体成型,室内管1与主管体2内设置有贯穿室内管1和主管体2的隔板19,该隔板19将主管体2的整体以及室内管1与主管体2的连接部分分成两个半圆形通道,且这两个半圆形通道在室内管1的外端分别连接第一室内分支管3以及第二室内分支管4。主管体2在室外管9端则开有第一气窗5以及第二气窗6,第一气窗5以及第二气窗6分别对应主管体2中的两个半圆形通道;主管体2的长度大于墙体7的厚度,而对应的墙体7上开有墙体穿孔8,该墙体穿孔8的孔径与主管体2外径一致以供主管体2穿过,同时,在主管体2的外管面上还设置有定位销,以防止主管体2在穿墙安装时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使第一气窗5以及第二气窗6发生错位。主管体2在穿墙后在室外管9的对装孔12位置进行对装,并在对装位置进行密封处理,该室外管9为方管,其内管边长与主管体2的外径一致,以在主管体2插入后通过主管体2内的隔板19进行分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风道,其两个风道末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风口10以及第二风口1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风管的处理效果,在第一风口10和第二风口11的外侧对应第一封闭结构13和第二封闭结构14的位置对封闭结构进行拆卸,并在拆卸位置分别对装有第一延长管15以及第二延长管18,第一延长管15和第二延长管18均为方管,通过延长管固定件17固定在墙体7上,方便与室外管9对接的同时还能有效方便在墙体边角位置进行装配,此时,换风风管组件通过第一风口10被插入室外管9中的第一延长管15封闭,而第二风口11被插入室外管9中的第二延长管18进行封闭,并通过第一延长管15和第二延长管18上的第一延长段风口16以及第二延长段风口20这两个风口进行室外空气的交换,通过第一延长管15和第二延长管18的长度好的合理选择和设置可以使第一延长段风口16和第二延长段风口20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端的间距处于大于1500mm,以符合国标的换气需求。本实施例的换风风管组件在使用时室外空气从第一延长段风口16、第一风口10进入,通过第一延长管15以及室外管9进入主管体2的左侧通道共同组成进风风道,并经第一室内分支管3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通过第二室内分支管4进入主管体2,经过主管体2的右侧通道进入室外管9的右半部分,并经由第二气窗6进入室外管9,经过第二延长管18从第二延长段风口20排出,其风路对应相应的出风风道。在本实施例中,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可互换,仅需要配置不同朝向的风机即可。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风口10和第二风口11的外侧对应第一封闭结构13和第二封闭结构14中的一个通过封闭塞进行封闭,而另一个对应设置第一延长管15或者第二延长管18,并直接使用第一风口10与第二延长段风口20或者第二风口11与第一延长段风口16分别作为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来进行相应的室外空气交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意欲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风风管组件,包括主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长度大于墙体厚度,用于穿过墙体,并连通室内与室外,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在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室内管与室外管,所述室内管为Y型分叉管,一端与主管体相连,另一端分叉并与室内相通,其与主管体相连端同样通过隔板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前、后端分别与主管体的两个独立通道以及两分叉端相连;而所述室外管侧面开孔,并在开孔位置与主管体相连,室外管在主管体连接位置分隔成朝向相背的两个通道,以使主管体的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室外管中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朝向的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风风管组件,包括主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长度大于墙体厚度,用于穿过墙体,并连通室内与室外,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在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室内管与室外管,所述室内管为Y型分叉管,一端与主管体相连,另一端分叉并与室内相通,其与主管体相连端同样通过隔板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这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前、后端分别与主管体的两个独立通道以及两分叉端相连;而所述室外管侧面开孔,并在开孔位置与主管体相连,室外管在主管体连接位置分隔成朝向相背的两个通道,以使主管体的两个独立的通道在室外管中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朝向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两个独立的半圆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韬吴广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童年的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